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81)

前台姐姐原本不乐意,江海潮把报酬从200涨到300后,她便心动了。这已经抵得上她一个月的工资,她下一份工作还没着落呢。

高强在旁边羡慕:“班长,你对她也太大方了。我们都自己找到羽绒服厂了。”

说来真是怄得慌。

“伊人坊”服装公司以前想合作的羽绒服厂就是建城的那家。

原本号称自己完全不晓得的前台姐姐听了人家厂的名字,竟然恍然大悟一般:“哦,就是那家,我晓得了,9月份开会的时候讲过。”

小学生们简直要气炸肺。

你早说呀。

你早点说了厂名,至于我们折腾大半天,又是托人又是问,白浪费这么多时间才圈定意向合作对象吗?

你早点说了,我们也不白受冯总的气。

前台姐姐还委屈呢。她咋记得,这又不是她负责的工作范围,她早忘光了。

江海潮立刻安抚她,表态没事,只要她把资料都传真过来就行。

实在是好说话的不像话。

现在对着传真机吐出的一张张资料,江海潮也是满脸捡到宝的兴奋。

她拍着手里的纸,双眼放光:“咱们这个冬天就靠它了!”

她指着上面的名单给大家看:“这是他们以前合作针织衫的,以后我们毛衣也能做了。”

别小看毛衣这种单品,春秋冬三季都能穿,应用范围可广了。

大家越看越兴奋,后来跟着集体嘿嘿嘿。

哎呀,300块钱花的不亏。以后他们按图索骥,能卖的东西可包罗万象了。

小伙伴们乐呵完之后,开始真情实感地担忧。

他们下订单的话,衣服能卖得掉吗?

肯代工的厂子起步价格不低,上次红星服装厂一开口就是一款1000件。这才逼着他们自己动手找人做衣服。

江海潮咬咬牙:“先看看再说吧。”

如果帽子戏法和自助化妆推出后能够达到预期,那他们才能考虑下一步推种类更繁多的新款。

冯妈妈的速度很快,礼拜一才敲定的帽子方案,礼拜三县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就给模特编了两个松松散散的麻花辫,然后搭配粉色贝雷帽。接着她又示范了三款其他简单的编发,配着帽子还都挺好看。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紧张地盯着看店里的销售情况。

反馈回来的结果喜忧参半。

帽子对顾客的吸引力的确不小,最近到店里的客人80%以上都选择简单的编发配上一款帽子。贝雷帽应该是因为上过电视的缘故,在所有的帽子里最受欢迎。其次才是毛线帽。

但化妆部分,姐姐们的反应跟江海潮他们设想的完全不同。从头到尾都没人拒绝被改妆。相反的,四个人当中起码有三个人会尝试自己先化妆,然后她们当中大部分又会把妆洗掉,让店里重新给她们画。

搞了半天,姐姐们是把服装店当成免费练化妆的地方了。

粉底液和遮瑕膏还有口红眉笔消耗了不少,店里化妆的工作量却没减少多少。

冯妈妈只好自我安慰:“化妆品卖的还不错。”

这话说的真戳小学生们的心窝子呀。除了冯雪之外,其他人实在难以感同身受的欢欣鼓舞。

江海潮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没事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家知道公主日记能自己化妆,肯定来的更多。客流量上去了,衣服当然卖得更好。”

可就像无数商业大佬哀嚎过的那样,所有的生意人都在琢磨消费者的想法,但谁也没办法真正猜到他们在想什么。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小学生的预料。

“公主日记”的确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但最醒目的销售单品既不是衣服也不是化妆品,而是帽子。

为什么呢?

因为小姐姐们买衣服很少形单影只,基本都是成群结伴。

那化妆的时候,同伴除了帮买衣服的小姐姐出谋划策之外,也免不了手痒,想在自己脸上试试。

虽然服装店没明文规定,不许这样蹭妆,但20岁上下的小姐姐大概属于自尊心和自律性都最强的一波,在没消费的情况下,她们也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伸手拿化妆品。

偏偏公主日记的衣服是真的贵,在县城已经可以算是白富美少女的标配。动辄好几百块的单品,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消费起的。

于是小姐姐们另辟蹊径,开始在店里搜寻可以咬咬牙狠心买下不至于心痛到无法呼吸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帽子就进入了她们的视线。

一开始是一位小姐姐借口自己前几天买了一套衣服配了顶帽子,现在又想要另一顶,问多少钱?

当时被提问的小伟哥哥都愣住了,脱口而出:“我们的帽子是送的呀。”

人家小姐姐脸红的都要滴下血了。

还是冯妈妈出来打圆场:“原则上帽子是不卖的,只能买衣服送。”

国外还有店专门出赠送各款单品,有顾客想凑齐所有单品的话,就得不停地买商品。

像统一方便面里小浣熊环游世界的卡片一样。

不过冯妈妈也清楚这太为难店里的顾客了。他们的帽子也没多稀奇,起码不到绝无仅有的地步。人家这么问的目的也一目了然,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她还是给了价钱:“你要真的只想买帽子的话,这顶贝雷帽是35块钱。”

那小姐姐跟占了大便宜一样,立刻痛快地掏了35块钱,毫不犹豫地买下帽子。

这样她就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化妆镜前,对着镜子描眉画眼。

小学生们听得目瞪口呆。

高强眼睛亮成电灯泡:“那卖帽子吧,帽子利润好高啊。”

那顶贝雷帽他知道啊,连布料带加工费,总成本不超过5块钱。

妈呀,这是净赚6倍利润哦。比卖衣服的利润高多了。

嘿嘿嘿,他妈领着人打的毛线帽也卖的很好啊。一顶成本不过五六块而已。

所有人都扭过头,恶狠狠地瞪他:“闭嘴!”

开什么玩笑?他们这是服装店!

服装店靠卖帽子过日子,这不仅羞辱了他们的人格,还侮辱了他们的智商。

关键问题在于帽子卖得好,是因为帽子好吗?明明是为了蹭化妆品。

高强不敢触犯众怒,只能小声嘀咕:“卖得好总比卖不好强吧,人家要买还能拦着啊?又不是说她们不买帽子就肯定会买衣服。”

问题又绕回头了,免费送帽子和自助化妆虽然有助于提高店里的出货速度,但效果有限。

连江海潮自己都深深地怀疑500件一款的羽绒服今年冬天到底能不能顺利地销出去。

唉,还是太草率了,合同也签了,定金都交了。羽绒服厂的速度还嗖嗖的,下个礼拜就能交货。

杨桃双手托着下巴,皱着眉毛看大姐:“要是多几个广播电台的听众写信来买衣服就好了。”

这样不用店里耗费人手和地方,大姐直接接了对着照片给人选衣服搭配造型就行。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