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55)

稻田的主人也听到消息跑过来,见状跪在地上拍着腿哭。

她家的稻草,这烧的还能用啊,这要她家怎么吃饭啊?

那几个惹祸的年轻人显然没想到自己会闯这么大的祸,这会儿面面相觑,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上前。

最后那个被硬拱出来的家伙硬着头皮吭吭哧哧:“嬢嬢,你别哭了,我们赔钱。哎哎哎,你们都把钱拿出来。”

他掏了50,他同伴有人30,有人20,凑了大概300块钱塞过去:“今天我们没带什么钱出来,下回呀,明天我们一定给你拿钱过来。”

苦主一抹眼泪,刚想发火,旁边有人帮着解围:“哎哎哎,你们几个是不是柴油机厂的?上次打篮球的时候我见过你们,行行行,我先借你们100,回头还我。”

他又帮着问自己的朋友借了100块,最后凑成500,当成赔款。

这个价钱算高还是低呢?江海潮也不知道。

他们这儿就没人买稻草啊。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除了烧锅和天冷种菜的时候盖稻草以外,它也没其他用处。

反正绝大部分人都觉得500不亏,毕竟种一亩地扣掉三粮四钱外加化肥农药种子的开支,也剩不下几个钱。

周围人帮着说和:“算了算了,人家小孩也不是故意的,搞不清楚情况哎。”

还有人开玩笑:“哎呀,我还以为这是你们这里的特色,篝火晚会呢。”

好几个人跟着笑了起来。

江海潮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篝火你个大头鬼。把你家给烧了试试看,看你们还能不能笑出来。

一个个也是大人啊,难道不晓得事情多严重吗?稻田旁边就是电线杆,今天是运气好,风的方向相反。但凡转个方向,电线都会被烧起来的。

她都气得快自燃了,还得过去帮忙安抚田主人,小小声跟人咬耳朵:“大孃,你别急,粮管所有稻子壳,那个烧锅也好烧。到时候我们帮你拖去。”

周围人也跟着劝她:“好了好了,就当是肥田了,能少买不少化肥呢。”

大家劝着哄着,还有城里来的客人表示明天早上到她家菜地上买菜,总算把这事给翻了篇。

江海潮他们简直累成狗了,只想赶紧回家,好好洗个澡,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可她心里还存着事儿,只好艰难地又喊卢艳艳:“走走走,我要去打电话。”

卢艳艳反应过来:“对呀,冯雪他们大概还等着呢。”

江海潮愣了下,感觉自己十分的渣。因为她压根把冯雪他们给忘了。

她想打电话给周雪莹,好好问问实小那边的情况,这样心里才能更踏实些。

所以她三两句话就把冯雪给打发了,重点和周雪莹好好聊聊。

周雪莹兴奋得不行。

实小占着地利优势,到场的观众比湖港镇这边更多,足足有几千号人呢。

他们的大礼堂完全不够用了,好多人站在门口看热闹。

用她妈的话来说,她以前只在《少林寺》上映的时候,在电影院看过这光景,太夸张了。

听江海潮抱怨,湖港镇中心小学这边原本一切都好,到最后收场了,却闹出了火灾的乌龙事,甚至还有人说这是篝火晚会。

周雪莹竟然听笑了,还咯咯咯地给江海潮支招,“真的,你们可以搞篝火晚会呀。以前我妈单位组织去草原旅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篝火晚会。哇,那个烤全羊,好香好香的。你们那里有人养羊吗?可以弄呀!我们学校是没条件搞,不然我们早搞了,多有意思呀!”

江海潮被说的发愣,篝火晚会,他们也可以搞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不都是在草原上搞吗?他们这儿都是农田,哪儿来的草地?

周雪莹急死了:“空地,只要有空地就行,根本不需要什么草原。真的,弄篝火晚会吧,肯定能吸引人。”

啊啊啊,越说她越羡慕。

还是在农村自由啊,弄什么都方便。

江海潮叫她说的心动了。

主要是今天那几个挑剔的客人一直在她耳边叨叨叨,说他们这里一点特色都没有。

人家有名的村子,要么有传承多年的老建筑,比方说什么保存百年的祠堂或者老楼之类的(嗐,他们湖港镇破四旧的时候早破光了);要么有美好的自然风光,什么山啊水啊,再不济也有各种美好的鲜花绿柳;要么干脆独一无二,像那个什么宏村,到现在还搞人民公社,不也挺有意思的吗?

不像他们,要啥啥没有。

江海潮在心里估摸着,城里人说的那些,人民公社,那不是他们小学生能解决的事儿。美好的自然风光,他们也造不出来呀。保存百年的古建筑,他们现在造都来不及。

祠堂倒是有,不过绝对谈不上多古老。

有的祠堂,比方说下圩庄,咳咳,不好意思,祠堂已经被高强他大伯娘她们给用了,从服装厂搬出来的家伙什就摆在那里。

她心里有数的很,只是假装不知道而已。

思来想去,好像还真是周雪莹说的,直接造出个特色来更加简单。

只是,篝火晚会要怎么搞呢?

周雪莹只管挖坑,却没能耐把坑填上。主要她跟她妈去草原上玩得太嗨了,记不清楚篝火晚会究竟有多少内容。

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分到的烤羊肉之外,好像还有对歌。其他的,哎呀,真的想不起来。

问她妈,周阿姨表示自己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对草原的最大印象就是骑了马。

呵,他们湖港镇总不能把骑马改成骑猪吧?就算人肯上去,猪也不肯让你骑呀。

要不,改成骑牛,让小孩骑在牛背上慢慢地走?

老天爷哎,牛已经够辛苦的了,还是别折腾可怜的老黄牛了。

卢艳艳在旁边听得好兴奋,一个劲儿强调:“对歌好,我看电视上人家寨子里面都对歌呢。哎呀,他们也有篝火晚会。”

江海潮却十分怀疑:“这个谁对呀?对啥歌呢。”

主要是她俩都没见识过篝火晚会,什么都两眼一抹黑。

两人正大眼瞪小眼,办公室外面突然间冒出一声:“民歌呀,对民歌,对地方上的民歌。”

妈呀,镇长,你真是属猫的,走路一点也不出声,简直要吓死人。

江海潮脱口而出:“我们这儿又没民歌!”

能歌善舞,那是少数民族的特色。他们这里,能不被说五音不全,就已经是夸人了!还对歌呢,对对子恐怕都要比对歌靠谱点。

镇长有点尴尬,自觉跟不上现在小孩的趟,只好呵呵:“行吧,你们自己想,早点回家去。”

俩姑娘赶紧咚咚咚跑了。

一路上,她俩还在商量,真对歌的话,到底要怎么对?

别整什么民歌了,少来,现在他们这儿还有几个会唱民歌呀。话说他们这里有民歌吗?不晓得。

不如直接上流行歌曲,起码大家都听过。

可是电视上的对歌是有讲究的,有他们的标准来评判高下。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