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27)

虞凯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好心提醒:“快写吧,不然大姐回来你都写不完。这可是我大姐亲自出的卷子。”

吓得高强赶紧又抓起笔。

俩妹头花了一刻钟的功夫,把车推进了王佳佳家的院子里。

王妈妈正在屋里捡黄豆,听到自行车的动静立刻出来瞧。

江海潮不跟她多客气,三两句话便说明了来意:“做花外加缝上去,一套衣服加工费三毛。阿姨,我们要的急,你来得及做吗?”

她刚才直接跟王佳佳说让王妈妈负责,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她刚想找人改衣服,王佳佳就主动替她妈站了出来。另一方面是她私心也想多给王家点赚外快的机会。

他们学习小组的成员,真要算的话,应该是王佳佳家条件最差。她家到现在还住瓦房呢。

只这会儿热血下头,她又担心会误了工期。

王妈妈笑着满口答应:“没问题,佳佳她爸也能帮忙。佳佳小的时候,围嘴都是她爸做的。”

哎呀,真看不出来,原来高手在民间。

王爸爸有点不好意思,跟着学了一遍之后,便催促两个妹头:“行了,没事,明天我们就能交出来。你们赶紧回去吧。”

王佳佳心里打鼓:“我今晚在家吧,我跟我爸妈一起做。”

她爸妈急了,立刻推她出门:“要你干什么呀?赶紧回去学习。”

江海潮也拉她走:“走啦,走啦,不早了。”

等走出院子,王佳佳还有点不情愿:“就一晚上的时间。”

江海潮拽着她的胳膊:“你可别傻,你多考一分,能给你爸妈省多少钱?”

她现在都不敢给小伙伴们画大饼,让他们自己挣县中自费生的学费。

毕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作为一个学生,她总不能跟那些自己飞不了,生个蛋,非得逼着蛋飞的大人一样(那些大人翅膀都长出来了,怎么不自己扑腾扑腾呢?),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

既然熊掌与鱼不可得兼,那能不花冤枉钱就尽量别花呗。

王佳佳沉默了,半晌才冒出一句话:“可我怕我考不上。”

上补习班的时候,跟其他学校的人一比起来,她感觉自己特别特别差。

江海潮手一挥:“能差到哪儿去,你要真差的话,人家老师都不收你进班。”

她刚安慰完人,又相当残酷地插刀子,“再说了,你今晚要留下来给你爸妈打下手,结果真没考上。到时候你爸妈该多难过,他们会觉得是因为耽误了你这一晚上的学习,所以你才差了一口气。”

王佳佳像是怔了一下,然后才抬脚继续往前走。

江海潮拍拍自行车后座,招呼她:“行啦,我骑车带你。别想七想八的,还没考呢,你怎么就知道自己考不上?现在起码还有半年多的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王佳佳小小声道:“那一会儿你给高强讲题,我能听吗?”

江海潮在心里叹气,只能答应:“行啊,你想听就听。不过——”她强调,“贪多嚼不烂,你得跟着礼拜天补习班老师讲的内容自己消化,我这边只是补充。不然你钱不是白花了吗?”

她发誓,她真的不是怕自己负担重啊。她是担心自己的小伙伴两手都想抓,两手都没抓硬。

王佳佳则直接叹出声:“唉,真希望今天就已经考完试,明天一睁眼,小学就结束了。”

江海潮骑着车都点头。对呀,对呀,她也好希望啊。等放暑假,她就能放心大胆卯足劲儿挣钱了。

唉唉唉,不能想,还是想想礼拜六放假去城里怎么挣钱吧。

必须得赶紧联系上服装公司。“公主日记”是正儿八经的店,不是地摊。都正规军了,总不能还按照以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来吧。

可她想的挺好,真等到礼拜六准备等中午一放学就闪人的时候,事情忙不迭地挤上门。

宿舍不够用了。

杨桃他们班的班长,也是下一任少先队队长,现任大队委满脸着急地看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大队长,所有的空宿舍都订出去了,现在来的人根本住不下。”

好家伙,太夸张了。

今天一大早,她刚到学校,还没来得及上兴趣小组的课呢,校门口直接堵了一堆人说是来报名参加卡拉OK大赛的。

她赶紧接待,按照大队长制定的规则把人安排好。本来她以为提前干完活就轻松了。哪晓得后面的人接二连三,一上午都没消停。她连兴趣小组的课都上的三心二意。

最最可怕的是,最后一堂上课铃声响起之前,宿舍就满了。她只好让人先等等,一下课就飞奔过来请示自己的顶头上司。

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听得目瞪口呆,个个都惊讶:“有这么多人要住吗?”

他们可是留了10个空教室当宿舍啊,相当于60个床位,可总共才15位参赛选手。

五年级的大队委急得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是他们带的人多,几乎每个都是哗啦啦一大堆人,说是他们的拉拉队。”

江海潮眼睛珠子一转,便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嗐,就跟她上礼拜想的一样,是参赛选手发现的漏洞,现场观众评分意味着观众的自己人越多,自己得分高的概率越高。

与其费尽心思拉拢根本不认识的湖港人,不如自己自带观众,那通过选拔赛的概率可是能大大提高的。

这么浅显的道理,一个人能想到,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于是人潮就爆发了。

爆发得太快,让江海潮都措手不及。

大队委催促:“大队长,怎么办?让他们住到别人家里吗?谁家能住啊?”

江海潮摆手:“不不不,临时找合适的人家不容易,搞不好还会出事儿。”

她听婆奶奶说过,以前知青下乡的时候,一时半会来不及盖知青点,都是住在社员家里。两边生活习惯相差太大,哪个都看不惯哪个,没少起纠纷。

她想把城里人引到湖港镇来,是要挣他们的钱,可不是想制造矛盾。

大队委眼巴巴的,急得要命:“那住在哪儿呢?”

学校真的没有一间空教室了。

江海潮眼睛肚子一转,突然间笑了:“谁说没空教室?都放学了,哪间教室不空着呢?”

小学生跟初中生的习惯不一样,不管课程表上今天有哪些课程,大家都是每天把全部的书背到教室,再背回家。只要一放学,谁的课桌都是空空荡荡。

卢艳艳他们还蒙着呢,跑过来的杨桃反而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人:“对呀,我们可以借学校的教室用。”

在村里,空房子少,学校是个很好的地方。不管是农忙过后晒稻子,晒麦子,晒菜籽借用学校的地盘,还是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主要是白事),自家屋子不够用,借用学校教室摆酒席;都没任何人觉得不合适,坦荡的很。

反正只要不耽误学校上课就行。

现在,新校区这边也放假了,空出来的教室当然能用。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