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05)

江海潮问陶老师:“那其他学校都搞了什么啊?”

陶老师也是头回接这种任务,以前他们湖港镇中心小学可朴实了,从来不搞这些门门道道,所以她收集的资料极其有限:“像西山头小学,他们靠山,搞的就是山林卫士,主要就是防火和禁止盗伐树木这块的宣传。”

得,这招他们没办法借鉴。他们湖港是圩区,所谓的山在别人眼里,分明只能称为土坡。

江海潮挠挠头,决定寻找外援,打电话问问周雪莹他们实验小学少先队除了捡垃圾外还有啥新招没。

别说,城里的小学生生活的确丰富多彩,实验小学少先队的确没让大家失望。

周雪莹难掩得意(好吧,其实估计她根本没掩藏),咯咯笑着:“哎呀,没什么啦,我们不过搞了个少儿京剧团。”

这灵感源自于什么呢?

源自于她这个大队长在电视上看到大名鼎鼎的小红花艺术团出国演出的新闻,灵光一闪,感觉自己学校可以组建。

她兴奋道:“上次咱们一道看初三语文书上不也写了北京的中学有自己的管弦乐队,连指挥都是中学生嚒。我们没那条件,但我们兴趣小组有教唱京剧的啊,干脆多找几个人,就把少儿京剧团给撑起来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面向社会公开表演三次,获取门票收入571元,准备等凑到1000块就捐献给手拉手活动,你等着啊。”

江海潮听得目瞪口呆:“你们好厉害啊,竟然还卖票!你老实交代,你们是不是都卖给学生家长了?”

她才不相信京剧那么受欢迎呢。市里的京剧团都活不下去了,人家是专业的,何况小学生的三板斧。

周雪莹不由得清清嗓子,拿出了大队长的官腔:“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弘扬了传统文化瑰宝,社会影响非常好。”

切!当真好想鄙视她。

可更多的情绪是羡慕嫉妒恨啊。

“行了,既然说了这事儿,你帮忙想想看,我们京剧团还能上哪儿找更多观众去?我们计划是三年演出100场,今年起码弄个三四十场吧。”

江海潮吓了一跳:“你们不小升初了?还演出三四十场。”

周雪莹莫名其妙:“又不是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上,主要是三四五年级的。”

“那你们不有学生家长吗?一个学生爹妈爷爷奶奶家公爷婆奶奶加在一起就是六个人,你们轮流邀请他们当观众好了。”

“不行不行,已经有学生家长说了,直接收门票钱,他们当学校组织捐款算了。他们没空来听什么唱戏,忙不过来。”

虽然这是雏鹰少先队的任务,但谁辛辛苦苦地在台上唱戏,结果台下人直打呵欠只想逃之夭夭,他们能高兴呢。

江海潮笑得差点没倒在地上,直到电话那头的周雪莹恶狠狠地威胁她,她才擦擦笑出来的眼泪,帮忙支招:“行哎,不收门票我就有办法。你们免费送戏下乡好了,嗯,就送敬老院,把全市所有大小城里的农村的敬老院统统跑一遍,三四十场演出都打不住。”

周雪莹如醍醐灌顶,抓着话筒都忍不住跳起来:“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老人喜欢听戏,我爷爷还天天盯着电视看唱戏呢。哎哎哎,真是的,我们居然没想到。好,江海潮,我决定了,一定送戏到你们湖港镇,以此来表达我们的谢意。”

江海潮也乐呵:“好哎好哎,你们这个周末就过来吧。嗯,坐车我管不了,不行找你们学生家长想办法。吃饭没问题,盒饭管饱。刚好让我们取取经,我们也弄个剧团。”

“不行!”周雪莹过河就拆桥,“你们也搞剧团唱戏,我们还算什么特色啊。”

“哎哎哎,我们不唱京剧,我们唱地方戏,嗯,越剧也行,我们跟着录像带学,专场演出《五女拜寿》。”

这戏曲片可受欢迎了,电视台老放,他们看过好多回,下一回看的时候照样津津有味。

“那也不行。”周雪莹半点都不肯退步,“讲起来都是唱戏的,没多大区别。行啦,周末不是明天下午就是后天,我们肯定过来。”

她怕江海潮会发挥三寸不烂之舌,彻底把她给说晕了,未雨绸缪地挂了电话,坚决不给农村小学大队长发挥的机会。

啧啧,真该让婆奶奶也听听这通电话。她还说周雪莹淑女呢,要自己好好学着。实际上,只要牵扯到切实利益问题,她就没见过一个温温柔柔的淑女。

周伟十分怀疑:“班长,不是所有老人都喜欢看唱戏吧。我爷爷奶奶就不喜欢。人家办丧事请唱戏的,他们听了都嫌烦,说唱个没完没了。要是人家辛辛苦苦跑过来,唱戏没人听,那多不好看啊。”

这回根本不用江海潮回答,小伙伴们先激动地强调:“关键不在唱戏,是有小孩去敬老院。”

像李涛那种一无是处的小孩,在敬老院都是老人们的心头好。敬老院的老人太孤独了,有小孩跑进去,不管闹腾什么,他们都高兴。

对,应该跟实验小学的说说,除了唱戏之外,还应该给敬老院做个大扫除,这样写活动总结都有更多的素材。

陶老师听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不得不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别光看人家热闹啊,想想你们自己,我们学校能搞个什么特色。”

其实她觉得江海潮刚才说的唱越剧挺好的,尤其是《五女拜寿》,唱的比京剧好懂多了。不唱越剧,学黄梅戏也不错啊,都好懂。

只是人家实验小学态度都这样强硬了,大家好歹是手拉手学校,他们也不好撕破脸。

小学生们想了半天没啥好主意,最后只能后面再慢慢想。总不能耽误了今天的复习时间。

待到礼拜六下午,大家帮家公爷爷卖完卤菜和豆腐(农忙呢,现在买卤菜和豆腐的人特别多),实验小学的少儿京剧团果然来了。

城里的学校当真大气,他们包了一辆大巴车来的呢。

只是装扮好了的小学生从车上走下来时,江海潮就迅速放弃了说服实验小学“戏剧百花齐放”的念头。

原因无他,唱戏要行头,化妆还要油彩。《霸王别姬》上可说了,行头贵的很,特别烧钱。

实验小学估计经费多,有办法筹钱。

他们湖港镇中心小学穷得叮当响,连老师工资都不能保证准时发,哪儿来的这笔经费开支。

周雪莹是组织者,不负责上台表演。她下车看自己朋友沉默,难免心虚,赶紧上前抱住江海潮的胳膊,找话题打岔:“哎哎哎,你们那个卡拉OK室找谁预约啊,我爸他朋友来了好几趟都被人抢先了。他说掏钱都没人收。”

江海潮眨巴两下眼睛,脑海中模模糊糊闪现出一个念头。

旁边过来帮忙的周警官笑着接话:“那可得好好排队等了,别说周末了,现在平常时候都一堆人等着。有我们湖港的,甚至江口的也跑过来唱歌呢。”

他也搞不明白,想唱歌什么地方不能唱,为什么非得掏钱对着卡拉OK机场呢。三五块钱不是钱嚒,能买两包烟抽了。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