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254)

睁开眼,付母正对着她泪眼婆娑:你就嫁吧,后妈哪里是好当的。

房门外头的小姑娘又哭又闹:你不是我妈,我不要你当我妈。

付明月看了眼贴着喜字的窗户,点点头:没错,我不是,我不嫁了,我没资格替人养娃。

第101章

批发给你卖

大学生还真是低估了小学生的能耐或者具体点儿讲,是脸皮的厚度。

因为江海潮属于典型的杀熟,羊毛逮着一只薅。

他们家祖上三代都属于贫下中农扎根农村,实在没啥关系亲近的城里亲戚,她也不认识几个城里人。

所以,顺理成章的,她把主意又打到了周雪莹的头上。确切点说是周雪莹爸爸的单位。

通过8424瓜事件,江海潮早已初步断定周爸爸单位福利不错,舍得给职工花钱。

于是和菜头爷爷电话沟通,确定他家的小番茄正值采摘期,他们村有专门种葡萄和种西瓜的,且正是上市的时候;她便询问周雪莹:你爸他们单位要不要搞个短途一日游啊。

游玩项目包括钓鱼、摘西瓜、摘小番茄、摘葡萄,以及去会场上随便逛。费用支出为钓的鱼摘下来的东西自己掏钱,按照市价买,在会场上掏腰包也是自理。除此之外也就是一顿饭,按人头算,5块钱一个人,保证有荤有素有菜有汤,饭菜管够。

唯一的麻烦在于车来车往,不知道他们单位愿不愿意想办法租公交车。

结果周雪莹认为这完全不是事儿,因为他爸单位有大巴车,接送培训中心职工用的。

“培训中心特别偏,前两年连公交车都没通。那时候他们上班,每天都到会计那边去领5块钱,作为上下班的车费。后来有人坐残疾车出事了,领导一看这样不行,决定买了大巴车,总共三辆呢。”

没啥见识的农村小学生个个眼睛瞪得溜圆,还能这样啊?原来除了领导之外,普通职工上班也有车接车送。

周雪莹对摘西瓜兴趣一般,但她超级想采葡萄。她小时候看阿凡提的故事就对葡萄园充满了兴趣。

江海潮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阿凡提到底哪一集讲了葡萄园?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周雪莹来了兴趣,便痛快答应回家游说她爸。她爸单位是两年旅游一次,两拨人轮流来,今年就没轮到她爸。

谢天谢地,她爸单位的一把手爱好钓鱼。听说有鱼钓,直接手一挥,同意了。而且因为没出本市范围,离得近,所以职工带家属的费用也是单位包的。

如此一来,人太多,大巴车也装不下,只能分成两拨人了。尽管如此,照周雪莹的说法,大家玩得挺满意的。

周雪莹最惊艳小伙伴推荐给她的会场上的小馄饨,哎呀呀,真的好好吃。他们一车人把整个馄饨摊子都给占满了。

不过更让大家惊喜的是他们都买到了大铁锅烧出来的锅巴。这可算正儿八经的农家土特产了。

周雪莹用惊奇的口吻强调:“我都不知道菜头爷爷到底是从哪儿找来这么多的锅巴,难道把全村的锅巴都收来了吗?我就跟大人出去看他们趟螺蛳,回来就有锅巴了。”

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偷偷交换眼神。他们有充足的理由高度怀疑,所谓的锅巴就是用米饭在锅里塌出来的。

婆奶奶做饭团时用油炸锅巴代替油条,可哪有这么多锅巴呢,直接用煮好的饭在锅里炕呗。

不过这种事还是不要告诉周雪莹,总不好破坏她对农家乐的美好幻想。

李磊他们几个听得叹为观止,实在没想到小鬼头们还真把这事给做成了。

比起成功地把客人拉到江口去,县电视台上会场采访倒不算多稀奇了。

大概是意外发现自己竟然带红了步行街,《与您相约》节目现在可活跃了,一直在全县各个地方拍啊拍。本县好几个景点都上电视做了宣传。

江口会场作为民俗的一种展示,随大流被选中应该也正常。

李磊叹了口气,表示自己认输:“行了,做生意还是你们厉害。”

江海潮可没这么大的脸,连连摆手:“不不不,我们一般般,全靠你们撑生意呢。”

从立秋开始,他们四个接二连三地接受采访。市日报完了之后,紧接着市电视台。接下来是省报,然后上个礼拜连省教育台都过来采访了,中间还穿插了两个广播电台。

结果如何?不用说,必然是轰动效应。

她敢说全市最有名的景点都没他们店热闹。而且过来看大学生的人都非常够意思,没一个空手而归的,高低也会买双鞋。

反正这些天他们这帮小学生也没干别的事了,专门在店里帮忙跑腿就已经腿忙得腿细了两圈。

为什么他们这回一个人都没再去上会场?一来是忙,二来是搭配鞋子的衣服销得太快了,根本没剩货。

其实小学生们也奇怪,大学生的影响力真的这么大吗?为什么报纸、电视台以及广播都要追着他们采访?难道他们市乃至省都没事发生,一件也不值得被报道吗?

后来还是卢艳艳她爸爸给他们送菱角时,猜测跟现在大学收费政策有关。

他有位战友的小孩,去年上大学,一学期学费1050元,外加住宿费150。出门在外,小孩再节俭,一个月两三百块钱的生活费必不可少。加上买教材,买参考书,杂七杂八一年下来,没有4000块钱都挡不住。

可现在家长的收入水平如何呢?他算是捧铁饭碗的了,这个夏天又涨了工资,但一个月也不到400块。

换成城里干临时工甚至只能打零工的的和乡下种田的家庭,上哪儿找钱供得起大学生?

况且一年4000块也就是现在的情况,说不定后面还会接着涨。

还是他那位战友的小孩,比他高一届的师兄师姐一学期学年400块,每个月还有60块的补助,那会儿他们还怨声载道,抱怨学校收这么高的学费。掉头一看下一届,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幸运。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实在理所当然。总不能真因为没钱不上大学吧。

李磊他们几个,显然是被当成典型了。

既然是典型,那必须得密集地死命宣传啊。

江海潮都满心遗憾:“你们怎么开学这么早呢?”

但凡坚持到9月份,她有信心实现收入翻番。

李磊哭笑不得:“你当还是小学呢?我们不军训啊,开学早的都已经报到了。”

江海潮叹气,开始给他们数钱发工资。

大学生们一拿到手,便感觉不对劲。说好的,10块钱一天。他们满打满算都没上20天班,怎么现在每个人都拿了500块?

李磊立刻要把多出的钱塞回头,干嘛呢这是?

江海潮连连推脱:“多的是奖金,你们卖得好,当然得多拿钱。”

他这话当真不虚,从大学生勤工俭学新闻刷遍全城乃至全省之后,甚至有外地游客特地从市里跑过来,就为了买双鞋支持他们鼓励他们。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