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249)

但与此同时,她也迅速认清了现实,那就是父母还是会离开。这个角色依然会缺失。

小孩的一大特性是碰上事儿找大人(通常是父母)帮忙。可当他们发现找不到这样的大人时,有人会逃避,有人会把自己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大人。

江海潮是后者。她的飞速成长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比方说租初中后门口的房子,就可以说是她一手推动的,而且谈了价格之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找大人,而是自己赶紧去签合同。对此,外界的反应是诧异。(借卢艳艳的嘴表现出来了,你一个小孩签什么合同?江海潮的回答是忘了自己上五年级,这其实也反映了她并不认为家公爷爷和婆奶奶能够被完全依靠。)

之后她的弟弟妹妹们也说过类似的话,比如大姐怎么不经过家公爷和婆奶奶的同意,就做决定之类的。因为她已经习惯自己做主了,而且从中尝到了甜头。

在县城做生意碰到困难时,大人同样没能承担那个力揽狂澜的角色。房东不让开饭铺,婆婆奶奶的反应是沮丧,没能提出任何解决办法。最后还是江海潮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小伙伴们习惯性对她的期待和依赖,又刺激着她飞速地成长,站出来扛事。脑袋瓜子是越用越灵的。原本小孩不考虑,指望大人来解决的问题,现在她自己考虑了,她又是个极为聪明而且观察能力相当强的人,自然就一路往前跑了。

这可以说是她的幸运,也可以说是不幸。

毕竟她还是个小孩,她的人生阅历极为有限,想事情很多时候想当然,表现的极为幼稚。心里把自己当大人,但到后来发现自己能力跟不上的话,她会痛苦的。

不过她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碰上事儿不轻易服输,比如写举报信,被打回来差点遭遇报复,她继续往上写给报社

可如果那个坎跨不过去,她也不会死磕到底,而是另辟蹊径。比如湖港镇的工商所,到今天为止也不让他们在镇上摆摊。她就选择以学校为突破口,另外做生意。

生活的磨砺,让她身上社会属性变得极为大,甚至可以用圆滑两个字来形容她。小孩子才谈对错,大人只讲利益,这方面在她身上也有所体现。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准确点讲是指望不上大人的小孩被迫提前成熟。

这文本质还是一篇轻松的童话,认真脸,阿金真的砍了很多残酷的情节。而这些残酷又是非常容易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事。

第100章

大学生和小学生(捉虫)

江海潮当然没那么高风亮节,她做个好事不闹得天翻地覆,就已经算她含蓄了。

现在她更加不能让自家生意被人截胡。于是她叮嘱弟弟们盯紧了服装店,只要栏目组一出来,就赶紧把人请过来。

可惜大概是《与您相约》自觉已经拍过鞋店,没兴趣再炒冷饭。所以尽管主持人小姐姐对海军他们笑得十分和气,也只是简单喊摄影师带一镜头鞋店门口摆着的冷饮桶,根本没进店的意思。

大家伙儿慌了,连冯雪都顾不上再嘲讽江海潮聪明反被聪明误,全都盯着她,指望她力挽狂澜。

奈何江海潮跟他们一样,连小学六年级都没上呢,又不是神仙,能出什么高招呢。

她情急之下,只抓一个重点,先把人诓进店再说。于是她目光先落在主持人的脚上,然后冲人笑得特别灿烂:“姐姐,要不你换双鞋子走吧?脚也能轻松点。”

11岁的小学生当然不该穿高跟鞋,但江海潮现在都1米67了,脚也有37码大,鞋店的鞋,她自然会好奇地试穿。实际上基本店里所有的女鞋她都穿过,只有了解了自己卖的东西,她才好跟人推荐啊。

穿过之后她便明白,高跟鞋看着漂亮,走路可要人命了。即便不走,光是站着,也好累人。

主持人姐姐今天要出镜,自然配上高跟鞋战靴。她从进步行街到现在,足足走了站了一个多小时,江海潮就不信她不会累。她脚后跟明明都贴了创口贴。

小学生们还杵着呢,只会附和老大的话,那位准大学生邹澜姐姐已经机灵地跑进去拿了双平底圆头鞋,笑容满面地邀请主持人进店:“您坐着换这双鞋吧,这鞋不磨脚。”

都到这一步了,主持人姐姐也不好直接姿态生硬地拒绝走人。况且她上次在这边买的鞋和衣服的确都比较满意,她也得意自己的节目竟然反响挺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于是她点点头,微微笑:“我正好也缺双鞋子。”

江海潮赶紧跟上去,学着电视上外国名牌店的店员蹲下来给主持人换鞋。

结果反教让从来没享受过这种档次服务的主持人小姐姐吓了一跳,连连挪着腿拒绝:“别别别,我自己来就好。”

江海潮尴尬吗?当然尴尬。但她立刻调整姿势,拿了一套衣服过来给主持人看:“姐姐,这套怎么样?你皮肤白,穿着特别精神,特别洋气。”

边上的人拼命点头,个个都满怀期待。

搞得主持人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她又不傻,当然明白这群小孩如此殷勤小意的用心。

她再想想这趟他们栏目组之所以过来拍摄主题为“夏日逛街休闲好去处,步行街清凉饮料喝不停”的节目,除了服装店的邀请之外,就是因为眼前这个高个子的小姑娘主动给他们台打了电话,提供了关于免费饮料的新闻线索;便笑着主动给双方个台阶下,点头指着衣服道:“这套不错,刚好可以穿着出镜。”

大家如释重负,小孩子们个个都笑成了太阳花,简直能晃花大人的眼。

主持人姐姐的笑容也更真诚了。果然施予是件快乐的事,尤其自己抬抬手,便能让小孩子们这么开心。

杨桃相当有眼力劲地送上水果碗,是用乳酸菌拌的香瓜。她还给摄影师叔叔送了一份。

他们一早上班就过来拍节目,又走又站这么长时间的确累了,便顺水推舟吃起水果,还笑着看了一眼江海潮的英语书,随口找话题:“哟,暑假不忘学习呀。”

海军第一个骄傲地跳出来强调:“我大姐保送县中,数学竞赛拿奖,明年就上县中了。”

主持人笑了:“哟,那就是说你还没学过英语?”

她倒并不知道江海潮是在乡镇上的小学,所以没学英语。她依据的是自己上学时的经验,她那会儿小学根本不教英语,县城的学校也一样。

于是阴差阳错的,话题反而接上了。

江海潮略有些不好意思:“我跟着磁带学,不会的就问哥哥姐姐们。”

其实也没问过几句,毕竟大部分时候店里都特别忙。但这并不妨碍江海潮骄傲地跟主持人介绍:“哥哥姐姐们都是大学生,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哦。”

她就是在炫耀。

她不厉害,她还没上县中呢。可她的朋友们厉害呀。

不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吗?朋友们都厉害了,代表起码将来有一天她也会厉害的。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