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132)

真奇怪啊,村里也有爆米花的。每次有人过来爆米花时,妈妈都会给他们爆一袋子回家吃。但是村里的爆米花跟城里完全不是一个味道哩。

分她爆米花的同学背着老师偷偷笑:“这是玉米做的爆米花,跟大米不一样。我奶奶住在村里,我吃过村里的爆米花,也很好吃。”

江海潮笑了。

坐在回镇的车上,她脸上还挂着笑。转车等车时,她开始看《山羊不吃天堂草》。

校领导抽完烟过来跟她说话:“怎么样?今天感觉?”

江海潮点头,认真道:“很好。”

校领导笑了:“好好学习,将来考到城里,你也能跟他们一样上学。”

江海潮没吭声,她觉得最好的地方是她又看了遍《凤凰琴》,发现主人公最后解决村小学难题的办法是给报社写信。

她手里还拿着市里的日报哩,实验小学的老师从橱窗里拿出来给她带回家做纪念的。

现在,她要再给报社写一封信,举报信。

她都从猴子重新变成人了,她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这一回,江海潮更加谨慎了。她没再左手书,而是从龙龙妈妈那里拿了旧报纸,一个字一个字的剪下来贴在信纸上,拼成了她的举报信。市里的日报要是不管的话,她就给省里写,省里也不管的话,她写给《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

如果他们都不管的话,那好吧,她就死心了。她会考到县里去上初中,让海音也考。修远大妈说了,城里的老师不敢这么欺负学生。

把举报信丢进邮筒后,江海潮深吸一口气,翻过了这一页。

马上快期末考试了,她可得盯紧了卢艳艳和虞凯,期末考试他们必须得进步。

然而不等考试来临,家里的问题先来了,烘山芋不能卖了。

这回不是工商所不做人学校赶人,而是家里没山芋了,或者准确点讲没有可以烘的山芋了。

江海潮难以置信:“不能去西山再换山芋吗?”

婆奶奶叹气:“这都什么季节了?腊月了,山芋早就晒成干了。”

别看山芋产量高,大家都不爱拿它当主食哩。除了因为吃多了山芋会洼酸以外,更重要的是山芋水分大,不好贮存。山里人家收了山芋后,必须得趁着少雨风大的时节赶紧把山芋削皮晒干了才能存下来慢慢吃。

山芋干煮饭磨成粉摊饼或者煮粥都没问题,但是没办法烘着吃啊。

江海潮急得团团转,看还在灶台前忙碌的婆奶奶:“那怎么办?烘山芋不卖了吗?不卖山芋怎么挣钱啊?”

婆奶奶盛了一碗腊八粥塞给她,典型的皇帝不急:“没山芋还怎么卖?马上都要过年了,要忙的事情多了。赶紧吃饭,吃过饭赶紧上学去。尝尝看,我可换了不少豆子,粥里有十样呢。”

杨桃嘟囔着:“腊八粥不是应该八样吗?”

婆奶奶瞪她:“那你别吃。”

杨桃缩脖子了,不敢再吭声。嗯,吃饭要凭良心,腊八粥里的花生还有各种豆子都煮得肥肥胖胖,抿进嘴里就化了。还有蜜枣,真的煮化了,粥里不放糖都特别甜。

腊八粥的确好吃。

可惜江海潮却吃得心不在焉,一心犯愁卖不了烘山芋他们要靠什么挣钱。

爸爸妈妈舅舅舅母在城里闯生活挣钱?哈,才不敢指望呢。他们湖港镇有人出去两三年别说寄钱回家了,连个音讯都没有的也不稀罕。夏天他们就没带钱回家。

再说了,《山羊不吃天堂草》上可写了,城里人特别会欺负乡下人。没有任何理由,就是看你是乡下人好欺负就欺负你。生活已经给他们规定好角色了,他们只能是被动的。

江海潮又追着卢艳艳让她帮忙想招儿:“你想想看,除了烘山芋,我们家还能卖什么?”

这回她可没好吃的贿赂自己的同桌了,但是卢艳艳依然很讲义气地实话实说:“我不知道。哎呀,都要过年了,你就歇歇吧。”

江海潮瞪眼睛:“怎么歇得住啊。”

她的同桌又没有变成猴子过,上哪儿理解她的焦灼呢?

院子门响了,修远大妈在门口喊:“海潮,在吗?过来过来,都到大妈家来,今儿我家里磨豆腐。”

豆腐可是湖港镇年节尤其是过年时的重要存在。磨出来的豆腐会被再度加工下油锅变成油豆干和油炸豆腐丸子,等上了年夜饭桌,它们也是重要的角色呢。

修远大妈是喊这群孩子过去吃新磨出来的豆腐的。啊,真好吃,刚出锅的豆腐嫩生生的,一口下去香喷喷。它的味道既不像豆腐脑也不像老豆腐,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刚出锅的豆腐是独一份的享受。

江海潮一边吃一边琢磨:“卖豆腐怎么样?就卖这种热豆腐。我记得萧红写过,挑担子卖热豆腐很受欢迎呢。”

修远大大是磨豆腐的主力军,他会做豆腐,但奇怪的是他除了过年时给左邻右舍做豆腐外,平常从不靠这个做营生。

听了小妹头的话,他快笑死了:“哪个给你磨豆腐啊?你还挑担子哩,风一吹都能跑,怎么挑担子卖啊?”

江海潮悻悻道:“我可以骑车嘛。”

修远大大却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好好吃你的豆腐吧,你个妹头,一天到晚想七想八的。我可不给你磨豆腐卖。”

江海潮只好憋气,鼓着腮帮子吃热豆腐。

哎,刚出锅的豆腐真的很好吃啊。还有修远大妈特地给他们留的豆浆,煮开了,加了白糖,又香又甜,也很好喝。

江海潮真觉得卖豆浆也是门不错的生意。报纸上都写了豆浆蘸油条吃,是城里人最常见的早饭。

可惜修远大大不配合啦。所有的大人都一样,他们都觉得小孩想挣钱的事是不务正业。

卢艳艳安慰她:“别想了,等咱们放寒假,你想怎么做生意就怎么做生意。对了,你汇款单上的钱取了没有?”

江海潮这才想起来,她还有张汇款单哩,稿费的汇款单,是在市日报上发表文章的稿费。因为得带上户口本才能去邮局取钱,所以她都要忘了这事了。

修远大妈催促她:“快去快去,别到时候过了时间麻烦死了。”

五个小孩狼吞虎咽地干掉了手上的热豆腐,赶紧往外面跑。

招娣婶婶家今天也磨豆腐,见状笑得不行:“这几个小孩,真是的,一天到晚风风火火的,一点儿都不晓得累。”

小伟哥哥跟着乐呵:“小孩子不都这样嘛,精力旺盛。”

结果灶房里其他人都笑了:“还讲人家小孩哩,你呢,到今天媳妇也不讲,不还是小孩嘛。”

可怜小伟哥哥闹了个大红脸,羞得拔腿就跑。

江海潮他们刚好推出自行车,跟他撞了个对脸,招娣婶婶还在后面捉弄他:“赶紧啊,小伟,争取明年就让你妈抱上胖孙子。”

哈,五个小孩立刻激动了。小伟哥哥找对象啦?哪个啊?

虞凯特别认真地看小伟哥哥家的瓦房,郑重其事地强调:“那春英嬢嬢最迟开过年来肯定得找瓦匠盖楼房了。”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