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将军的小神医(75)

“嗯。”靳不二点头。

他在这里总不能,白吃白喝吧?

好歹也算是手脚健全的一个人。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古羽发现了靳不二的新作用:帮他将杂七杂八的家务给承包了一大半。

比如说喂狗狗,喂鸡鸭鹅,做饭烧汤,虽然做的饭菜,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但是味道不错啊。

为什么是一大半,而不是全部呢?

是因为古羽不让他做一些活,尤其是重活。

首先收拾屋子就不用他,古羽发现他做不了细致的打扫,每次都糊弄,或者说没看到,不会收拾卫生。

其次是挑水,古羽也不怎么有力气挑水的,但是这个活儿对重伤初愈,还在恢复期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做的好。

至于劈柴?那就更不用了,古羽自己都不劈柴。

他只捡拾一些枯枝烂竹,作为烧柴用,根本不需要劈柴。

不过才几天的时间,古羽就觉得收留了靳不二真是太对了。

他现在勉强算是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是粗茶淡饭,那也很好了。

在这几天里,古羽抄写的书籍也差不多了,又搜罗了一些草药,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里,赶着小驴车,带着靳不二,又去了县城。

因为冬月了,加上落雪,道路有些难走,用了比平时多一些的时间到了县城,古羽卖了草药又带着靳不二去了吃了面,吃热乎了的两个人,就去了长河书院。

这里是官府设立的书院,但凡是认识字的男子都能入学读书,不收钱的,但是要给先生束脩,这是必定要有的礼节。

虽然很少,但是很多人家也拿不出来。

何况要认识字,上哪儿找人教导孩子们认识字儿呢?

私塾一般就是用来启蒙用的,教导孩童们读书识字,但要教导好,起码六岁入学,十二三才有资格入书院读书,能在二十岁之前考功名的都是年轻有为啦。

三十岁能中进士当官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而这一路上要读书,要写字,要学更多的知识,甚至为了开阔眼界,需要游历天下,更有甚者,进入衙门做一些事情,来增加阅历。

能支撑起这么庞大且常年开销的人家,非富即贵。

而富人家多数都经商,商人重利轻离别,又被人看不起。

能读得起书,也未必有好的先生肯用心教导他们的子弟。

所以在整个书院里,读书的人真的很少。

古羽来的时候,就看到二十几个人出入,整个长河县,起码有几万人,就这么少的读书人,更没有什么书香四家在此地。

据说整个书院的在读人员,都没超过一百之数。

也怪不得,长河县如此落魄。

文,文不行;武,更是没有。

武将在本朝人才济济,文臣就没几个了,更别提鸿儒名宿,那都是出身世家大族,书香门第,传承好几代人,才培养出来一个文人墨客。

“这位,有什么事情吗?”古羽刚到了门口,进了大门没多久,就被人给拦了下来。

也是,这里可是书院,没有两把刷子的人,是不敢进来的,何况还是两个人一起进来,小驴车被古羽寄存在了不远处的一家小客栈门口,给了十个铜板,给小驴子喂点草料和水。

为了今天,古羽特意穿了一身长衫,虽然不是很好看的广袖长袍,但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家穿得起的衣服。

他本来年少,这么一打扮,说是一个小秀才,都会有人信。

拦着他们的应该是这书院里看守大门的人,只是他们来的时候,凑巧这个人去了茅厕,不然在门口就该被拦了下来:“这里是长河书院。”

古羽行了个作揖礼:“这位老丈有礼了,小子来此地,询问一下,如何报名考取功名,见大门口无人驻守,以为可以随便进出,就带着家中人进来了。”

他说话客气,又文质彬彬的,看守大门的老头儿,的确是须发花白,叫一声老丈,也没什么。

可能是长久被读书人这么叫,看守大门的老头儿一点不适应都没有,反倒是摸了摸胡子,受了这一礼:“老头子是这书院的守门人,叫唐大礼。”

“唐老先生。”古羽很客气的道:“请问,要在那里咨询科举考据之事?”

作为受过现代大学熏陶长达十年之久的人,古羽太知道这些守门人的厉害了。

最熟悉校园的人,不是什么校长,也不是什么院长,更不是各科的导师们,而是这些校园员工们,越是老员工,越是知道的多。

比如他当时上学的大学宿舍里,看大门的大爷,看着五十来岁了,整天抱着个保温杯,里头还泡了菊花和枸杞,可是谁知道,这位大爷是个特种兵王退伍的?别说一个人对打五个他这样的小弱鸡了,就是十个都不在话下。

可谁又能知道,这个大爷的消息也很灵通呢?

哪个寝室的臭小子,被女朋友给甩了……。

哪层楼的几个臭小子,因为考试被挂科了……。

哪个这栋楼的臭小子,被导师给带在身边当苦力……。

总之,没有他不知道的,各色八卦,小道消息,啧啧啧!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普通的大爷,看着外表像个青铜,说不定就是个荣耀呢。

“小子跟老头子来吧,我带你去找人。”唐大礼乐呵呵的带着他们往里头走:“要说这方面的事情,还是要找罗平,罗先生,他是举人出身,正儿八经的书院教习先生,人也好说话,对科举之事也很上心的。”

罗平,罗芝玉,取“芝兰玉树”之意。

在本县城里都是有一号的人,正八品的书院教习先生,他当了二十年,基本上从这里走出去的读书人,都算是他的学生了。

古羽来之前,已经查过了长河书院。

整个长河书院,是临水而建。

江南水乡,水道发达,小溪河流千万条,何况书院。

且长河书院本就秉持着风雅之地,特意选在这里,不仅临水,水边栽种无数垂杨柳,更在院内通了水道,曲水流觞。

举办诗会的时候,别提多便利了。

古羽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教育,看看人家这寓教于乐的多好啊,他那个时候的学校,恨不得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高中那会儿,连体育课都没上几节,全都给其他学科占了时间。

作者闲话:第四更哈!

第82章 罗平,罗芝玉

长河书院是个“目”字形的中轴设计,也就是三进的院落,第一进就是刚才他们来的时候,路过的地方,有照壁,又有一个小广场,周围的房屋全都不是用来上课的,是用来训话的,左右厢房供奉的都是孔孟等儒家圣人。

而左右跨院是用来停靠车马之用,也有给跟来的仆人们歇脚用的。

二进就真的是课堂了,七八个房间,都举架高,通风良好,读书声此起彼伏,甚至为了夏日凉爽,有那学子楼,是临水而立,远观水波千里,近看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