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将军的小神医(100)

他这样青涩稚嫩的手段,罗平什么人?岂能看不出来。

“是吗?”罗平淡然的点点头:“一凡啊,你把人家灯笼赢走了,没留下点什么灯谜给店家?人家不放你走吧?”

古羽傻傻的挠了挠头:“先生,学生不知道还有这个规矩啊。”

以前他倒是看灯,可那个时候全都是电灯不说,他老家东北那边冰灯可出名了好么。

谁还猜灯谜啊?

也没人敢不花钱就拿走灯笼啊!

他也是平生头一次,参加古代的灯市。

规矩什么的,还真是一无所知,不然也不会想拿着灯笼就走人,结果还没走成。

“你这孩子,亏得你还是个童生。”罗平笑着摇了摇头:“林掌柜的,你是想要我的学生,再给你出一个灯谜么?”

他都这么说了,林掌柜的当然是点头了:“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那好,一凡啊,你可是我们长河书院的童生,不要犹豫,给他写一个。”罗平乐呵呵的摸着胡子,对古羽一副胸有成竹的态度。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着古羽,这少年郎,到底是多有才华,才会让罗平都对他另眼相看?

他们好奇,沈河就是嫉妒了。

赤、裸、裸、的、嫉、妒!

“少爷?”旁边跟着的长随知道,他们家少爷心高气傲的很,一直想要个童生的名头,尤其是罗先生的举荐。

罗先生在本县名声好,名气大,乐于助人,爱惜人才。

是大家公认且敬佩的一位先生。

殊不知,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罗先生的亲堂姐,乃是江南节度使家三公子的妻子。

且这位堂姐跟罗先生的关系不错,只是是继室,不是原配。

为此,罗先生低调的一塌糊涂,从来不显示这层关系。

要不是他们家大少爷偶尔知道了这层关系,其实他们家大少爷就要朝罗平先生下手了,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别的什么手段,反正要弄到童生的身份。

只是其他人不知道此事,他们家大少爷只能隐忍着也不敢说,他能知道是因为当时他跟在大少爷身边。

也不敢招惹这位隐藏了身份的罗先生。

“他竟然得到了罗平先生的推荐,成为了童生。”沈河都要气疯了好么。

手里使劲儿的捏着折扇,一张脸因为嫉妒,都要扭曲了。

“少爷,少爷,别这样,先生们都在呢。”长随赶紧拉了拉他的袖子。

“古羽、古一凡,我记住他了。”沈河眨了眨眼睛,努力的收起自己嫉妒的嘴脸。

可惜,效果不咋地,幸好大家也没在意他。

罗平让古羽出一个灯谜给林家银楼,古羽就真的写了:“那学生就献丑了。”

他连思考都没有,直接提笔就写。

而写出来的灯谜,也让人眼前一亮。

篱横竹复处,隐隐有人家。

打一字,谜底就是:篇。

这既暗含了他的竹林医舍,也是一道灯谜,且如果有心人要查,也会查到他的家在哪儿。

不算他不回答。

是古羽玩了个花活儿。

“先生,写好了。”古羽将灯谜递给了罗平,随后伸手一拉靳不二:“我们先去旁边逛一逛,先生请便,诸位先生也请便,学生告退。”

说完他就拉着靳不二,撒腿就跑,头都没回啊,一头马尾高高扬起,背影活泼又可爱。

“小公子要跑!”

“哎呀,这孩子。”

“好活泼的少年郎。”

“呵呵……。”

倒是其他人对罗平很是羡慕:“这是你的学生?”

因为书院里没有这一号钟灵毓秀的少年郎,大家不由得认为,这是罗平在外面收的学生,而且还是很心爱的那种学生。

“非也非也。”罗平得意的道:“此子乃是一个童生,等过两年,他就会考取功名。”

“看着年纪是小了点儿。”长河书院的山长点了点头:“不过倒是有点急才。”

“何止啊!”罗平哈哈大笑:“此子品行俱佳,是个好苗子。”

“对他这么看好?”山长还挺惊讶。

罗平这个先生,平日里很严谨的,轻易不会夸奖人,而他但凡是夸奖了的,基本上都有出息。

最差的也是个才子呢。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想让罗平先生,推荐自己的原因。

“当然,以后你们就知道了。”罗平突然看向了沈河。

沈河的表情倒是恢复了一些,可眼中的羡慕嫉妒恨,都要冒出来了。

“沈河,你刚才可不怎么君子啊!”罗平刚才可是看到了,沈河就堵在古羽前行的路线上。

身边还跟着俩“狗腿子”,他最讨厌这种情况了。

“罗先生?”沈河装傻:“学生,学生什么都没做呀!”

“好狗不挡道。”罗平神色淡淡的扫了一眼他的两个长随,说的两个长随低头缩肩,都要无地自容了。

又看向了沈河:“勿欺少年穷。”

说的沈河脸色大变!

其他人也看向了沈河,眼神里带着打量和探究,这位沈大少爷,别说在县城了,在书院里都有一号的学生。

这么不被罗平先生看好的吗?

第96章 李家啊

同时也十分纳闷,罗平这么看好那个少年的吗?两个学生,态度差距太大了。

“你们拭目以待吧!”罗平却不想再谈古羽了。

不是他不想显摆,实在是想到古羽应该算是在孝期,虽然没说孝期不能出门看灯,但他也不想让人误会这孩子怎么怎么样。

看来这孩子日子过的还行,就是太瘦了,跟他身边那个一比,好像发育不良的豆芽菜。

被他惦记的那棵豆芽菜,已经拉着靳不二钻进了一个小巷子,从另外一个巷子钻了出来。

这里的人没有刚才在林家银楼那里的人疯狂,大家都还是在看灯,没几个人注意到他们俩从巷子里钻出来,还手拉着手。

只有靳不二自己注意到了。

“幸好跑出来了,明天就是十五了,这人是越来越多了。”古羽打算过了十五就回去,可不看到十八了。

这才两天,好多事儿。

“嗯。”靳不二被他拉着在人群里随波逐流。

倒是看到了卖面具的摊位,靳不二终于拉住了古羽:“面具。”

“戴面具啊?”古羽看过去,发现面具做的不算粗糙,主要是古代对鬼神都很尊敬的,而面具在古代最早的时候,就是用来祭祀的,也叫傩戏,又称鬼戏,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在傩祭中,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傩祭之风盛行的商周时期,为了在傩祭中获得强烈的祭祖效果,主持傩祭的方相氏佩戴着“黄金四目”面具。

发展到了如今,虽然不独限于傩祭,但面具依然有着严格的约定俗成。

所以这些面具,看着不狰狞,但也不是什么神仙妖魔的,而是一些花脸儿,以及无脸的,总之,不管怎么看,不犯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