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98)+番外

她低头,对上张司九的目光,忽然一笑,声音都高了八度:“九娘啊,你将来可不许做这种占便宜没够的事情!不然我打断你的手!人长手,就该想要啥自己挣去,朝着人伸手要,可不是什么有脸的事情!”

徐氏说的声音很大,相信就算宋幺女走出好几米,依旧能听得清清楚楚。

张司九差点没笑出声。

但还是十分配合的扬声应了句:“二婶放心吧,我肯定要脸!”

然后两人对视一眼,都无声的笑弯了腰。

至于宋幺女现在是个什么情况,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张司九对自家二婶的泼辣,又一次有了新的认知。

晚上张小山是天快黑的时候回来的。

看得出来,他心情很不错。

徐氏也是急切的迎上去,连做饭都暂时放下了,拉着张小山就问:“咋样?咋样?”

今天是张小山第一天去县衙报道,徐氏心里记挂着呢。

不仅徐氏,杨氏,小松小柏,张司九,心里都想着呢。

所以这会儿张小山直接就被围住了。

他乐呵呵的把包袱放在了桌子上,这才说起今天的事儿:“我去了衙门后,他们都知道我。说杨县令早就提了这个事。我领完了衣裳这些后,就被带去见了杨县令。杨县令跟我说了好几句话,让我以后好好干。另外,他如果出门,就让我跟着。说我了解这边的风土人情,到时候好给他做个讲解。”

徐氏立刻欢喜:“杨县令这是看重你哪!小山,以后你可得好好干,别偷懒,不能让杨县令没脸啊!”

杨氏也连连点头,一个劲儿说:“对对对,就是这个理。”

张司九也觉得杨县令真不错——不过杨县令这么做是为了啥,她还是知道的。

所以就提醒了一句:“二叔,咱们是凭关系进去的,回头你和其他人千万客气些,不然人家背后肯定看不惯咱们。”

搞不好就要被排挤。

徐氏也一下子反应过来:“对对对,你可千万别和其他人争什么,吃点亏也不打紧。”

张小山一点不耐烦都没有,乐呵呵点头,只说自己知道。

徐氏后头又说起要不要给杨县令送点卤肉去——家里没别的好东西,这个是徐氏觉得最好的,最能拿得出手的心意了。

张司九赶忙拦住:“二婶,现在送礼,可算是坐实了咱们凭关系进去的。别人会觉得咱们是讨好杨县令呢。对杨县令也不好。这样,等中秋的时候,我给元鼎送点去。他们一家人正好尝尝。”

徐氏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最后就没有说啥,只点点头:“这样更好。”

张小山也知道徐氏打算去摆摊,乐呵呵道:“我每日还要巡逻,你要是去摆摊,遇到事,也可以报我的名,不管是不是我巡的街,肯定都不会不管。你要是收摊晚,我们还能一起回家。不过,以后每隔三天,我就得夜里在衙门睡。”

晚上城里也得巡逻,只是人手少一些,巡的次数少一些。

所以,张小山也要轮夜班。

不过,张小山觉得上夜班也挺好:“上一个夜班,就能休个一天一夜,我白天还能在家干点活。”

徐氏有些心疼:“那也怪累的。熬夜最伤身。”

张司九立刻接了句:“那我给二叔配点草药,带去泡水喝。”

家里就有医生,张司九表示:可这不就很方便吗?而且还能练练手。

这话一出,张小山也好,徐氏也好,都有点哭笑不得。

小松眼巴巴看着桌上包袱:“爹爹爹,这是啥啊!”

张小山就把包袱打开,露出里头崭新的衣裳和鞋来:“这都是衙门发的!”

除了衣裳和鞋,居然还有一卷麻绳……

张司九盯着这一卷麻绳,很快明白了用途:大概,这就是古代版手铐?

最后,在小松小柏强烈要求,徐氏和杨氏纵容下,张小山不得不重新穿上新到手的工作服,给大家看看。

不得不说,人靠衣冠马靠鞍,这工作服一上身,张小山就不像个乡下农汉,反而一身精壮的筋骨,配上那衣裳,还真有那么点唬人的意思。

像个衙门当差的人了。

小松小柏“哇”了好几声,还忍不住摸了又摸,两人脸上,是如出一辙的敬仰和羡慕。

张小山一边抱起一个,乐呵呵道:“小松小柏将来也去衙门当差!不,比爹更厉害,你们去当大将军!大官儿!”

徐氏笑骂一句:“还真敢说!行了行了,脱下来别弄脏了,吃饭吃饭!”

她虽然骂着,但看向张小山的目光吧,让张司九莫名想到了一个词:娇羞。

老夫老妻的拔丝甜,让张司九默默地转开了目光:嗯,二叔二婶感情很不错,很好,很好。

第108章 开张

第二天,张司九和徐氏起来后,一个负责将东西收拾到箩筐里,一个负责把小南瓜送去李家小婶那儿托管。

然后吃过早饭,两人就慢慢出了门。

昨天卤的东西不够多,加上昨天还在家里时候卖了一部分,因此今天带去卖的,虽然品种是齐全的,但数量真心不多。

如果生意好一点,可能一上午都要不了就卖完了。

徐氏还没想好在哪里摆摊。

张司九出了个主意:“不如直接挑着卖。去住家户多的地方叫卖,一边走,一边吆喝。”

这样人是累一点,但客户群体却好找。

徐氏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但她仍旧是不太自信:“真的会有人来买吗?”

张司九则是很有信心:“当然了,咱们的卤肉这么好吃。真没人买,咱们下午也可以卖出去。”

肉夹馍吃过吗?这也曾经是学校门口的一大名小吃!

所以,张司九那是半点也不着急的。

她这么淡定,徐氏也被感染了一点,渐渐地没那么忐忑了。

不过回过味来之后,徐氏又有点觉得好笑:自己一个大人,怎么还不如一个孩子想得开?

一路到了县城,此时已经是半上午了,再过一会儿,估摸着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升起炊烟——城里人大多都已经吃上了三顿饭,不管农忙农闲。这点,和乡下还是很不一样。

乡下很多人家,如今还是吃两顿。甚至农忙时候也是。

张家还好些,只要干活累,就吃三顿,平时吃两顿。

只不过,吃惯了三顿饭的张司九,这些日子总算才觉得不饿了——之前吃两顿的时候,真的感觉一天大半时间都是饿着的!

她表示,再也不想过吃两顿的日子了!

城东算是普通民宅区,城北那边,更差一点,城南是最富裕的,城西那边是最差的。

而城中心的位置,是衙门,私塾,金铺这些的集中地。

城南太远了,而且城南那边有钱人太多,更喜欢吃羊肉,因此张司九选定的地方是城东。

这里也离衙门最近,治安不错不说,还热闹,卖各种吃食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