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85)+番外

小柏也眼巴巴地抬头看张司九。

张司九一眼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当即笑起来:“那下次我卖蛋,带你们进城去?到时候给你们买包子吃。”

两只小的,立刻都蹦了起来,欢呼雀跃的像两只小猴子,一面蹦还一面喊:“好耶,好耶!”

张司九也忍不住被他们的快乐感染,笑出声来。

然后,她又很不厚道的加上一句:“三日一考核,谁要是功课不过关,而且干活不认真,那就不能带他哟!”

两小只胸脯挺得高高的:“保准不会不过关!”

张司九看着他们斗志昂扬的样子,失笑:果然还是好哄骗的年纪啊!

回家后,盯着两小只洗了手,张司九又去看了一眼小南瓜,这才去帮徐氏摆碗筷准备吃饭。

张小山带着一脚泥回来时,正好饭菜要上桌。

今日张小山是去收酒米了。

其实酒米就是糯米,但是糯米不好作为主食,因为吃多了容易不消化。但这边喜欢用糯米做醪糟。或者磨成粉,用来做糯米饼,或者是汤圆。

因此,家家户户都还是要种一点的。

这一点,不会专门占用土地,而是在水稻周围种上一圈——酒米比稻米高,而且成熟早,所以只需要提前采收就可以了。

采收也不用多费劲,带把镰刀,将稻穗割下来,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到时候悬挂晾干即可。

等要吃了,再搓下来,去壳。

张小山担着两个小小箩筐的酒米穗回来,沉甸甸的,扁担都压得有点弯。

但他好像一点不觉得累,反而是笑容满面,一进门就忍不住跟徐氏分享:“今年酒米收成好,过几天晒干了,吃顿酒米饭吧!”

徐氏一听也笑起来:“成,那我过两天上街,买点红糖,到时候熬成糖水,拿来拌饭吃!”

甜甜的糯米饭,谁不喜欢呢?

小松小柏当场就又一次欢呼起来。就连听见动静出来的杨氏,也是满脸的笑容。

第93章 如火如荼

在大家强烈的期盼中,张家的酒米终于晒干了,又打出了酒米来。

这顿酒米饭,就安排上了。

蒸酒米饭和普通稻米饭区别不大,不过不用配菜,只需要熬一碗浓浓的红糖水——

张司九在旁边看着徐氏熬红糖水。

先烧水,然后下红糖,此时红糖溶化到了水里,还是稀薄的,感觉也不浓。但是随着徐氏的搅拌,水分的蒸发,红糖水渐渐变得粘稠,而且感觉甜度似乎都上去了几个度。

等差不多了,徐氏这才端起来,放在旁边等着用。

酒米饭蒸好后,趁热每个人盛了一碗。然后再浇上一勺红糖浆。

雪白莹润的米粒儿,沾染上褐红色的糖浆,顿时就碰撞出了不一样的诱人。

用筷子飞快拌均匀,让每一个米粒儿都裹上糖后,张司九夹起一筷子糯米饭放进嘴里。

不得不说,那味道真是绝了——甜甜糯糯的口感,瞬间充满了整个口腔。

甜味永远是最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味道。

这一口红糖糯米饭,就是夏末初秋最能代表幸福和丰收的滋味。

以前从来没这样吃过的张司九,初次品尝之下,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种吃法——好甜,甜到了心坎里,却一点不腻!而那个糯米,每一口都粘牙,但是每一口都带着天然的,糯米特有的醇香!

最好的食材,配上最简朴的吃法,却真的能瞬间俘获舌尖上每一个味蕾。

要不是怕真的吃得不消化,张司九甚至还想再来一碗。

小松小柏也是。

不过徐氏可不敢让他们吃多了,压着不许添饭。

于是三个孩子都有点儿舔着嘴角意犹未尽的意思。

徐氏对两个儿子狠得下心,对张司九反而狠不下心,于是干脆许诺:“过几天再煮。红糖还有呢。”

小松小柏顿时欢呼起来,这才放下心中遗憾。

张司九也忍不住翘起嘴角。不过心里想的,却是杨元鼎:下次叫杨元鼎过来一起尝尝!他肯定也没吃过!

徐氏显然也和张司九想到了一起去:“回头你问问三郎,他要是有空,也请他来尝尝。”

张小山还有些迟疑:“县令家应该不会稀罕我们这样的吃食吧?”

“人家不缺是人家不缺。三郎处处想着咱们,咱们有了啥好的,也要想着他才对。”徐氏白了张小山一眼:“这是一片心意!”

张司九给徐氏比了个大拇指,认真狗腿:“二婶这话太对了。”

杨氏也跟着埋怨儿子:“不懂就听你媳妇的,这么大个人,一点脑子不长。”

一点不长脑子的张小山不敢再吭声,干脆埋头吃饭。

吃过糯米饭,第二天,徐氏和张小山就开始正式进入如火如荼的秋收阶段了。

这是需要全家一起出动的重要时间。

不过,即便是这样,张司九和招银也商量了,不能断了生意。

而且,考虑到这几天秋老虎的猛烈,她还又打算搬出来饮子在村头卖。

这一次,守着摊子的就是小松和小柏了——小松小柏虽然年纪小,但是这点小事也不算难,饮子成本小,不管赚多少回来,都是赚的。

徐氏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异议——饮子都是放凉了的,也不怕他们烫伤了自己,只需要一大早自己和张小山把东西送过去。

不过,实行之前,张司九是问过小松的:“你能做好这件事情吗?会不会有点怕?怕也没关系,咱们可以不做!”

这句话显然刺激到了小松,他当即一挺胸脯,毫不犹豫道:“怕个锤子!我现在可是赶鸭大将军,难道害怕这点小事!大姐你放心吧!我肯定能办好!不就是收钱吗?我都会算数了!”

十以内的加减法,他的确会算。

反正一碗饮子一个钱,的确是也不复杂。

张司九摸了摸小松头:“那就交给你了!你管好小柏,然后卖出去饮子,我给你分钱!”

小松眼睛一亮:“那我能买糖吃吗?”

“当然。你自己赚的,当然可以。”张司九毫不犹豫。

小松胸脯更挺得高了:“大姐我肯定能办好!”

这次卖饮子,其实离他们地也不远,张司九直接就让徐氏把东西摆在了自家地头不远处的大桑树下,让两个小的就在那儿卖。这样他们也能时不时地看一眼。甚至口渴了,也可以过去喝一口。

是的,最主要是方便自家喝。

这么热,张司九可不希望自家有人中暑。

于是,一大家子的工就分配好了:张司九不做生意的时候,就帮忙割谷子,杨氏在家做饭喂猪,而张小山两口子就是秋收的主力。

尤其是张小山,要负责将谷子脱粒。

这是最考验体力的活儿。因为需要将一把把的稻谷直接用力摔打在一个方形的,半人高的木桶里,靠着这股摔打力气,将成熟的谷粒打下来。这样谷粒就留在那个几乎有好几平米的拌桶里,方便回头用簸箕弄出来,放进箩筐,再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