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657)+番外

当然,张司九多少也有点私心。

因为她也不喜欢这个齐四郎啊!!!!

瑶娘毫不犹豫的点头:“赶出去吧,我想休息会。”

于是张司九就让人把齐四郎请出去。

齐四郎一甩袖子:“我凭什么走?”

“这里是病房,病人需要休息。”张司九说道:“所以,你先出去吧。在外头等也好,回家等也好,都别打扰到病人。”

齐四郎指着张司九鼻子骂:“毒妇!毒妇!你这就是坏人婚姻!你这个蛇蝎心肠的毒妇!”

张司九微微一笑,一点不往心里去:“谢谢夸奖?”

齐四郎差点没气得去抢救室。

张司九扬长而去,暗暗道:自己开医院就是爽啊!上头没领导,不怕投诉,想怼谁就怼谁!

齐四郎转头又去看瑶娘。

瑶娘很干脆的转开头,直接就准备睡了。

齐四郎最后一跺脚,也只能走——不走留下干嘛呢?

不过,齐四郎走后,瑶娘到底没睡着,呜呜呜的偷偷哭了。

这倒不是张司九扒着门缝看的,而是病房隔音效果没那么好,瑶娘哭的声音太大,所以……都听见了。

徐宛和韵笙面面相觑,然后一左一右坐到了张司九旁边。

韵笙压低声音:“她要和离,怎么还哭呢?”

徐宛摆摆手:“肯定是想着结婚之后不痛快那些事情,心里难过。”

张司九神色复杂:“有没有一个可能是心里也觉得很不舍得?毕竟成婚肯定也是时间不短了。”

徐宛有些奇怪:“舍不得那就不和离不就行了?”

韵笙也跟着点头:“是啊。”

张司九解释:“有的时候,很喜欢一个东西,你很想保留着,但发现不能也不适合继续保留的时候,心里也会觉得舍不得和难过的。”

徐宛叹息:“所以成婚有什么好?我觉得一点也不好。”

张司九就把当初在绵竹县的时候,那个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柯大娘子说了。

徐宛当即一拍大腿:“我决定了,我也多挣钱,不嫁人,然后养他两个男宠!”

韵笙目瞪口呆:“男,男宠?不是养猫和狗吗?”

徐宛喜滋滋地:“一个意思!一个意思!”

张司九除了喊“555”以外,实在是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就……挺魔幻的。

也挺快乐的。

作为一个女性,就喜欢看到女性自我觉醒的美好样子!

接下来的几天,相对过得平静了一点。

不过,张司九出院那天,住进来一个新病人——那个齐四郎痘诊发作了。

作为唯一一个成年发作的男性,齐四郎的痘诊直接被围观了——太医署那边甚至派人来盯着,这样就可以记录下整个过程,还有治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可以说是被当成典型了。

张司九悄悄地跟张志清说:“男人家家的,估计不好意思脱光了用冰敷,你轻易别提起这个啊。”

这种男人,就应该多受罪,多煎熬。

“对了,他挺介意男女有别的,护士们就别过来了。”张司九拍了拍张志清的肩膀:“男人也不怕苦,多给开点汤药,怎么苦怎么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啊——”

张志清已经神色十分复杂了,但却十分接受良好:“好的。明白了。成年人,还要加大剂量!”

第737章 接风

张司九嘱咐完了,就麻溜的出院了。

刚走出了隔离区,就看见杨元鼎捧着一大捧的花站在那儿,咧着个大白牙,笑得可灿烂。

灿烂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一看到那笑容,自己也忍不住的笑起来那种程度。

杨元鼎冲过来,把花往张司九手里一塞,然后就转着圈看张司九,生怕自己看漏了一点。

张司九拉住他,笑道:“来,让我亲一口。”

不等杨元鼎反应过来,她就亲了一口杨元鼎。

直接就把杨元鼎搞得只剩傻笑。

而远处的李娇抬手捂住眼睛:小孩子不好看太多这种画面!

虽然也就短短几天没见,但杨元鼎显然有说不完的话想跟张司九说。

一路说回了张家,他的嘴巴都不带休息一下的。

小南瓜还想扑张司九,但是被张司九严词拒绝,又去洗了个澡,这才抱了小南瓜。

没办法,这个病毒对小孩子传染还是太强了。

等把小南瓜抱在怀里了,小南瓜搂着张司九的脖子,问张司九:“大姐,你生病难受不难受?难受时候有没有想小南瓜?如果我可以替你难受就好了……”

说着说着,居然还红了眼眶。

张司九亲了她一口:“没事。不难受。”

小南瓜却不傻:“你骗小孩!生病哪有不难受的!不过,我让奶奶给你做了好吃的!专门给你做糖饼!”

隔天,张司九就去了一趟太医署。

这次去真是好事——太医署给张司九发了一个锦旗。

上头几个大字“医术可嘉”。

别看这几个字就是平平无奇一句夸,甚至还显得有点敷衍。

可值钱的是上头的落款啊!

那可是太医署的落款!

放眼整个东京城,放眼整个大宋,也没有第二家!

当然,这个头开了。张司九相信很快太医署就会爱上这一招的——到时候锦旗和嘉奖文书就会像流水一样散出去,显得更不值钱了。

所以现在就得利用好这一点!

除了这个锦旗,还有一点奖金。

不多,二千钱。

张司九出门就花了一大半。

没别的,她请了个锣鼓队。

众所周知,唢呐和铜锣,还有大鼓,永远是绝配三件套。

不管红事白事,那都有它们浓墨重彩的影子。

所以,当街面上锣鼓队一出现,那一边走一边奏乐,喜气洋洋的架势,直接吸引来了无数百姓。

张司九还是很爱惜自己嗓子的,所以她雇了个嗓门大的人,一直喊一句话“太医署嘉奖第一医院锦旗一面!”

这样的喊话,二十米一喊。

那叫一个热闹。

张司九喜气洋洋坐在竹椅子上被人抬着,举着锦旗。

主要是她个子矮,这个锦旗太大,直接在地上的话,容易拖地,还不显眼。

这样一来,就显眼多了。

百姓们看得那叫一个清晰明白,然后讨论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这一日,东京街头出现了一个神奇现象——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张司九绕了一大圈,终于回了第一医院。

听云郑重其事的接过去,挂在了医院大厅最显眼的位置。

而张司九就去给锣鼓队和喊话人结账。

这一趟活儿,张司九很满意,每个人多给了十个钱。

这下,对方也很满意:本来工钱就挺丰厚的,还有小奖金,多美滋滋啊!

大家一致表示: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儿,记得喊我,保证随叫随到。

张司九应了。

这一天,张司九成了整个东京城的大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