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545)+番外

地上的盆里,已经接了不少冲洗伤口的盐水。

然后,那个盐水吧,红彤彤的的。

而杨元鼎没戴眼镜儿。

他当时就是一阵晕眩,要不是扶住了门框,估计当时就“哐当”一声摔在那儿了。

杨元鼎艰难的挪开目光,怕在看见,还死死的闭上眼睛。

不过这一点不耽误他的气势汹汹:“闹事的人呢?齐敬呢?”

张司九眼皮子都不带动的,手上也稳稳当当的继续处理碎肉:“事情都处理完了,淡定一点。不过,你找齐敬干啥?”

杨元鼎更凶了:“人家都闹到了太医署门口欺负你,他作为东道主,都不管的?”

捧着生理盐水壶随时待命的听云:这两人,想法怎么一模一样的?

张司九训了杨元鼎一句:“管他什么事儿?他能管得了?你别怪人家,怪只怪我们当时的确管理和宣传上疏忽了。”

“以前我认为只有情况危急的病人,需要时刻重点关注的才应该待在重症监护室。而普通手术,人醒来了,出血没有异常,那就可以普通观察就行了。可我忘了,思想和认知这个东西,是需要很多年累积的。”

张司九用剪刀把只连着一丝的肉给剪掉:“所以以后但凡是开腹的病人,都直接由我们护理,家属只能探视。而且什么都不能带进去。以防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杨元鼎却说了句:“可他自己撒谎,谁拦得住?”

张司九被问住了。

终于给了杨元鼎一个眼神,然后被他扭着脖子往外的造型给搞得不剩任何郁闷。

她忍不住笑着摇头:“就尽量吧。总不能都是不怕死,为了口吃的就撒谎吧?”

剖腹产也做过那么多个了,张司九也叮嘱过那么多次没排气不能吃东西,还真没有一个不听的。

这种事情,算是张司九两辈子行医生涯第一次。

说实话,她也觉得既无奈,又有点震惊:世上,怎么就还有人这样呢!

杨元鼎挠了挠僵硬的脖子:“我觉得,事情还是出在火锅上。我们唯一的错,就是不该吃火锅。其他都是扯淡——告诉得明明白白的事情,他们就不当回事,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

他悻悻的:“而且我觉得,这个事情肯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眼看着他们还要继续说话,伤者终于忍不住出声了:“大夫,你一说死啊什么的,我害怕。我这个这么严重?”

听云在旁边说了句大实话:“其实吧,你这样想。她给你处理伤口还能说得出来话,还有心情先聊天,就说明你这个伤真不严重。就怕她一言不发,严肃认真——那说说明你的伤真的严重,严重到她都不敢分心。”

还别说,他这么一句话,真的宽慰到了伤者。

伤者平静多了:“好像还真是这样。”

张司九:……这话也没毛病,但总觉得也不太对的样子。

不过接下来,张司九觉得还是不应该闲聊的。伤再小,还是要严阵以待!这是工作的态度!

结果病人却说了句:“大夫你咋又不说话了——我害怕。”

张司九:!!!

杨元鼎这会儿已经退出去了,张司九只能看一眼听云:“一会儿我缝合好之后,你跟他仔细讲一讲伤口的护理,以及什么时候换药。”

听云打包票:“放心,交给我。”

张司九又宽慰两句伤者。

等处理完了伤口,她去找杨元鼎的时候,才发现二婶徐氏过来了。

张司九有点惊讶:“二婶怎么来了?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在做生意?”

徐氏先是拉过张司九一阵打量,随后就在她的后背上拍了一巴掌:“出这么大的事情,我能不来吗?!你说你,一天天的,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回去叫我们来!”

光听语气就知道,徐氏是真的生气了。

杨元鼎投过来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张司九只能自己拉着徐氏重新坐下,乐呵呵哄她:“这不没事了吗?我在太医署里呢,而且身边还有邓文,听云,还有白槿她们,您担心啥呢?就是真打起来了,我们也不见得会吃亏啊。”

都是懂医的,打架时候多少还是占点便宜——知道哪里能打得人失去反抗能力,又不会要命,多好!

徐氏气不打一处来,又在张司九的身上重重拍了两下:“你还嬉皮笑脸的!这事能这么算吗?人家家里死了人,正是冲动不理智的时候,你也敢往上凑!”

张司九失笑:“那我也不能让您和二叔给我挡在前头啊。”

徐氏瞪眼:“我和你二叔怎么就不能挡在你前头了?你一个孩子家家的,难道让你冲前头?咱们家人再少,那也不是没人了!”

张司九败下阵来,只能告饶:“好好好,下次一有事儿,我就让人去喊你们来给我撑腰!我看看谁敢欺负我!”

徐氏戳了张司九脑门一下:“你给我记住了,别糊弄我。而且,这样的事情,怎么还有下一次了?还不快呸呸呸?”

在长辈跟前,饶是你再厉害,你也只能乖乖“呸呸呸”。

正说着话呢,周氏从门外进来了,一进门就呵斥杨元鼎:“三郎,你给我过来!”

第612章 大型教育现场

周氏这么威严的一嗓子,顿时就吓了杨元鼎一跳。

别说杨元鼎,就是张司九和徐氏也吓了一跳——毕竟之前大家一直都只看见了周氏温和的一面,谁也没见过这幅样子的周氏啊!

周氏喊完了,才发现徐氏也在,顿时一阵尴尬,脱口而出:“亲家也在啊!”

这么一句话完了,就更尴尬了。

毕竟,这事儿还没过明路呢。

虽然两个人捅破了窗户纸,但……两家大人还没开始走流程呢。

徐氏一个没崩住,咧嘴笑了个见牙不见眼。

没办法,高兴哇!

这说明了啥?说明周氏他们早就认可张司九了,更把自家当成了亲家。

徐氏一笑,周氏也不觉得尴尬了,当即也笑了,立刻趁热打铁道:“找个时间,咱们两家先过个小定吧?眼看着要过年了,我觉得过年之前把这个事情办了正好。”

对于这个提议,徐氏也没有推辞,毫不犹豫就一口应承下来:“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随时都行!”

那斩钉截铁的语气,充斥着她的乐见其成态度。

张司九忍不住想捂眼睛:救命,怎么感觉二婶真的很想把我打包送出家门了!

然而让张司九没想到的是,下一句,徐氏就道:“小定过了是好事,但婚事还是得等两年再办。毕竟两个孩子都还小呢。太早成婚,也不妥。”

周氏沉吟片刻:“那就定个三年后吧。三年后,正好九娘十七,我家这个不成器的也大一点,踏实些了,我们也好放心。”

徐氏表示这个时间好得很,自己没有异议。

张司九也好,杨元鼎也好,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包办婚姻,什么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关自己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