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294)+番外

巡逻队今天带头的,是里正家的小儿子李泉。

李泉搓着手坐下,不好意思的先跟徐氏说几句客套话,直说打扰了。

徐氏掏出碗来,一人盛了满满一碗的骨头萝卜汤,每一碗里都有一块带着肉的骨头。

这样一碗带着热气的汤送到巡逻队的人手里,让他们个个儿都怪不好意思:“这多不好?这么多肉,太费钱了。”

“我家小山没能出力,就说让我千万别小气。”徐氏乐呵呵的说:“趁热喝两口汤,暖暖身子,别客气,锅里还有呢!”

那倒是真的还有。不仅有,还有大半锅——徐氏在这方面,再缺钱时候,也不会小气抠门。更不要说现在了。

李泉连连道谢,直说张小山太厚道太替他们想着。

徐氏给自家人也一人盛了一碗,然后就说领着孩子们上别屋去吃,让他们随意。碗筷也不用收拾,回头放在盆里,她用热水洗。

端着碗走开之前,徐氏还特地笑着说了句:“最好是吃完了,不然明天我家这么几个人,再热不仅吃不了,味道也不好了。”

她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李泉他们没有负担的把萝卜汤喝完。

张司九悄悄地给徐氏竖大拇指:果然是贤惠的二婶,这人际关系处得那是有水准的!二叔也是烧了几辈子的高香,才能娶到这么贤惠的二婶,连家都没回,白得一好名声。

几人去了杨氏屋里吃东西,坐定后,杨氏就跟张司九和招银说:“你们都要学着点。你二婶这话,说得多漂亮?”

杨氏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方面是真的大不如自家这个二儿媳的。

张司九和招银都点头。

吃过宵夜,等巡逻队吃完走了,徐氏刷完了碗,这才又重新洗漱睡下。

虽然其实也没耽误太多时间,但是第二天都要早起,多少也是有些没睡够。

一天尚且能坚持,不过三天之后,张司九和招银都有点扛不住了——这个年纪,正是睡觉需求大的时候,连着睡不够,感觉干什么都没精神。

所以晚上睡觉时间,徐氏一调再调,提前了差不多快一个半时辰。

但饶是如此,招银也是忍不住问了:“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天天这么的,铁打的人也受不住。

徐氏眼睛底下也有点儿青黑,不是很确定的说了句:“大概是快了吧?”

从出事到现在,好几天了,怎么看也是该有个结果了。

再说了,受不了的也不只是他们,巡逻队的也是受不住。

这天一大早,就有人来张家的门,是打鱼卖的张栓子家。

张栓子从十几岁开始,就学打鱼撒网,家里还有几亩地的水塘,专门用来养鱼卖。

他们这个村子和隔壁几个村子,谁家要吃鱼,都找他们家。

来的是张栓子的大女儿,十三四岁,急匆匆跑来:“我爹昨晚上巡逻叫风吹着了,现在头疼得厉害,九娘在家不在?”

张司九还是第一次不是出急诊就有人来找她,怪新奇的,更有点儿觉得这是里程碑一样的进步——有人来问诊了,好事哇!说明自己的医术被认可了不是?

于是,张司九兴匆匆的提着自己的小药箱跟着张栓子大女儿张桂去看病。

张桂絮絮叨叨说起自己爹的病:“昨天让我爹多穿点,他也不听,非要说自己还年轻,不怕冷,怕热。结果回来就说头疼,今天睡醒了起来,头重脚轻,头疼得不行,被我娘好一顿说,他还想自己扛呢!我和我娘可不听他的!生了病,还是得吃药!以前咱们这边没赤脚大夫,看病走老远,现在有九娘你了,为啥不看?对了,九娘你诊金多少?”

“三个钱。”张司九听着张桂的话,忍不住的笑:感觉这家人也是挺有爱的一家人。

张桂点点头:“那倒也不算贵。那开药呢?”

张司九实话实说:“我手里也没现成的药。如果是普通的病,用常见的东西就能治好,也不用药。如果要用药,就得去县城里抓药。”

张桂有点失望:“啊?你手里没药啊?”

县城虽然不算远,但是专门跑一趟也怪麻烦的。

张司九本来也没觉得有啥,这会儿看张桂那么失望,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合理:对啊,大夫手里没点药算怎么回事?要不,以后还是在家里屯点常见的药?或是屯点常见的方剂?

第329章 医者仁心

张司九一路跟着张桂到了他家,就闻到了一股饭香味——显然是正熬粥呢。

张栓子还躺着,半合着眼睛,睡也睡不着,起来吧,又觉得难受,正熬着呢。见张司九来了,也不抗拒,就伸出手来让张司九把脉。

看那架势,也是难受得不轻。

张司九一摸脉,就摸出来了:浮脉。

而且是浮脉中的浮缓脉。

浮缓脉摸起来,是能明显感觉到脉就在皮下,稍用力按压,会有一点软软的感觉。

这种情况,多见于外邪入侵——嗯,就是伤风感冒。大白话一点就是冻到了,吹风了,然后感冒了。

张栓子还是第一次看张司九诊脉呢,看着看着,他自己就忍不住笑了——多可乐啊!小小的女娃,一脸认真的样子,还真像是个大夫似的。

他甚至还有心情逗一下张司九:“九娘啊,摸得出来是什么毛病吗?”

张司九当然知道他没有恶意,于是也笑眯眯的回:“放心,肯定给栓子叔你治好。对了,栓子叔哪里难受?”

张栓子乐得不行,一面笑一面描述自己症状:“就有点头重脚轻,头疼得厉害,嗓子也有点疼,还有点怕冷出汗,鼻子也不通气。”

“有鼻涕没有?”张司九问。

张栓子点头:“有,清鼻涕。不算多。”

他渐渐地也有点相信张司九可能还真会看病:看这架势,还有问的话,和那些个大夫还真是一模一样的!

“舌头伸出来我看看。”张司九再要求。

张栓子配合的伸舌头。

张司九仔细看了看,发现张栓子舌苔发白:“会口渴吗?”

张栓子摇头:“没有。”

嗯,典型的风寒感冒症状。

不过,张栓子还有点别的毛病——舌头胖大,齿痕明显,一看就知是脾虚。

但现在不治脾虚,所以张司九微一沉吟之后,就开始开药方:“这样,去县城抓药太麻烦了,直接熬一锅葱白姜汤水喝吧。多加姜,葱要连着葱根,白的那一截。另外,再加点蒜和花椒。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熬个一刻钟,趁热喝下去。一日三服,喝到症状消失就停。”

顿了顿,张司九特地加了一句:“姜用老姜,把皮刮了再用。”

姜这个东西,带皮和不带皮,一个是凉性一个是热性,对不同的症状,就要用不同的姜。

而张栓子这个情况,是寒症,所以得用去皮的姜。

张栓子和张桂听见张司九这仿佛儿戏一样的药方,都被惊住了。

张桂忍不住问了句:“能行吗?我知道受凉了喝姜汤能驱寒,但是昨天夜里没喝,现在喝,还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