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24)+番外

县衙的位置,离城门口还不算近,而且衙门附近明显要冷清一些——或者是用肃穆一些形容更合适。

这附近,甚至没有商铺,空出了一大块地方来。

显得衙门口格外的气派。

他们当然不能走正门。

而是绕过空地,又走一段,才到了侧门处。

让人意外的是,杨元鼎居然已经坐在门口等着了。

他就那么席地坐着,看见张司九他们,立刻就蹦起来挥手:“这里,这里!”

这份热情,简直就像小太阳一样。

张司九有点吃惊:“你等多久了?”

这么早,他就在门口等着了……

甚至昨天他们虽然约了一下,但并未说死了,张司九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来。

如果没来,那他不是要等一上午?

这份心意,还是很叫人动容的。

杨元鼎冲过来,笑容灿烂:“没多久,我吃过早饭,也没事干,就想着在这里等等看。没想到刚来,你们就到了!”

张司九才不信。

不过也没戳破他。只是将手里的篮子递给他:“这是我们家种的菜,看你喜欢,就给你带了点。”

杨元鼎手足无措怪不好意思:“哎呀,这多不合适!”

但他还是笑逐颜开的接过去,紧紧抱在怀里:“走走走,跟我进去,我带你看看我家!”

张司九却摇头:“不了,我们还有事呢。”

徐氏也不敢去,连忙也拒绝。

杨元鼎颇有些遗憾:“那好吧,你们等我一下,我进去说一声。然后叫我大哥。他说要跟我们一起去。怕我们上当受骗。”

第26章 家里人

张司九看着杨元鼎一阵风的抱着篮子跑进去,尔康手就停在了半空中:记得把篮子带出来好吗?篮子它……也挺贵。

不过,很快杨元鼎就气喘吁吁地拽着个身高腿长的少年郎出来了——比杨元峰还高,白白净净,长得很俊美,身上还有一种浓郁的书卷气,看着就觉得他适合去教书育人。

他和杨元峰明明长得挺像,但眉宇之间更柔和些,看着就有了迥然不同的气质。

至于杨元鼎小盆友——圆滚滚的,虽然白净可人,但还看不出来将来的风光。

杨元峰手里提着个不符合身份的竹篮。

张司九松了一口气:菜可以送,竹篮不能送!

杨元鼎跑过来,就迫不及待的两边介绍。

说起徐氏时候,杨元鼎态度格外庄重:“徐婶子的饭做得特别好吃!昨日我与大哥说过!而且徐婶子特别好客!”

“好客”的徐氏立刻笑了:“小郎君不嫌粗陋,以后常来!”

嗯,虽然知道这里是县衙,对方是县令的儿子,但是对上杨元鼎那脸,她就忘了这些了:这就是个嘴甜讨喜的小娃娃啊!

杨元鼎的大哥叫杨元璋,听完了介绍,他笑着拱手行礼:“我家三郎叨扰了。他年幼顽皮,实在是给大家添乱。”

说完,他就提起了正事儿:“婶子应当还要去集市吧?不如先去?我带他们去玩耍就是。回头再过来会和即可。”

徐氏本来还犹豫自己是先陪着去卖蘑菇,还是先让一群小的陪自己去集市,这会听见这个话,实在是大大的心动。

主要是杨元璋看着实在是太靠谱了。

那一张脸,放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张温柔靠谱的好人脸。

张司九也怕徐氏跟着,自己到时候露馅。所以也鼓励徐氏:“二婶放心,我看着小松小柏。”

小松小柏也连连保证自己听话。

徐氏这才走了。

杨元璋等徐氏走了,这才打量一番张司九,觉得就像二弟说的那样:这么瘦小的丫头,拖三郎上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张司九也悄悄打量了一下对方:为何感觉他看我的目光那么怜悯?

杨元璋很快开了口,还是半蹲下来,温柔一笑,用哄小孩子的那种语气对张司九道:“一会儿我带你们去买饴糖吃。”

张司九:……

她还没开口,杨元鼎先高兴起来:“要吃街口那家的!他家有芝麻糖,又甜又脆!”

他还怂恿张司九:“别客气!我大哥可有钱了!他每个月好多零花钱!”

杨元璋和张司九,一起嘴角抽搐。

怎么说呢。张司九还有点佩服:要说融入和接受,自己还是比不上杨元鼎的。任谁都不会怀疑,这换了个人,还是成年人啊!

不过,张司九礼貌道谢后,还是婉拒了:“我们还是先去卖蘑菇吧。”

杨元璋看了张司九三秒,同意了。笑容依旧和煦温柔,半点不悦都没有。

他将篮子还给了张司九,然后在前头带路,又让他们跟紧。

杨元鼎很体贴的将篮子抢过来给小松提着,又将小松小柏拉着,让张司九跟着自己,提着蘑菇。

小松还有点呆呆的。

杨元鼎却谆谆教导道:“男人怎么能让女孩提那么多东西?当然应该我们来!”

小松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昂首挺胸,接受了这个设定。

杨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自家弟弟,嘴角带笑。

酒楼也不远,但他们却走了挺久。

因为杨元鼎每一个铺子都要仔细的给张司九介绍一番。

张司九看得有点目不暇接。

毕竟,那可真是琳琅满目。

什么卖干货蜜饯的,卖布的,卖衣裳的,卖荷包首饰的,卖酒的,卖杂货的,卖米面的——

县城不大,可也真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甚至好些火热行业还有好几家商铺扎堆竞争的。

等到了酒楼,张司九辨认了一下招牌——说是招牌,那可不是木匾,而是挂在铺面一侧的一个三角布帘子。

帘子上绣了三个大字“千味楼”,旁边另有两个小字“宋记”。

帘子不小,色彩明亮,很是吸引人眼球。

张司九不由得点点头:这样的招牌跟后世的虽然没得比,但在现在来说,也是很醒目了。

宋记千味楼门口,还有招呼客人的小伙计。

小伙计显然认识杨元璋的,小跑着上前来招呼,脸上笑容灿烂得像是看见了金元宝:“大郎君来了!大郎君快里面请!楼上还有雅间儿!虽然还有会才开张,但您想吃什么,我让厨房立刻做!”

这一段话里信息略大。

但充分展示了“权力和身份”带来的特权。

张司九笃定,自己如果单独来,绝对没有雅间,更不会提前开张,更不要说特地给单独做什么。

杨元璋微笑道:“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有个小友不认路,我带个路罢了。也不是吃饭,只是来找掌柜的。”

他这话,显然是告诉对方,自己不打算动特权,因为今日有事儿的不是他,他只是顺带带个路。

杨元鼎跺跺脚,略有点不满:又不是真的是小孩子,难道还听不出来!这是杨元璋不打算帮张司九呢!

这让他打算利用身份,给张司九谋点好处的计划直接落空。

张司九倒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