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21)+番外

杨元鼎倒是没多想,还觉得有些遗憾:“我喜欢吃菌子,卖给我多好。”

“你想吃,以后再来吃。”张司九心想,自己还得在这里住好些年呢。

而且,她想过了,光靠自己捡菌子,那能卖几个钱?最好的办法,是垄断附近的市场。

村子里竹林很多,大片大片的,如果将孩子们都动员起来——

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且量大了,更好和酒楼谈价格。

“行吧。那你明天先到我家找我,我跟你一起去卖。”杨元鼎点点头,没有坚持,而是这么说了句。

杨元峰本来还想阻拦,可是吃人的嘴短,那些话就有点说不出口。

于是打算明天让人跟着杨元鼎一点。

“好。如果我能去的话。”张司九没把话说死了:毕竟小孩子没人权,自己能不能出门都是两说。

回了家,张司九烧火的事情被杨元鼎抢走了。

于是变成徐氏掌勺,张司九打下手,一起做饭。

而杨元峰,则是干巴巴坐在了杨氏对面,和老太太干瞪眼——他完全没有杨元鼎的天分,搜肠刮肚也勉强只找出了几个话题:什么收成啦之类的,总之很像是来考察的。

杨元鼎则是不亦乐乎。

看得出来,这孩子从前没怎么干过这种事情。

所以异常的新奇。

他非常热衷烧火这个过程。仿佛将那些柴变成红彤彤的熊熊燃烧的火焰,是一件十分令人有成就感的事情一样。

不仅如此,他还很喜欢问问题。

就连小松和小柏也很喜欢他,一左一右坐在他旁边,跟着一起烧火。

看着排排坐的三个小中大男孩,张司九猜测:大概这就是男孩子的快乐吧?

不过看着他那么快乐,张司九感觉自己也有点被感染到了。

徐氏显然也是,一直笑得合不拢嘴。

鱼头炖豆腐做起来不难,徐氏也舍得费工夫,因此在大锅煮饭的时候,用另一口敞口砂锅来炖鱼头。

说是炖鱼头,但和现代的做法却完全不同。

鱼头没煎,而是直接和各种调料一起放进去,直接开煮。

至于腥味——完全靠葱姜和酱料来压。

这是一锅再简陋不过的鱼头炖豆腐。

或者说,白水煮鱼头豆腐而已。

至于豆角焖饭,反而费工夫些。

豆角要先用锅稍微给炕一下,不然的话,就会有生豆角味,等到豆角皮上起了一个个小小的褐色糊点,整个豆角也更碧绿,就算成了。

这个时候盛出来,在锅里加上猪油,酱料,水,豆角,这么直接开始煮。

煮得差不多了,再将已经煮得半熟的米滤出来,直接盖在豆角上,最后盖上锅盖,开始焖。

这样一来,饭和菜的香味就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而过滤出来的米汤,稍微凉一下,上面就会结一层皮,那是米油,也是最有营养的东西。

徐氏笑呵呵给杨元鼎兄弟盛了两碗:“来,尝尝。”

农家吃饭,其实都不必特地做汤,吃干饭时候,过滤出来的米汤,就是最好的汤。

好的米汤,像牛奶一样丝滑粘稠,散发着浓浓的米香。

婴儿喝也是很好的。

最开始,徐氏就是用这个来哄小南瓜的。

第23章 土包子

杨元鼎还真的没喝过米汤。

从落水被带回去,家里人都吓到了,又因为他“受惊”的事情,更是什么地方都处处小心。

吃饭都吃得格外精致。

汤都是各种滋补汤,从来没有人给他喝过米汤。

而在现代,杨元鼎更没喝过了——毕竟电饭煲煮饭,它也没有米汤。

现在米汤一入口,杨元鼎眼睛都亮了:浓稠丝滑,香醇顺口……而且入口还回甘!那种米饭的甜!

他认真跟徐氏请求:“下次我来,别的都不用,就这个米汤管饱都行!”

徐氏笑得手一抖,一不小心,就弄破了一块豆腐。她一面笑,一面回道:“哪能光喝这个?”

张司九觉得杨元鼎说的是真的。

毕竟,她也觉得米汤好喝。

而且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米汤算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了。十分适合体质虚弱的人。还能迅速补充能量。

嗯?补充能量?

张司九感觉脑子里“叮”了一声,冒出来一个小点子。

修桥?那是个体力活。

体力活的人,需要什么?

当然是补充体液还有能量啊!

糖水?米汤?感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啊——

不过这个事情,还得问问徐氏和张小山才行。

说话间,鱼头豆腐已经炖好了。

就连焖饭的香味,锅盖也再压不住。

徐氏掀开木头锅盖,蒸汽瞬间带着大量香气升腾起来,带来热的同时,更勾得饥肠辘辘的人口水冒出来。

不过,焖饭还没算彻底好了。徐氏用木铲子用力的把米饭和豆角拌均匀,让汤汁均匀的裹在每一粒米饭上。

因为放了一点荤油的缘故,所以米饭看起来格外的晶莹,味道也很香。

至于凉拌黄瓜,那就更简单,洗干净拍一拍,再切头去尾,中间一刀划开,而后加入醋和酱油,点几滴芝麻油,就算成了。

嗯,虽然滋味一般,但胜在黄瓜清甜。

张小山在外做零工,白天是不在家的。

但因为杨氏兄弟两个,也差点坐满了一桌子人。

徐氏有些不好意思:“饭菜太随便了。你们凑合吃。”

也是因为下雨,加上家里实在是没有钱,徐氏勉力操办,也只能这样。

杨元峰客气道谢,语气里多了一丝真心:“已然很好了。看着味道就不错。”

杨元鼎更是放出豪言壮语:“对,看起来超级好吃!我宣布,我今天要吃三碗饭!”

面对自家弟弟这个豪言壮语,杨元峰脸都红了,恨不得钻进地里去——哪有这样做客的!

但徐氏却很高兴:“只管吃,别客气!”

最后,杨元鼎是真的吃了三碗饭。

张司九看得目瞪口呆。

就连杨元峰也看得有点惊住了。

小松更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杨元峰:“杨三哥将来一定能长得壮实,能当大将军!”

杨元鼎腼腆一笑,捧着碗筷:“今天实在是有点饿了。而且真的太好吃了。”

好吃那是真的好吃。但张司九知道,还能更好吃。毕竟,这个是煮出来的,而不是炒出来的。老百姓家里,炒菜还是不流行。

如果豆角能先炒过,或者加点肉,今天的焖饭只会更香。

可即便是这样,原汁原味,无催生自然生长的蔬菜和大米,也依旧是让人觉得好吃得想再来一碗。

今天也是沾了两兄弟的光,所以家里不仅煮干饭,更舍得放油做焖饭,还做了鱼头炖豆腐。

鱼头炖豆腐里,因为加了竹根菌,氨基酸的味道让汤更加鲜美不说,竹根菌本身的味道也很好,滑滑溜溜的,口感好得让人欲罢不能。

在多重美食的攻击下,大家都有点胃口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