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202)+番外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杨元璋和杨元峰看向张司九的目光,多多少少带着点复杂和诡异。

两个少年郎对视一眼,都看懂了对方的心思:三郎将来,怕是不容易啊。

不过,这个眼神,张司九没懂,杨元鼎也没懂。

杨元鼎虔诚的问了张司九一个问题:“那要是你自己有了喜欢的人,你也会这样吗?”

张司九沉吟三秒,干脆了当的回答:“对方父母如果不喜欢我,他也不够坚定,那肯定就算了。如果只是他父母不喜欢我,他能做到婚后分家别住,让我和他父母少来往少见面,不会被父母影响到我们小家,那就没问题了。毕竟我也不是钱,不可能人人都喜欢我。为了这种事情放弃一个我喜欢且他也坚定喜欢我的人,没必要。至于我二叔二婶——只要是我喜欢的,他们一定会喜欢。”

众人绝倒:!!!你这根本就是两种标准啊!你怎么劝人家徐小叔的!你自己又是怎么打算的!

杨元璋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声:“那你为何那么劝徐郎君?”

张司九毫不犹豫:“他怎么能和我比?再说了,如果只是头脑一热就要违抗父母来娶我的人,我也不会喜欢他啊!”

徐江是个十几岁的愣头青,她是三十岁的女人,早就过了对爱情的幻想了好不好!那怎么能比!

众人哑口无言。

杨元璋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默默地点点头:没毛病。挺对的。

杨元鼎倒是没想那么多,半晌还点点头:“也对,他们都配不上你。”

这话招来了他两个哥哥一致复杂目光:那你呢?你有没有想过,你配得上配不上?你天天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跑,真就没点那意思?你这到底是开窍了还是没开窍?

不管杨元鼎开窍还是没开窍,杀猪宴还是在众人期待中热气腾腾的开始了。

今天人多,杨家的杀猪宴足足有六个桌子。都还差点坐不下。

杀猪菜其实菜不多,而且都是现场取材——红白豆腐,烩猪心猪肝猪肺,外加骨头萝卜汤一大盆,还有就是一大盘子的回锅肉,以及芋子烧排骨,白菜烩猪肉圆子,还有一大盘的凉拌猪皮。

其他菜都是古老的做法,但是回锅肉和烧排骨,是徐氏特地露了一手,给大家尝尝的。

这两道菜,直接就把杨氏三兄弟,以及程万里给吃得嘴角流油——那个个儿炒得卷起边来,香喷喷肥润润的五花肉,一片足有小孩巴掌大,一口塞进嘴里,那是齿颊留香!蒜苗的味道恰到好处,更是让那肥美里多了一丝丝的辣和清香,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而芋儿烧排骨更是一绝。

芋儿个个只有小婴儿拳头大,烧得软软糯糯,筷子用力一夹就能裂开,外头裹着一层黏糊糊的汤汁,一夹一滑溜,像个顽皮的鱼儿,可真放进嘴里,那吸饱了肉香和骨香的汤汁,配上软糯的芋子本身……只让人一口一个,恨不得再生出一个胃来!

而里头排骨块也是超级美味。排骨炖得骨头一抽就能抽出来,外头裹着滑溜的汤汁,肉的鲜美醇香,滑溜溜的口感——

反正一点腥臊味都没有。

而且也不像是特别瘦的猪那样,肉又干又柴,反而丰腴肉厚,一口咬下去,只叫人从嘴里到心里都是满足的幸福感。

反正,几乎所有人都是甩开腮帮子,克制都克制不住的大吃一斤。

最后一个个的都肚皮溜溜圆。

杨元鼎摸着小肚子,瘫软在炕上,眼睛都直了:“这才是吃肉啊!多姿多彩的肉啊!蘸酱油什么的,就是暴殄天物!暴殄天物!”

程万里也忍不住感叹:“这个猪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猪肉,简直不敢相信,猪肉能这么好吃。”

杨元璋则是道:“百姓以后,都能吃得起肉了!”

猪肉向来都是最便宜的肉。穷人家不说天天吃,三五天买上一斤还是吃得起的!

杨元峰则是想起了自己梦里头追杀自己那头肥猪,再看了看桌子上的肉,于是毫不犹豫的又提起筷子,吃了一块排骨——有仇不报非君子!让你追!

张司九生怕他们吃撑了,连忙提议:“要不我去给你们泡点山楂水喝?”

程万里吃饱了闲着没事干,微笑出题:“既然九娘你说到了山楂,不如就来说说,山楂的药性吧。”

杨元鼎震惊的看向程万里:“老程,你竟然这么狠?吃饭都不放过她?”

张司九倒是半点不怵,张口就来:“山楂,别名赤爪子,鼠楂,梅等,山南、申、安、随诸洲,小树高五六尺,叶似香。子似虎掌,大小如林檎,赤色。味酸,冷,无毒。性甘微温,生食让人胃酸易饥,损坏牙齿,故牙齿不好的人,不宜多食。用其煮水,止水痢,沐浴头身,治疮痒。能消食积,补脾,治小肠疝气……”

她背得行云流水,程万里则是连连点头。

杨氏三兄弟目瞪口呆。

第225章 下马威

杨元峰悄悄和自家大哥感叹:“学医也不容易啊。”

杨元璋神色沉静,说了句至理名言:“除了当个纨绔,世上做什么不难?”

杨元鼎小声哔哔:“当纨绔也很难,吃喝玩乐那也要耗费精神的,我就学不会。”

两兄弟瞪着自己口口声声标榜自己连纨绔都不如的三弟,彻底静默了:你以前就挺有纨绔样子的。所以现在变成这样,不是迷途知返,是发现当个纨绔比当个正常人还难?这话幸好没让爹和娘听见!

逃过一顿竹笋炒肉的杨元鼎丝毫不知道自己避免了什么。还在那儿唏嘘:上辈子自己就没学会,人家纨绔圈子根本不要自己。这辈子还没来得及学,就被迫进入了不动手就连猪肉都吃不上的社会,不得不努力奋发。这可真是太难了。

程万里已经完全不想说话了,他只想静静。

张司九淡定的喝水,不去听杨元鼎的茶言茶语:你是学不会,我们是根本想学都没机会!

大家基本上都酒足饭饱的时候,张司九期待的重头戏终于出来了。

张小山一脸红光满面的从堂屋出来,眼看着双眼都有点迷离,颇有点儿醉醺醺的意思。

只看他振臂一呼:“各位乡亲父老!我张小山有今天的风光,全靠大家帮衬!”

大家一起看住了张小山,里正笑呵呵的拍着张小山胳膊:“话不能这么说,也全是你自己有本事——”

“不!就是靠!大!家!”张小山的表情十分浮夸,他十分坚定地表示:“我一定要把这个养猪的办法说出来!不然,我怎么对得起大家!大家这么帮忙,我心里实在是太感激了!没有大家,我怎么可能有今天!怎么可能还能送我儿子去念学堂!你们都不知道,我那一对猪蹄子,就卖了十两啊!这要是咱们大家一起养猪,得挣多少钱啊!”

本来十两银子的事情其实已经有些风言风语传过来了,但是大家都将信将疑的,有觉得不可能的,也有觉得张家发了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