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196)+番外

进去之前,徐氏将衣裳拉了又拉,紧张的问了张司九至少三遍:“九娘你看我衣裳齐整不齐整?”

张司九不厌其烦的给与肯定:“整齐,干净,再好不过了!”

可徐氏还是极不自信,也很紧张,仿佛要见的不是自家儿子未来的老师,而是什么要吃人的怪物。

张司九有些无奈,又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怅然:这就是家长送孩子去读书时候才会有的感觉吧?怕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然后老师不喜欢自己家的孩子。好像想想,当年爸爸妈妈也是这么送自己去读小学的。

不过,徐氏显然没料到,进去之后,先生不等她开口,就先看住了张司九,笑呵呵的跟张司九打起了招呼:“你是九娘吧?你卖的肉夹馍的确不错。最近几天怎么不卖了?”

听那意思,是有点儿意犹未尽?

张司九略尴尬,没想到自己这么出名了:“这不是学堂放假了吗?先生如果想吃得等到明年开学了。”

徐氏瞪了张司九一眼,赶紧补救:“先生要是想吃,明日我就送来!”

张司九:……二婶,醒醒,你的精明和脑子呢?被先生吃掉了吗?

好在先生并没有接受,反而笑道:“不用不用,我就是随口一问。这位娘子,你家里是要开蒙的孩子?”

徐氏顿时觉得先生简直是聪明到了极点:“对对对,先生您真是聪明,一下就猜到了!我大儿子六岁了,想明年春天就送来启蒙,您看——”

先生有些惊讶:“一般都是要七岁,六岁的话,有些早了。如果坐不住,恐怕也学不出什么来。反倒是浪费钱。”

这话可以说是十分中肯了。

读书并不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启蒙的时候,更多是枯燥和重复,如果孩子太小了,坐不住,集中不了注意力,那肯定是学不进去的。反而容易滋生抵触心理。

这话说得徐氏也有点迟疑了:没别的,就是怕浪费钱。

但张司九很有信心:“我弟弟很乖,也很好学。我们在家也教他学认字,他很认真。先生,我们想先送来看看。如果到时候真学不了,我们就先把人接回去,等满七岁再送来。”

徐氏听见张司九这么说,顿时也下定决心:“对对对。如果能学得进去,早读书总是好事。”

先生沉吟片刻,跟她们讲起了学费:“这束脩一年是三两银,加上笔墨纸砚这些的话,一年少说就要五六两的开销。学堂不管早饭,也不管晚饭,中午有一顿饭,是我家娘子和母亲操持,每日两个菜一个汤,隔日有荤,管饱。如果不愿意在这里吃饭,就只交二两银就行。”

一年除开放假,还是要在食堂吃差不多八九个月,如果隔日有荤菜的话,也不算贵。

七八岁的孩子开始长身体,每顿饭也是吃不少的,这个价格,学堂有得赚,但不算黑心。

徐氏如今算账也不错,先生一说,她大概也就算好了,也跟张司九一样,觉得不贵。

就在徐氏要开口答应的时候,忽然张司九问了句:“那先生,学堂都有几门功课?会学骑射这些吗?我听说君子六艺——”

贫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还要请别的老师学特长的话,那压力就太大了。

先生微微一笑,惊讶看张司九:“你倒知道得挺多。不过,骑射肯定是没有,我这里没有马场。射箭投壶有,下棋,算数,还有画画,这几样有。乐器的话,我娘子会竹笛,也会有课程。琴太贵了,我纵想教,你们也买不起琴。”

这是大实话。

张司九点点头,表示已经很满意了:“先生,这已经很好了。二婶,你快交钱吧。先交个一年的。笔墨纸砚的话,先生,您能给我们推荐一二吗?或者写个清单什么的,我们好照着买?”

徐氏连连点头:“对对对,不然我们还真不知道买什么。”

第218章 大逆不道

从学堂出来,徐氏还在一个劲儿感慨:“这先生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多可亲!”

张司九忍不住笑:“二婶难道觉得当先生就该板着脸一脸凶相?不过,这位先生的确是年轻又和蔼可亲,看得出来,修养很好。”

徐氏又有些发愁:“可是他脾气这么好,也不知道能不能管得住学生。”

“也许上课时候就不一样了。”张司九宽慰徐氏:“反正我在这边摆摊这么久,也没听说过先生有什么不好的,二婶放宽心吧。咱们快去买文房四宝,然后去一趟县衙。最后咱们还得去买点点心和零嘴。”

徐氏连连点头,于是两人又去了县城里的纸铺。

这一买,可把徐氏给肉疼坏了。

足足花了三两半,才算是买齐了学堂里文先生列出的清单上所有东西。

就这,笔墨砚台都买的最普通的,尤其是砚台,只求一个经久耐用,至于别的什么,那是半点没有!

再说那纸,最普通的纸,都贵得徐氏觉得肉疼。

徐氏抱着那一刀宣纸出来,整个人都陷入了恍恍惚惚的境地,一个劲儿的喃喃:“太贵了,真的太贵了。读书太贵了。”

看着徐氏这个样子,张司九都不知道怎么宽慰她:可不是贵么?这年头纸浆提取全靠手工不说,而且原材料还贵,那纸更是得一张张的用人工捞!

别说徐氏,张司九给钱的时候也觉得心疼。

一想到回头自己也要去上课,也要买笔墨纸砚,张司九就更心疼了——好怀念学校门口五毛钱一个本子。好怀念,好怀念啊!!!还有价廉物美的铅笔,圆珠笔,中性笔……

她捂着隐隐作痛的心口,艰难宽慰徐氏:“二婶,将来小松都能挣回来的!”

读书嘛,投入再多都值得!

张司九咬着牙想,不仅宽慰徐氏,也宽慰自己。她怕自己继续心痛下去,就会产生一种:读书这么贵,还不一定能做官,不如回家种地的愚昧想法。

徐氏深吸两口气,“回头我给他记上,他挣了钱,得还给我!”

张司九:……二婶你对亲儿子这么抠的吗?不至于不至于。

不过嘴上:“对,没错,记下来,让他长大了挣回来!太贵了!他要是不好好读书,天天贪玩,屁股给他打烂!”

这一刻,张司九是真这么想的。

毕竟,读书那么贵。

徐氏连连点头,两人对视一眼,迅速达成了一致。

而小松根本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样的压力,更不知道将来他读书一旦想开小差时候,张司九和徐氏就会用一种极其怨念和肉痛的眼神看向他,直看得他良心难安,如坐针毡!

这会儿的小松,还沉浸在明年就要去念书这个快乐而牛逼的喜讯里。

他甚至对小伙伴们都发出了豪言壮语,表示自己即将去读书!!!

当然,小伙伴们还是知道读书很贵的,于是一个个都表示了极大的羡慕和怀疑。

小松拍着胸口吹牛逼:“我娘说了明年就让我去!到时候我要是没去,我以后就管你们叫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