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向荣(1)

书名:长向荣

作者:红赝

备注:

文案/题记:

秋风急,暮霭孤,

梅花残,尤傲骨。

夜半眠,从旁顾,

其深心,长向荣。

☆、第一章

第1章起章

陈诚不料电话只响了一次就被接通,措辞还没想好,话已脱口而出。

“呃,荣先生您好,我是《江城子》剧组的陈诚,先前曾用邮件跟您联系过,不知您还记不记得?”

那头顿了几秒才出声,嗓音听来平稳低沉,“他现在不方便接电话,有事跟我说吧,我记得邮件里你说想约他见面,是吗?”

陈诚本有迟疑,但见他连邮件内容都知道,猜测兴许是助手一类,便回答,“是的,我已来到扬州,不知这几天什么时候方便前来拜访。”

“我们住的地方偏远,不如约在市中心的茶楼,正好明天他要出门,就约在下午三点,你看如何?”

陈诚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当下回答,“我没问题。”

“稍后我把茶楼的地址发给你。”

“好的。”

挂了电话,陈诚长吁一口气,原本他不觉得能那么快约到人,连返程的计划都定在了好几天之后,只因他一直都知道世上有这么一个荣谌,却没有谁见过他的真面目。

打完电话如释重负,陈诚初来乍到,心中不意浮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句子,当下离开酒店漫步上街头。少时听惯了广陵散,如今身在广陵,才能体会琴弦上那分潇洒和自如,即使地处江南,扬州也有它独自的灵秀,无怪乎隋炀帝连死了都舍不得离开。

只是心思仍然不在这上面,没有见到荣谌之前,总是思忖着要如何才能说动他,但临到现场,陈诚才发现前一夜翻来覆去的思虑实在多此一举。

荣谌抱恙没有来,与他见面的是电话中的人,自称“缪其深”,名片拿到手之后,陈诚才知道他原来是缪氏的掌权人之一。

缪氏偶有耳闻,毕竟是有名的家族产业,他们经商的源头能追溯到清朝,到如今早已超过百年,根基厚实到令人无从想象,陈诚自然搞不清楚缪氏的底子究竟有多深,但他实在无法将一个商人跟那个一直被他奉为艺术灵魂的音乐家联系起来。

“陈先生打算在这里逗留几天?”

“最多七天,但方才缪先生说荣先生最近都不方便出门,所以我大概会在后天离开。”陈诚自然失望透顶,谁也不会料到荣谌会突然生病,而《江城子》的音乐策划案还没有完全展开,一大堆的工作由不得他无限制停留在此。

“嗯,很抱歉,事出突然,你可以将相关的音乐和影片资料交给我,我会带给他看。”

“那也好,我带了电脑,现在就拷给您吧。”陈诚有一时犹豫,但想到缪其深身份不同寻常,也非同行,即使不清楚他与荣谌到底是什么关系,但现在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个人身上。

回京后隔天,邮箱里居然出现一封荣谌的信。

陈诚瞪着屏幕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这是对方给他的答复,只有短短一行字:如方便,下个月请安排时间一见。

之前陈诚记得是他发了一封拜访的邮件,并且在对方答复“好”的前提下去了一趟扬州,却空手而回,此时荣谌虽答复了这样一句,陈诚却不敢托大,只是回邮说:请荣先生定下时间,我一定前去赴约。

真正见到荣谌,陈诚才知道先前他所有的猜测错得有多离谱。

陈诚比约定的时间到的更早,他没有想过荣谌会亲自来到北京,邮件里未有说明,可留的地址却让陈诚这个老北京也感到意外。这是一家并不耳熟能详的老茶馆,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它到底隐藏在哪条胡同里,但却很有来历,所谓大隐隐于市,听说最初开这家茶馆的老板是从皇室里逃出来的权贵,后来清王朝倒了,茶馆却存在至今。

当一个高瘦的男人走进来的时候,陈诚想他一定就是荣谌,因为是缪其深为那个男人推开的门。

“排场果然很大”,这个想法又冒了出来。

荣谌进门的时候脱下外套,搭在手臂上缓步走来。他的个子相当高,人却很瘦,脸廓像是刀凿出来那样立体,眼睛深邃,鼻梁挺拔,似是糅合了西方血统,却又拥有东方人特有的神秘感,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这显得眼窝愈发深,睫毛长得惊人,被那双眼睛盯着看的时候,竟有一种难以直视的压迫感。

陈诚连忙站起来,伸出手去,“荣先生,您好。”

荣谌的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握手的时候很有力。

“你好。”他的嗓音有点沙哑,听来异常低沉。

缪其深淡淡向陈诚打了个招呼,把荣谌手上的外套拿下来,又为他拉开椅子,顺手将外套挂在靠背上,然后对荣谌低声说了一句话。

陈诚听不懂,因为那并不是英语。

荣谌回答他一句,缪其深便点头先离开了。

“荣先生,您喝什么茶?”陈诚将桌上的茶单推了过去,他心想两次都约在茶楼,荣谌应是好茶之人。

不料荣谌却说,“我不喝茶,这里的山药粥请帮我点一份。”

“哦,好。”陈诚只来过这里一次,那次光顾着跟朋友聊天完全不记得喝了什么,这时听荣谌这样说,他翻开茶单,果然找到了养生粥一类。

给自己点了一杯铁观音,面对荣谌,陈诚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话题只得从缪其深身上引,“缪先生是不是有事?我看他走得匆忙。”

荣谌只是点头,直接切入正题,“我想聊一下江城子,你是怎么想的?”

“荣先生是研究古典音乐的,我希望用古代音乐元素贯穿江城子全片,但电影毕竟是现代的产物,光从一方面着手很难引起共鸣,我曾有幸听到荣先生为《声》系列编的曲子,里面有一部分先秦古曲,用的似乎是古乐器,有几样我分辨不出来,但曲风早已超越那时的质朴,现代人听来也不会觉得乏味,这便是我想要的效果。”

“这些资料里已有说明,我抽空做了Demo给你,我想你已经听过了。”荣谌说。

“嗯,已经听了。”陈诚在收到Demo的时候就知道荣谌是仔仔细细看过那些资料的,里面用磬、埙和一些他分辨不出的乐器做了一段短曲,已接近他想要的感觉。

“那么这部分就可以省去了,你把资料交给我,我也已经露面,所以我希望可以讨论之后的部分,而不是再重复之前的过程。”

陈诚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一直还停留在这次见面的目的是如何让荣谌答应接手里面古曲的部分的难题上,何曾想到荣谌的态度已然是针对内容而来。

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简直让陈诚喜出望外,他庆幸自己将策划案带在身上,于是赶紧拿出来交到荣谌手里。

山药粥适时端上来,冒着腾腾热气,事情的进展超出陈诚的预期,他心中难免雀跃,之后与荣谌的交流摒除一切杂念,专心围绕江城子的剧本讨论音乐的诠释方式。

上一篇:债,是这样欠下的 下一篇:止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