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78)+番外

偏巧纪凌身边的跟班杜邗低声对那提醒的官员道:“借道这事,是不是郑上卿做主。”

这话声音很低,但郑伯又能听到。

郑伯脸色果然变了又变。

怪不得纪国人忽然冷淡下来,这是觉得他拿不定主意,所以要找郑锡?!

宴会上的郑国人冷汗直冒,纪国人依旧冷冷淡淡,完全没有宴会前的热情,甚至有离开的打算。

郑伯压住火气,他何尝不知这是纪国人故意为之。

但越是故意,越让他知道一点。

就连纪国都知道,郑国很多事需要郑锡来定。

还有这个多嘴的官员,用得着他提醒吗。

郑伯出言讽刺:“女婿跟侄儿似乎有事相求,趁着现在赶紧说吧,回头孤忙起来,可顾不上。”

纪国借道,该纪国先开口。

这会被郑伯提起,纪胜纪凌两兄弟也不遮掩,直接说出请求。

“这次庆国有难,郑国派兵相助,纪国鞭长莫及只好多救些百姓。”

“那庆国名士耘先生与我外祖交好,想带着六千工匠一起来纪国,只是从庆国到纪国,要借道郑国,还请郑伯同意。”

不等郑伯说话,纪凌继续道:“若郑伯同意,纪国将以新研制的皂角献给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郑伯的深恩厚德。”

献给天下?

这是什么?

纪胜接话:“世人都知纪国肥皂千金难求,天下人无不向往。”

“今纪国得了一法,虽跟之前肥皂不同,但作用完全一样。”

“原本也该售以千金,但若岳父借道,那纪国愿以最为低廉的价格售出,让天下间所有用到肥皂的人,都知道价格亲民的岳父的缘故。”

肥皂到底有多火热,郑伯是知道的,价格有多贵,他也知道。

但这个价格亲民,是怎么个亲法?

纪凌笑道:“半斤粟,可换半斤肥皂。”

这是在开玩笑?!

现在一金可以一百担粟。

而肥皂等价格在一百金一块,那一块连半斤都没有。

从一百金一小块。

变成半斤粟,半斤肥皂?!

怎么可能。

纪凌补充:“当然,这么便宜的肥皂没什么特殊香味,模样也不够精致,但作用肯定一样。”

就算是这样,那也够便宜啊。

别说郑伯被这个价格惊呆,在场所有郑国贵族也惊讶了。

现在肥皂的价格确实昂贵,可洗衣服确实好用,虽然他们不用洗衣服,但每月支出的肥皂钱确实肉疼。

如果自家洗衣服的肥皂换成这么便宜的肥皂,能省多少钱啊。

更别说肥皂名气那样大,纪国竟然把这个名声让给郑国。

以后谁提起便宜肥皂,都会想到这是郑国借道的功劳。

他们郑国付出的,不过是让名士跟工匠通行而已。

到这会,郑伯理智还在。

一边是天下皆知的名声,一边是实实在在的白纸配方跟马具骑兵。

他想要名声,也想要这些东西。

旁边郑锡派来的官员更加着急。

郑锡一派的人自然实用为主,能问纪国要东西的机会不多,要是把握不住,谁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还是那句话,要不来白纸配方也没事,能要来马具,训练骑兵,郑国就算成功。

骑兵有多好,在前线的人更是明白。

不夸张地讲,郑锡梦里都是骑兵,都想自己搞一支这样的队伍。

但这个官员也不好再说,他察觉到郑伯的不高兴,他再提起,那就是火上浇油。

在他着急的时候,旁边公子凌冷不丁问道:“你是郑上卿的人,要不要先去问问他,纪国也想快点确认这件事,好把名士从战火中接出来。”

刚刚因为便宜肥皂沸腾起来的气氛,又被泼了冷水。

官员坐立不安。

好狠的纪国人,竟然直接让他去问郑上卿。

郑伯听了能高兴吗。

这种明晃晃的挑拨不加掩饰,可也说明纪国的态度。

要是郑锡说话没用,全听郑伯的,那郑伯大可一笑而过。

偏偏真的要去问郑锡的意思。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郑伯今日被忽冷忽热对待,心里早就不爽。

他跟郑锡的矛盾一直很深,最近因为庆国的事才放下间隙。

但纪国这种明晃晃提醒到脸上,让他很难不介意。

宴会结束,纪国人美美休息,留下一地鸡毛的郑国等人。

郑伯脸色不善,身边大致分为两派。

一边主张要名声,还能拿到便宜肥皂。

另一边要实在的东西,骑兵多重要不用赘述。

按理说郑伯也知道,该要骑兵。

身边人也知道要这么劝。

偏偏有个郑锡的缘故,这会劝要后者,好像国君要听郑锡的一般。

这可是国君的逆鳞。

最后还是有人小声开口:“国君不要听信纪国人的话,他们明显是故意的。”

这点谁人不知。

可知道了也要落入圈套。

“还是要马具跟武器吧,如果能白纸谈下来,自然最好。”

郑伯深吸口气,该张的口一直不张,沉默许久,还是以大局为重:“把这里的消息告知郑上卿,问问他的意见。”

在场的郑国卿士有的皱眉,因为拿不到便宜肥皂。

有的高兴,因为郑上卿一定能做出正确决定。

前线风寒的郑锡接到消息,差点没气晕过去。

这还用考虑?

这还用说?

在郑伯那,名声跟骑兵或许对等,在他这完全不是啊。

还不快去说,一定要东西,不要这种虚名。

名声这种东西,等实力强大后自然就有了。

就在消息传递当中,天下诸侯已经来信到郑国,皆是夸赞郑伯仁厚大义,要不是郑伯那肥皂价格怎么可能降低。

天下人都在称赞郑伯。

不仅诸侯来信,天下十位名士,除了在场的仪先生跟等着被救的耘先生之外,更是大肆夸赞。

四公子同样如此。

反正把郑伯夸的绝无仅有,堪比尧舜。

诸侯来信的原因很简单,看热闹不嫌事大。

而且他们也不想让郑国拿到实际的好处,纪国一家骑兵已经够难缠,再多个郑国?还让郑锡领着,那做梦吧。

所以纪伯那边一撺掇,大家表扬信写的比谁都快。

名士不用说,为了救好友,什么话都说的出来。

诸侯的分量,加上名士的分量。

还有各国百姓都已知晓。

郑锡刚把消息送出去,就听到庆国以及郑国士兵都在说这件事。

再看看走过去的纪国骑兵,郑锡两眼一黑,直接倒下去。

纪国人太狡猾了。

他们早就想好应对的方法,早就做好万全准备。

那闹这一出是干什么?

还让纪胜纪凌亲自去郑国?

郑锡这会已经没力气想。

连日征战,顾着前线还要想着后面,更要拿无数主意,不是还要受郑伯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