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133)+番外

可不甘也没用。

现在的郑国没什么值得告慰先祖的,若先祖在这,不把他们骂一顿就算好的。

所以告庙,祭宗庙这种事都是草草了事,完全没有纪国的体面跟大气。

郑国才是真正的中原国家,周礼极佳。

现在连纪都比不上。

郑国二公子心里有怨言,又想到他几次三番求纪国帮他却没有消息,心里更加不爽。

不靠纪国,他照样能行。

这位的心思纪凌他们不知,只是按照应有的礼仪送去贺书,又送了些精美礼物过去。

郑姬刚出月子,让人跟着送了些礼,显得中规中矩。

虽然排场不够大,但郑国二公子也算正式立储,祖宗先人全都知晓。

那接下来的事也顺理成章。

先前支持郑国大公子的人迎来一波清洗,郑仲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该驱逐的驱逐,该受刑的受刑。

一时间,郑国宫室里,换了不少生面孔,都是追随郑国二公子的臣子。

郑伯并未阻拦,一个是没心情,二是没力气。

不过他渐渐发现,掌握实权的二儿子不怎么来了,郑夫人也是敷衍。

这种结果他也不愤怒,自己做过什么心里清楚。

郑国到这种地步,他有很大责任。

七月底。

郑伯勉力支撑,写下两封绝笔书,一封由上卿代为送到郑国宗庙,里面皆是他的悔过,以及他这一生犯下的大小过错做个总结。

还希望给自己拟谥号为愍,愍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这个谥号不好不坏,有同情之意。

另一封送到纪国,希望纪伯看在亲家的面子上,照拂郑国。

第二封信其实也表明了,虽然纪国没有支持郑仲,可作为郑姬的亲哥哥,郑仲还是沾光了的。

八月上旬,郑伯薨。

郑锡闭门不出三日,出来后胳膊缠了黑纱。

纪伯大度,自然默许这种行为。

跟郑锡最有关系的郑伯一走,他更是死心塌地在纪国当大学士。

再说哀悼旧主,这又不是错处。

郑国那边,也有人提议不该叫郑愍公,该叫郑灵公,这便是恶谥了。

还是纪伯念及郑锡,派人送信定下愍。

郑伯从出生起一生顺畅,为人聪明,祖父是国君,父亲是国君,自己也是。

要说他的本事也算不错,只是有个郑锡太为厉害。

他若是个大度的,郑国现在已经占了赵梁九城,又怎么会被人欺辱。

之后后悔,不仅晚了,还让郑国的局面十分尴尬。

可他走之前,又以名士会挽回些颜面,平稳度过立储之事。

死后称愍,也不为过。

新上任的郑仲,郑伯,本就不在意这些,能卖个好给纪国,还是无所谓的。

同时他也没有请回郑锡的意思。

一个是知道郑锡不会离开纪国,另一个是这位以前支持的是他庶哥,这种情况下,他就算装装样子都懒得做。

郑锡这种聪明人怎么看不出来,不过心里没什么波澜。

在纪国这些年,他早就事事以纪国为主。

不过之前的郑伯走了,那有件事他要拿回来。

名士会。

这东西既是他一手创办。

那拿回来也不算什么吧?

再说,国子监专门开辟的一处,不就是给名士们准备的?

他们纪国要把十年一次的名士会,变成年年有,月月在。

十年一次,一次三个月?

这怎么够!

在小公子纪凌把国子监讲学台扩建的时候,郑锡就明白意思。

现在终于能做了!

以纪凌的视角,他自然举双手同意。

名士会上虽然乱七八糟的事很多,但彼此交流真的能促进大家的长进。

他那个世界稷下学宫名垂千古。

这种好事,纪国肯定要有!

在新任郑伯还在熟悉权利的时候,纪国发出不少邀请。

说是纪国官学国子监新修了讲学台,请天下名士前去讲学,同时他们纪国还有天下四公子之三,也会上台讲解。

更有纪叔公,耘先生等人,还有造纸术的一点见解,全都会分享出来?

天下四公子之三?

纪叔公的冶炼?

耘先生的教育学?

造纸术?!

这几项列出来,刚刚回国的名士们瞬间心动。

毕竟那么多的成果,怎么可能在三个月内就交流完。

更别说后面还有个造纸术交流。

造纸术!

人人都知道是用竹子做的,也知道用水泡,甚至能做出来粗糙的纸张。

但是纪国的纸张不仅精美,做的时间还短。

这就厉害了。

这下,就算有些国君不想让名士去纪国,都不得不去了。

甚至还要亲自派人过去。

那可是造纸术。

纪国收割天下财富的利器!

虽然大家都知道,就跟纪国现在少部分卖恶金一样,本质是人家造出更好的钢铁,所以不介意卖出低等货。

但这就够了啊。

人家随便给点东西,就够他们吃的了。

邀请函发出去的时候,国子监的东面再次修缮。

此处的讲学台位处中间,四面都可以坐人,可容纳上万人。

讲学台附近还设置了回音壁,可以让中间人的声音扩大传播,好让更多人听到。

白玉般的石板铺成简洁的露天讲学台,已经能看出穿着宽袍大袖的名士风骨。

上面是诲人不倦的老师,下面是孜孜不倦的学生。

隔壁还有小礼堂一般的室内讲学台,大约能容纳两千多人,那里的环境更好,虽不如室外宽敞,却适合静心讲学。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容纳大部分名士们的讲课。

而且这边几乎是国子监单独的一部分,以后不归国子监管,有专门的人负责。

住在这里的名士既不受纪国国子监任派,也不用管纪国的看法。

这里就是专门用来讲学,谈论的地方。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纪国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提供一个地方,让大家能在这安心交流!

他们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最后说了讲学台开始的时间,就定在九月初九。

九在上古奇书《易经》里为阳数,双九便是重阳。

这种好日子,赏菊讲学,再好不过。

重阳赏菊虽然已经形成,其实还未形成风俗,可依旧是风雅之事。

而且现在的菊花也不如后世的多样漂亮。

但没关系!

以后重阳赏菊就是风俗了!

刚刚回家的名士们,又陆陆续续出发。

幸好现在各地离得都不远,放到后世的华夏面积,别说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算给半年也凑不到一起。

不过名士们大多很兴奋。

探讨学问这种事,本就没有止境。

跟有学问的人多聊几句,对自己的学问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伯发现,他刚登基的风头还没过,似乎大家的目光又放到纪国。

而且讲学台?

邀请天下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