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皇子(122)+番外

毕竟照顾好这些名士跟公子们,以后谁再欺负郑国,就会掂量掂量名声。

郑伯想用这种方法,让郑国快点恢复生机。

而且十年一次的名士会,要是办不好了,那郑国真就没有脸面了。

所以早早郑伯便开了自己库房,去纪国买最好的纸张,去赵,梁买最好的美酒,好有上好的墨等等。

连请帖都制作得颇有周风,更有早期周朝的风格。

好像是请周王室那边臣子设计的。

郑伯现在一转思路,对周再恭敬不过,那位周天子虽然被他欺辱过,可也知道两者联合才是最好的道理,竟然欣然接受。

这些准备工作郑国并未瞒着,所有天下间都知道,这次郑国的名士会一定会非常盛大。

所有文人墨客,王孙公子,先生夫子,会齐聚郑国。

十年前的名士会,那会各国还打仗呢,天下饱学之士照样齐聚郑国,百家思想齐聚郑国碰撞出的火花至今在被天下学者消化。

而且在郑国名士会发表看法,无论说话多么狂妄无礼,都不会有人计较。

因为这不仅是诸子百家们的彼此诘难的地方,同样是探讨各种学说的地方。

按照纪凌的看法,有些他那个时代稷下学宫的感觉,只是稷下学宫常年设立,是当年第一所高等学府。

谁都可以去讲学,谁都可以去讨论,是天下士大夫向往之地。

他们谁都可以问政,当然问归问,创立稷下学宫的齐国国君采不采纳又是另一回事。

但这种自由的态度,为灿烂的百家争鸣创造极好的环境。

百家争鸣带来的壮观文化财富放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像现在的纪国,虽然也有官学,但这种自由辩论,广纳贤才的地方还没出现。

便是郑国现有的名士会,也才十年一次,一次两三个月,虽然给了各家准备言论的时间,可时间跨度太长,很多优秀的言论并不能全部采纳。

纪凌其实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

只是要不要实现,还要看郑国名士会的情况。

郑国周朝六百二十八年年初,开始向天下诸侯国发请柬。

三月二十,名士会正式开始,六月二十结束,为期三个月,邀请天下饱学之士参加名士宴。

天下诸侯七国,郑伯先给周天子上书,周天子肯定不去,只是表明尊崇周王的态度。

除周天子外,第一个收到请柬的就是纪国的两位公子,以及耘先生。

名士会对上的不是诸侯国国君,而是各国所有的士大夫,读书人。

能接到邀请函,那就表明郑国对他们个人的认可。

至于为什么是纪国的名士公子们先收到邀请,也是郑国释放的善意。

可以说每一步都是有原因的。

郑锡还感慨:“当年我在的时候,怎么没见郑伯如此小心谨慎。”

纪凌笑:“幸好如此。”

话虽然简短,还有些不好听,但明显在夸郑锡。

幸好那时候郑伯不靠谱!

不然我们怎么能拐来你!

郑锡自己都笑了。

不过能开这种玩笑,也说明郑锡对回郑国一点想法也没有,这次名士会也给他发了请帖,他根本不打算去。

他儿子今年刚正式入官学启蒙,有这时间,不如好好教儿子读书。

在纪国他既有身份,还受尊重,才能更是大展拳脚,做事再也没有拖后腿的,还没有那种勾心斗角,感觉身体都好了很多。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会去郑国受苦啊。

纪国上下收到请柬的有上百人。

从耘先生,再到两位公子,还有许多士大夫,以及这几年有名气的学者。

但凡叫得上名字的,都在其中。

连平民出身的吉新也有邀请,还有谷晨,樊璇等人。

这里面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像樊璇自己都说了,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吉新也刚任郡守,对名士会虽然感兴趣,可在公务跟聚会之间,果断选择公务。

没办法,连纪凌这个带头都有些推脱,纪国人只想种田跟基建啊。

这些事其他国家理解不了!

最后确定纪凌带着五六十人前去,公子钦跟纪叔公确定一起。

堂哥前去是有要事,他想交流种田的本事,名士会里还是有真东西的。

纪叔公则想看看各国的恶金发展到什么程度。

其他人也都是各个领域里领先的人,以及学问著作有所成就,心里有自己的见解,要么遇到同好,要么遇到意见不合的对手,准备撸起袖子好好讨论一番。

郑国第一个给纪国发出请帖。

第二个竟然找不出来。

因为跟一圈都有矛盾,最后捏着鼻子给赵梁发请柬,至少这两个国家没有肆意侮辱他们。

赵梁两国的人也做好准备,他们在天下诸侯国里算异类,这种刷名声的好机会,肯定要去的。

去的人还提前复习一下周礼,到时候绝对让其他各国士大夫知道,他们赵梁两国也是有文化的。

祁,昌,卢的请柬最终送出去,只是份数不多,而且并未知会国君,只是跟他们三国内里的名士,士大夫们联系。

具体原因就不说了,大家心知肚明。

不过这里面,对祁国还好,毕竟祁国比郑国还惨,而且没有强占他们国土。

但昌国跟卢国则没好脸色,昌伯跟卢公也不计较这种事。

毕竟能做出攻打郑国,就因为郑国地盘优越好打纪国这种事,他们心里知道自己不占理。

一来二去,倒是让郑伯消了些火气。

最后几份请柬,郑伯竟然让人送到百万国。

百万国的国君虽然被封了子爵,可在大家心中依旧是蛮夷狄戎。

但看在周王册封以及纪国的面子上,百万国依旧得了请柬。

这让百万国的国君很是苦恼,他们真的不会周礼,到哪会丢人的吧?

最后还是派人去纪国学习周礼,好在现在一月份,等到三月份才出发,这也算临阵磨枪了?

因为请帖的发放,天下各地似乎都扫去战争带来的阴影,都在讨论盛大的名士会。

就连纪国这边也不例外。

所有能去的士大夫开始跟兴趣相同,意见相同的一起著书,什么理论都能写出来。

虽然大多数在纪凌,耘先生等人看起来不过关,但不过关的理论依旧是理论,要给思想萌芽一个机会。

纪凌干脆开放国子监一部分地方,效仿稷下学宫,先让纪国内里的人去讨论。

士农工商皆可进来讲学。

至于讲的好不好,有没有听,全看个人的本事。

虽然现在规模还不算大,可这里显然热闹起来。

纪国想要强大,除了基础发展,理论知识同样要精进。

特别是现在纪国的模式,在全天下都是独一份,这种思考非常有必要。

各国都在为三月份的名士会做准备。

倒是纪凌本身懒得管。

他过去不是为了出名,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才能扒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