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血(1921)

之后王虎事败身死族灭,金州上下,很有一些人被牵连其内,但吴氏却毫发未损。

到了成武三年,吴小妹年纪渐长,应该定下亲事了,但吴小妹私下对自己姐姐道:“我欲从军,怎能现在嫁人?”

这话很快传到了其父耳朵里,犹豫再三,遂托故交,将吴小妹送入了长安国武监进学,如今一晃,已经两年多了。

在国武监中,女子并不在少数,从不在男女有别之事上做什么文章,又兼吴小妹能文善武,很快便在其中崭露头角,成武四年,便升任国武监生员中的旅帅之职,在国武监骑兵科有着不小的名声。

骑兵向来金贵,她这个旅帅,又比步军科的旅帅要强上许多,这么一来,却是在国武监中,独树一帜。

如今,在这小楼的二楼之上,在一众粗鲁男儿之间,吴小妹酒到杯干,言笑无忌,豪爽之处,实不让于世间男子。

很快,向她敬酒的人便少了,因为这位旅帅大人的酒量,在国武监是有了名的。

吴小妹脸上带着些酡红,但也就这样罢了,眼睛中却是一片清明,任谁一看,也知道这位才刚解了解渴。

酒量豪雄的人在国武监是分外吃香的,就像现在,吴小妹开始频频举杯邀引,直喝的众人面红耳赤,才稍稍罢休。

褚徵在众人间,酒量并不算高,但这人很有节制,喝了几轮,便绝不再与众人对饮,他在众人之间,深有威望,又知其为人,也就没人去计较什么。

到是杨十四这里,分外的热闹,这条大汉实际上年龄才刚十九,却生的一副好身板儿,家世也不让于人。

乃大族杨氏旁支子,虽然当年的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已经不在多年,但十几年过去,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军中,长安杨氏都有着一定的威望。

比不上杨感在时那般显赫,但很稳定,绝非旁人可以轻辱。

他本名杨世安,字元庆,在族中排名十四,族人皆呼之十四郎,就朝他这身板,其实便能知道,这是位从军的好料子。

他这人也谈不上什么城府,但却勇力过人,又好结交朋友,在国武监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褚徵看着火候差不多了,便连连挥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这才笑道:“今日宴请诸位,共度上元佳节,一来,叙叙我等同窗之情,二来,却是好叫诸位得知,齐祭酒要去国子监任职了,新任祭酒是哪位,我想诸位多数应该知道了吧?”

杨十四的大嗓门当即就响了起来,“这有什么不知道的,国武三雄中的押粮官儿嘛……”

众人皆是大笑,之后其中几个稳重些的,抿着嘴唇,静观不语。

褚徵当即笑骂了一句,“有胆量的话,开监那会儿你再试试,看你杨十四的屁股硬朗还是咱们国武监的刑棒厉害。”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又人便道:“不定就要被贬去看守监门呢……”

杨十四挺胸道:“江顺水曾在国武监前看了一年石碑,我杨元庆给你们看看门儿,说不定还能出点名声呢。”

吴小妹这时摇头笑道:“江将军可不就要重回国武监来掌刑了吗?到是,这些事早已传遍各处,褚兄为何还要特意提起?”

二层之中,一下安静了下来,他们各个都非心里没数之人,知道褚徵聚大家于此,肯定不会只为过节耍乐,定有事情要说。

褚徵环视众人,年轻的面庞上带出些不符其年龄的成熟和沉稳,“诸位可有想过,两位大人这些年跟随在大将军身边,屡立功勋,如今更有灭夏之功在身,为何会突然重回国武监任职?”

一个年轻人不等其他人开口,便抢先道:“那还用说,定是要重整国武监诸事……想来……大将军有意重掌国武监了?”

他这语气便透着不确定,但那边褚徵已经拍案道:“张贤弟一语中的,照我来看,大将军这些年回京,多数匆匆,不曾在京中久驻,而今这一次嘛,应该会在长安停留很长一段时日。”

“而大将军手创国武监,有一番心血在这里面,如今久驻京师,重掌国武监乃理所当然之事,如此,杜大人有国武监祭酒之职,江将军任职国武监虞候,一应诸事,早已齐备,看来啊,来春开监之时,我国武监定然要有一番新气象了。”

二层这里,变得寂静无声,实际上,众人都有着这样的念头,只是不敢确定而已,而大将军身上,也一直挂着国武监山长的职位。

但大将军重掌国武监,众人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一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也正道出了众人心声。

“传闻大将军不喜世家子……看来以后要小心些了……”

第1333章 彩头

当年国武监承于武学,实际上,那个时候,大秦武学已然是名存实亡的状态,偶尔举行一次的武举,也与科举相差甚远,规模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而且,举起武举,也不再是大秦论才盛会,而是世家子们在皇帝陛下展现身姿的场所。

照那样下去,武举其实将沦为和围猎差不多的一场集会。

而大将军赵石,正是借正德末年武举之机,一朝成名,之后领羽林左卫指挥使之职。

但那场武举,其实也是大秦武举自创立以来,最后的一次辉煌盛典了。

说起来,那次武举也有着它特殊的背景,当初正德末年,诸子夺位正酣,正德皇帝老迈,心中也已经有了继承皇位的人选,于是开始为继承者铺路。

于是,京军中一些将领,被正德皇帝找了由头,杀头的杀头,贬斥的贬斥。

也就有了那次武举,其实是选出人才来添补羽林军中空缺,不从外间或者京军中提拔,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考量。

而这个时候,也正逢金国来使,使那次武举更为盛大,也多出了不少其他的色彩。

后来大将军赵石平蜀回朝,任羽林中郎将,又进言景兴皇帝陛下,续建武学,后来改为国武监。

国武监建立的初衷,除了当事之人,怕是现在没几个人知晓了。

但国武监从无到有,数载时间,在大将军赵石费尽心血之下,终于打下了根基,更为难得的是,大将军赵石在建立国武监之后,又创立猛虎武胜军。

两者相辅相成,不但成就了国武监的名声,而且,也成就了猛虎武胜军这样一支劲旅……

可以说,没有国武监,便不会出现猛虎武胜军,没了猛虎武胜军,国武监绝对不会有如今的兴盛。

其实,这也正是如今国武监生员提起国武监创建的历史来,最为人所称道的一部分。

而国武监初立的时候,生员极其艰难,换个人的话,也许只能从军中抽调精兵强将到国武监中,或者,弄些国子监的文人过来,充充门面。

但大将军赵石则另辟蹊径,落魄长安的文人士子,游荡于长安街市的世家纨绔,军中不得志的军官等等等等,纷纷接到国武监征召令函,数百人聚集到了国武监中。

上一篇:苍老的浮云 下一篇: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