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血(1252)

接着便是典型的官场中人相见的套路式应对,几个人都非是什么官场新丁,对于这种套路自然也驾轻就熟,不须细表。

最终,杜山虎笑着躬身道:“这里非是谈话所在,两位大人鞍马劳顿,还请两位大人上车,大帅已经在城中摆下酒宴,就等为两位大人接风洗尘了,大帅让末将代为传话,因军务繁忙,不能擅离,所以命末将速速护送两位大人入城相见,两位大人看……”

段德两人矜持的笑着连连点头,“那就有劳杜将军了。”

“两位大人请。”

“杜将军请。”

天气太冷,两人巴不得早早入城歇息一番,到也没什么试探之举,毕竟已经到了人家的地头上了,一会儿便能见到正主儿,试探不试探的,也就无所谓了。

到了两人上了马车坐定,队伍重又起行,段德才捋着胡须,感慨了一句,“大将军到是名不虚传,这些军兵……好生精悍……”

王老大人暗自撇嘴,迎候钦差,军兵自然要精挑细选,难道还要弄些歪瓜裂枣的出来不成?

不过嘴上却附和道:“段大人久在军中,看的自然不错。”

段德微微一笑,也不解释什么,眼前这位是典型的文臣,哪里知道什么军前之事?这北地征战,最重的就是骑卒,杜山虎带来的那些人,他虽只略略望了几眼,但却能感受出这些军卒身上的杀气,再瞧队列行进,也不用怎么细观,就能明白这些都是百战精锐,而人家身上穿的军服,一瞅就是殿前司禁军的军服。

殿前司禁军是个什么样子,他在张培贤帐下见的多了,就算是大将军王佩身边的那些亲卫牙兵,估摸着也比杜山虎带的这些军兵差了许多,遑论其他人等了,从这些细节之上,也就能隐约瞧出河中秦军的士气以及其他种种,而这些,自然没必要向眼前这位解释。

他只在心中感慨,不管那大将军赵石行事如何,这才干却是没的说的,帐下有杜山虎,张锋聚等大将供其指使,又自建猛虎武胜军,一战之下,虽据说伤亡不小,但却也重创了太原金兵精锐十余万众,这等武功……

段德暗自摇了摇头,别说大秦开国那些大将,便是自古以来,也不多见,可惜……段德心里叹息了一声,尚书大人容不下此人,不然的话,朝中什么李家,王家的,又有谁能与这两位皇帝近臣争锋?

还有一点他没说,别瞅这位杜将军笑语不断,看上去很好说话,又礼节周到,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但他手下的那些军兵……从他们的眼睛中,段德能感觉出其中的愤怒和浓浓的敌意来的。

这个他也同样不会跟这位说明,以免这位旁生枝节,而他自己则在心里暗暗安慰自己,这些兵卒与金人厮杀不休,又刚刚大战过一场,突闻议和之事,有些不满,也在情理之中,只要领兵大将们能够体会朝廷苦处,也就不会生出什么事端来才对。

当然,他的担心也被深深藏在了心底,怕就怕领兵大将们也是如此想法,而最重要的则是,那位大将军怎么想……

议和之事,这么早就为众军所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带着这些忧虑,他也没了说话的兴致,而不知不觉间,队伍已经进了汾州古城……

王老大人掀开车帘,望着外面,来往的人很少,不论民居,城墙,还是其他什么,都给人一种破败的感觉,当然,城外的军营,已经屡屡出现在街道之上的兵卒的身影,也让这里增添了几许肃杀之气。

河中晋地,汉家之故土,每一处,都好似渗透着历史的沧桑,而每一步,也都好像踩在历史的尘埃之上。

突然之间,这位老大人好像多了几分感慨,轻声道了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河中百姓何辜,要遭此横祸,流离失所?”

正想着其他事情的段德愣了愣,接着心里便嘲弄的道了一句,无病呻吟,还真是读书读傻了,秦川男儿,怎的会出这等迂腐之人?

不过嘴上却是笑着道:“我等此来,可不正是欲救河中百姓于水火?”

“正是。”

瞬间,这位老大人就好像找到了一种使命感,拍击着大腿沉声道,“说不得,定要定下这和议,歇了兵戈,让河中百姓重得休息才好。”

段德笑着颔首,“怕就怕大将军领兵厮杀日久,杀气难平,心有异议……”

轻轻巧巧的挑拨了一句,这等事对于段德来说自是信手拈来,不过他也明白,不用怎么撩拨,这位只为议和而来的王老大人,与军中之人的心思是怎么也捏合不到一起去的。

果然,这位立即眼睛一瞪,大义凛然道:“大将军为国开疆拓土,自然是好,但……于其他庶务,却还需我等决之,段大人,大将军但有不满,老夫决意谏止之,断不能因其一念之误,而令河中生灵涂炭才好……”

段德笑眯眯的拱手,“老大人心怀百姓,实是令人钦佩无已。”

王老大人则抖索着手扶着须髯,笑了起来,不过段德却看不到,对方那得意之下,隐藏着的万千城府,长安王家出来的人,宦海沉浮数十载,又哪里会真的是什么迂腐书生?

“羽林中郎将,得胜伯,猛虎武胜军指挥使……赵石接旨……”

身为钦差,自然有圣旨在手,带领众将迎候在府门之外的赵石心里却松了松,领取圣旨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一些味道自然也就明了于心。

如果传旨之人一见面就宣读圣旨,那就是不近人情,不是传旨之人与你有隙,就是圣旨上皆是申斥之言,反之,若传旨的来到之后,能跟你客套上几句,那就起码说明圣眷未衰。

而现在,不管来的这两位有多少心思,却都脸上挂着笑容,寒暄客套了老大一会儿,才将圣旨拿出来,这个细节只能说明,此次议和,起码眼前这两位对他这个大将军顾忌良多,不敢轻易得罪的。

果然,圣旨中的意思也很明了,虽然未有赏功之语,但却也肯定了北渡秦军众将的功劳,抚慰之词殷殷切切,看来,皇帝陛下对赵石之前诸般举动,还是欣赏有加的,但太原府一战,还没传到京师,以那位陛下的性情,这道圣旨其实也就做不得数了。

至于之后的,说的也不出人意料,正是议和之事,以礼部侍郎王正清为正使,以兵部侍郎,观军容使段德以及大将军赵石协之,务必与金人达成和议云云。

当然,让赵石皱眉的地方在于,不论圣旨,还是之后与王正清,段德两人的谈论当中,对于议和底线,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也就是说,回旋余地很大,多数还要与金人商议而定,如此一来,也正如赵石所料,若和议定下来,恐怕首当其冲的便是河中之地的归属问题了,而朝廷的意思,怕是舍弃河中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虽然早有预料,但赵石真听到这个,还是失望之极,他不是不明白朝廷的苦衷,但作为大军统帅,血战连场,才打下这许多地方,一朝议和,却轻易舍弃,这却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上一篇:苍老的浮云 下一篇: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