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37)+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你问的太多了。”沈青青面色一冷,抬手想拿回折扇,却被薛麟一把握住手腕,拖到身前。

“嗬,沈青青,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扇子的制式正是瑶花节上花宴所用。难怪那日方扶南没来出席花宴,敢是和你私会去了?”薛麟说得咬牙切齿,拖着她就往门外走,“你给我去老太君面前说说清楚,我们薛家可不要你这样的……”

小铃一跺脚,顺手抄起一旁的门栓赶上去,“你放开青青!”

“小铃娘子,别冲动。”陆庭急忙夺下她手中门栓扔远,又去拦薛麟,“薛郎君,就算方大人赠与菱娘折扇,这也是瑶花节之事,与现在并不相关。”

薛麟一怔,这倒是,瑶花节是之前的事情,这么一想,手劲一松,被沈青青挣脱了出去。

“原来提刑司喜欢用这样的信物定情么?”沈青青揉着手腕,面色有些不善,但也没有大发脾气,只是看向薛麟一字一句道,“你恰好回去告诉薛老太君,我与方大人有一个交易要做,请老太君为我定夺,究竟、要不要做这样的交易?”

母后已经死了,如果还有谁可以依靠的话,除了薛老太君,她还能询问谁?她终究只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世人再称赞她的聪明,她也比不上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家有见识。

“你……”薛麟莫名,分明生气的该是自己,难堪的是沈青青,不想她反而如此严肃镇定,一时不知说什么,将扇子重重扔回给沈青青,提脚就走。

“菱娘。”陆庭拿着那轴画卷,欲言又止。

薛家老太君要聘沈青青为妇的消息他也听说了,但没放在心上,薛家老太君过去是女中豪杰,但如今终究年纪大了有些糊涂,说的话可不一定当得了真。不想连薛麟自己都提起这件事情来,难不成除了薛老太君以外,连薛家大老爷和大夫人严氏都已经点头首肯了?

还有,那日平江河边,方扶南和沈青青在一起究竟是为了谈情,还是谈案情?

陆庭叹口气,若事情真像薛麟认为的那样,倒也挺好,谈情至少要比谈案情更好一些,不是吗?

“不必担心的。”沈青青只是笑了笑,将扇子收回袖内,“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青青,对于女儿家来说,难道还有什么比亲事更大的事情吗?”苏晴在沈老太君身后轻轻出声,虽然陆庭在这里,她不好多说,但这件事实在比沈青青想得严重多了,她不能不劝。

沈青青自小长于塞外,而后回到母舅家中,虽然常被舅母和表妹欺压,但沈家经商出身,府中也不讲究什么规矩,她怎知道一旦嫁入薛家那种高门大户是怎样的?

何况薛家除了那个老太君并没有人喜欢她,他日老太君一死,她了无依靠,又当如何自处?

陆庭也明白这里的道理,劝道:“菱娘,薛家是忠烈之臣,平江大族,薛老太君最是明理,你若不想嫁,好好与她老人家说……”

沈青青仍然摇头:“这些事情都不用放在心上的,十一郎,花匠们还等着图谱做工呢。”

这就相当于逐客令了。

沈青青既如此说了,陆庭当然不好再留,向她拱了拱手,不放心地道:“菱娘,有什么事情,只管差人来寻我。”

沈青青点了点头。

临近饭点,小铃和苏晴也起身告辞。

“青青呐,那个扇子的事情很严重吗?”小铃撇了撇嘴,“我听说那些大户人家很讲究这些。”

苏晴瞪了她一眼,别说是大户人家,私相授受的事情便是在村里也不是什么好事,更别说还是被将要与女孩子议亲的人家发现。

“很严重吗?”沈青青又取出精致的折扇,在手中饶有兴致地转了转,“提刑司是什么地方?方大人交给我的东西,毋宁说是信物不如说是证物,这里的道理就算他薛麟不懂,薛家老太君怎会不明白?”

但小铃仍然皱着眉头:“可这么说来,青青不是又和提刑司那些晦气的事情扯上了关系吗?”

提刑司就是和死人打交道的地方,多晦气啊。小铃打小就是这么认为的。

“那是为人们洗刷冤屈的地方,没什么晦气不晦气的。”沈青青摇头,若说晦气,和她这样一个已死之人说话,岂不是也是一种晦气?

“算了,小铃。”苏晴轻轻拽了一下小铃的衣袖,“青青心里自有主意,我们且别帮倒忙,她是吃不了亏的。”

“晴姊姊说的不错。”沈青青道。

苏晴不爱说话,但善于观察,是个聪明的女孩子。

苏晴抱起挑好的另两本书,向坐在一旁绣花的沈老太君行了一礼,这才离开。

沈青青坐到了沈老太君身旁,摆弄着薛麟送来的锦盒。

“老太君觉得,薛家怎样?”

“薛家是个好人家。”沈老太君停下手头的活计,她不知道薛老太君究竟是喜爱沈青青哪一点,不过她知道薛老太君嚷嚷着要议亲不过是要下了吴氏在沈家的面子,为沈青青出气而已。

薛老太君一个原本和沈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物,就因为沈青青在她们落难时送了一回水就因此大张旗鼓地为沈青青出气,只怕不可能。那又是为了什么?

沈老太君乜了一眼坐在身旁的玄孙女,她幼时长得很像母亲沈云,不想这一场病好过来,瘦得脱了形的女孩子重新养好身体以后,相貌与原来竟是越变越远,不再肖似生母了,性子更是大变。

沈老太君也曾怀疑过,在那天平山下的田庄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难道沈青青已经被暗中调换过了吗?可什么人、有什么理由来做这件胆大冒险又见不到什么好处的事?

第44章旧弓

过午,沈青青将霜官儿送去村长家里习字,沈老太君照例去了临近的尼姑庵与姑子们闲聊消磨时间,沈青青则自己抱着一捆稻草在后院忙碌,不多时竖起一个简易的草靶。

沈青青取下挂在窗口的红漆角弓。

这便是薛老太君为她送来的东西,沈青青一看便知道这是薛老太君年轻时候用过的弓,这一张真正的上过战场、射杀过人的角弓。

弓之六材,称为干、角、筋、胶、丝、漆。

这把角弓的弓身由柘木制成,弓臂内贴着白色的牛角,片得极薄,有二尺五寸长,弓背贴的亦是牛筋,胶倒是看不出来是哪一种,但以薛老太君的性子,既然弓身选了上等的柘木,用胶上自然也不会含糊。丝并非是指弓弦所用之丝,而是用以将傅角被筋的弓管缠紧的东西,一般选用色泽光鲜的蚕丝。

弓弦是柞蚕丝搓成的,被绕成一团放在匣子里,还没有上弦。

至于那十支羽箭,却很有意思,沈青青一看便移不开眼。

那是红漆黑翎的羽箭,有两尺又三寸长,是她从前最喜欢的制式。

沈青青拈起一根箭,轻轻拨开修剪合度的黑色羽毛,果然在箭尾看到一个“青”字。

信倒是简单,只写了四个字:留赠吾儿。

沈青青拂过细长的弓,或许是出于母亲的天性,纵然变了年龄、样貌和身份,薛老太君还是一下子认出了她。

至于送来弓箭的目的,薛老太君并没有提到。或许是薛老太君认为北羌会再度来犯,因而以兵器示警?又或许薛老太君觉得她孤身归来,世间险恶重重,她需要保护好自己?

不过,既然薛老太君送了弓来,她左右无事,就练习起来好了。

她才六岁时,北羌开始入犯邾朝,北方连失数州,三年后羌人一直打到了皇城底下。北邾战败做了羌人的俘虏,眼看羌人就要渡过大江,吴越王带领江南百官众将和百姓们奋起抵抗,浴血三年,终于将羌人赶回了塞外,在临安重新建立起皇城。

与羌人交战的那些年里,她跟随哥哥待在军中,学书认字之余,便随薛老太君练习射箭解闷,一年两年下来,虽然飞矢劲力稍逊,不足以破甲,准头倒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