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95)+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如果有心人真的在意这件事,那么沈青青会在那个时候去虎丘,绝对是一件可以预料的事。

“这样设计,太玄。”方扶南摇头。

一定不是这样,应该还有更简单的解释。

顺着秦十八娘的思路,这个计划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与碧兰被提前下毒这个既知的结论完全就是背道而驰。

“那……那……”秦十八娘抬手摩挲一下紧咬的唇,嘀咕道,“可是我真的想不到,我当时只是随口一说。其实就算不是我说,多半也是碧兰和雪月去,陆薇薇和沈蘅向来是平江最引人注目的娘子,她们的贴身丫头,自然应当为大家去送花。”

方扶南转动的念头一转,抓住她话里一点,“也即是说,送花的人选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就算你不提,就算有人先开口令雪月去,最后碧兰也会同去,对么?”

秦十八娘认真思考一下,“确实啊,大家总会凑趣说这样的话。若当时有人先叫了雪月,沈蘅也会谦让一番,请陆薇薇派碧兰同去的。”

“原来是这样。”方扶南笑着摇头,“果然很简单。”

他和秦玄海过去在处理这案子时走进了歧路,因为碧兰生前曾与秦十八娘争执,又是秦十八娘提议碧兰前去送花,碧兰在送花归来途中暴毙,让人自然而然地认为秦十八娘有嫌疑。

又让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有人精心设计,要秦十八娘作替死鬼。

原来,根本没有这些。

只要雪月去送花,碧兰就一定会去。只是这么简单而已。

秦十八娘又眨一下眼,认真打量方扶南,“我记得,方大人那天并未出席花宴,是……”

“案发时,我正与青青在山腰真娘墓上。”方扶南说到这里,不由一笑,“这世间事,想来确实有趣。”

那是他第一次见沈青青,就在他们在真娘墓上打哑谜、互相猜疑时,瑶花祠内发生了命案。

第242章假山与太湖石

秦宅大门紧闭,宅子一侧的墙外堆着不少砖瓦和石材。不时有粗布短衣的仆役从侧门进出,将石材运进府中。

秦家从三日前开始大兴土木,听说是为了翻修一部分旧屋。

前几日半个府邸都搭起木架,今日连池子也开始动工,特意从太湖边运来大批奇石,据说要堆出一座奇巧假山来。

竟是好一场大工程。

暮色垂在马头墙的飞檐上,叮叮咚咚响了一日的工程告一段落。

大门开启一线,秦玄海一身暗红色常服,站在影壁前迎接。

“颜大人,自从炎和二年一别,真是许久未见,这平江城也有了许多不同。”秦玄海笑着往影壁左侧让。

十年前,秦玄海第一次结识颜晗时,不过是提刑司一员小吏,而颜晗当时年纪轻轻,已拥有那样功绩,着实令人艳羡。

颜晗淡淡回应,“确实,秦大人升任江南路刑狱公事,今日能够当面祝贺,迟了些时日,希望大人不要介意。”

“哈哈。”秦玄海十分受用,满意地捋捋胡髭,笑道,“我这一把老骨头,怎比得你年纪轻轻便取得那等好声名?颜大人不必过谦。”

“还有……”秦玄海转过身,目光落在沈青青身上,眼神变作谨慎,讨好的笑爬上面颊,“下官早知青娘子……”

沈青青笑着摇了摇头,制止了他的话,“听说秦府正修筑荷花池,不知与陆家的相比如何?请您带我们过去看一看,可好?”

“啊,这个自然。”秦玄海立刻住了嘴。

数日前,收到方扶南一封急信,说有些重要证据正藏在秦宅,沈青青会与颜晗一道来取。

虽信中并未点明沈青青身份,但秦玄海何等精明的心思,且她又与颜晗同来,到这时怎还能猜不到?

幸好,幸好。过去并未做出什么令她记恨的事。

三人一路寒暄一路经过穿堂,府中各处堆着砖瓦与木材,遮蔽了一大半道路。

灯火大亮,甚至连墙角也要在枝桠上挂一盏灯。

巡夜的仆役也是走上三五步便能遇上一个,几乎要把秦宅保护得密不透风。

“秦大人很谨慎。”颜晗打量着几名守在池子边的青年,“这些人,怕有不少是从提刑司调来的?”

“哈哈,不错,子裁说这证据极紧要,我不敢托大,因此调集了提刑司中两队衙役,亲自来守池子。”秦玄海挥了挥手,围在池塘边的人向两侧退开。

池塘边同样灯火通明,一连七八盏灯将整个池子映得亮如白昼。

池中水被抽干,淤泥晒了三日,已泛出龟裂的痕迹,几块高低错落的太湖石零落馅在淤泥中。

西侧堆起两人高的假山,山石上各色藤蔓蜿蜒,在石缝间穿梭。

“十八提起的,便是这里。”秦玄海看着空荡荡的池子,苦笑一下,“不瞒两位说,池水抽干后,我甚至亲自下去找过,可惜并没能找到信中所提到的那处——”

秦十八娘曾无意间听到庶妹与丫鬟谈话,说是将一件重要物事藏于水中莲花盛处。

但秦宅的池子原本并无荷花一类,这话显然是句密语。

沈青青在池边一块太湖石上侧身坐下,就着明晃晃的灯光打量抽干了水的池子。

池中并无任何类似荷花模样的标记。

唯有几块太湖石和假山上留下了一道翠绿色的痕迹,那是原本池水的高度,水被抽走后,青苔附在石块上,画出这一道绿色的线。

颜晗摇头,“临安那里,也没能推断处这句话究竟是何意思。”

“荷花盛处。”沈青青下意识摩挲着嶙峋的太湖石,“但秦宅根本没有种植藕荷,或许是别的含义。譬如荷花盛时乃是六月,六月因而又有荷月之称。”

密语是想指向“六”么?

秦玄海和颜晗心思各自一顿,几乎同时道:“府中与‘六’相关的……”

“可有?”沈青青的目光依然望着被抽干了水的池塘,依次打量几枚奇石。

“并无以‘六’为名的厅堂,秦氏人丁不旺,也不曾排到六房。”秦玄海思索片刻,“只有一位六娘,乃是庶女,五年前便出阁了,远嫁到江北,不常归宁,她过去住的屋子也拨给了更年轻的女孩子们住。”

“多半是想差了。”沈青青一笑,抬起眼来,“不过想必确实与池子无关,秦大人叫人把水重新引进来吧,总这样旱着也不是了局。”

秦玄海点头。

这几日,他的人早已将池子翻了个底朝天,连原本长在淤泥中的些许水草都一一拔起,但什么也没找到。

“只是青娘子,这条线索难道就这么断了吗?”秦玄海一点也不想放过立功的好机会,“若不在秦宅,明日下官就速速带人去平江其他几处荷花田搜寻,务必要将那件重要物事找到。”

沈青青弯唇一笑,“秦大人不必心急,十八娘卧病许久,此时突然醒来,或许自有道理。”

“这……”秦玄海一时语塞,他素来是不信什么鬼神因果的,猛然竟想不出什么话可以回答。

颜晗及时为他解了围,“在找到之前,我们会暂时留在秦府,给您添麻烦了。”

“啊,不妨事,不妨事。我和子裁也觉得这样最好。”秦玄海一摩手掌,若真能找出这件物证,或许就能揭开忠烈庙骸骨的真相,于政绩大大有益,为了这,一点小麻烦他才不会放在心上,“两位的客房在西厢,有文绣带路。”

始终立在长廊内的女孩矮身行礼,“奴婢文绣,本是十八娘子的丫鬟。”

她说着,抬起眼偷偷瞄沈青青一眼,又道:“瑶花节时,青娘子也见过奴婢的。两位请跟奴婢来。”

秦玄海吩咐看守的仆役打开水闸,将水流重新引入池中,也拖着步子回书房。

书案上堆满卷宗,他一向勤于公务,习惯将卷宗带回府中批阅,十年如一。

墨砚旁,一枚颜色淡褪的镀金珠花在灯影下闪烁着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