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93)+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然后……然后……”宫女一抖,嗫嚅着不敢说下去。

越璟打起帘子,跨过门槛,冷冷道:“然后呢?朕也想听听你接下来要说什么。”

宫女将头一直低下去,似乎要将下巴一直埋进胸口,讷讷道:“奴婢不敢。”

“这时候,你倒知道‘不敢’了?”越璟见她耳根通红,鬓角的冷汗一颗颗浮出来,汇成小股汩汩流下,打湿了衣领,也不欲为难她,“罢了,你且退下。”

“……是。”宫女颤声应下,挪着打战的双腿慢慢退出。

轻手轻脚地落下门帘,她一下瘫坐在阶前,再也没有力气站起。

早该想到,朝堂上,罗旭那般肆无忌惮地向徐清发难,自然是得到了越璟的默许。

“是皇上来了,怎也不命人通禀一声,臣妾好收拾一下。”徐停云将笔轻轻搁下,低眸再次扫过方才写的字。

越璟的目光也从那行字上滑过去。

抄的是《中庸》。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知为何,心中泛起一个念头。

阿青才不会抄这样无趣的东西。

然后,她曾经说过的话也随着这个念头一起浮现出来。

“徐家姐姐真是比那些教书的先生还古板呢。”

徐停云款款起身,目光温和,声音和煦,“皇上眉间隐有忧愁之色,来这里,想必有很重要的事?”

“这是从十年前燕山府路官员家中找到的一封旧信。”越璟将一折薄纸甩在案头,侧过身并不看她,“皇后能否解释一下,这信上为何是你的笔迹?”

一阵风从帘外掠来,泛黄的信纸被揭开一个角,上面字迹累然。

与案上墨迹尚未干透的字迹一模一样。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与——我遣两婢来塞上,安插到桐庐身边,万勿走漏风声。

一模一样的字迹。

徐停云拈起信,端详片刻,点了点头,平静地道:“确是我的信。”

“除此之外,你没有其他话要说么?阿青已告诉我了,那两名婢子,一名小华,一名阿英。小华是立春在城外喧嚷的农妇,阿英则是荷花池中女尸,也是陈府三夫人。你素来聪颖,不用我说,也能明白你承认这信出自你手,意味着什么。”越璟闭上眼,缓缓摇头,“我原希望,与燕山府路暗中联络的,是徐清。为什么,会是你?”

“阿青?”徐停云眨了一下眼,唇边泛出一抹淡笑,喃喃道,“原来死人也会说话么?”

“我原本也不信,已死了的人会再开口说话。现在想来,或许是此中冤屈太重。”越璟又取出一个香木小盒,里面是一套镶金的木制杓箸。

徐停云的目光转过来,略停滞片刻。

“旧事按下不提,对这个,你又有什么想说?”

“不错,确是我为陈四娘准备的东西。”徐停云精致的细眉微微一拧,淡淡道,“这小娘子在七夕茶会前跑去隽郎那里,与府中姬妾置气,自以为能瞒过我,我可不喜欢这样耍小聪明的娘子。而况……她那兄长,已经够为她抹黑了。”

越璟猛地一拍书案,小笔从笔架上震落,滚过书案和纸张,将一路染上墨黑的颜色,“只因这些事,你便要置她于死地?”

徐停云连眼睛也不曾转动一下,淡然道:“不过是令她在茶会上出个丑,她自己想不开寻短见,那便是她自己的事了,与我何干?”

“与你何干?”越璟定睛看她一刻,那双平静的眼眸近乎空虚。

这世上竟有人可以平静到如此残忍,而这个人,竟是他的妻子。

本不该如此,一定是有哪里弄错了。

罗旭说的很对,追溯到南北二年间,从那个时候,有的事情就开始弄错了。

十年前的事,今日的事,甚至将来可能发生的事,都不过是过去那个错误的后果罢了。

“停云,阿青也曾同你说过吧?不要只看那些书,真的人,真的事,远比书中所言复杂,你不可能凭几句先贤的话,就成为完人。”越璟停顿一下,似乎在斟酌字句,“何况,我们谁也不是完人。就算是阿青,也很任性。”

“臣妾自然不敢以圣人自居,但敢自言,这些年来行事坦荡,并无一事有愧于心。”徐停云柔和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倔强的意味,“皇上总是说‘阿青’、‘阿青’,到此刻能否扪心自问,心中并无半分错念。”

“你管得太多了。”越璟猛地背过身,冷声道,“不论是你,还是徐清,都没权力断人生死。从今日起,你与这宫中诸人,不得随意出入,更不得私自向外传递消息——皇后就在此静心修身吧。”

越璟一甩门帘,快步穿过庭院,一刻也不想多留。

他没法和徐停云交流,那女人看那一套圣人的道理简直入了魔。

她以为自己是谁?她在替谁做决定?她将多少真的认作假的,又将多少假的当作真的?——谁在误导她?

“娘娘……”宫女小心翼翼地挪回宫室内,心中不断起草着安慰的话。

“娘娘,您……?”宫女揉了揉眼,不可置信地走向书案。

徐停云仍端坐在案前,被墨汁染脏的纸张被放在一旁,案上铺开了崭新的纸,上面流动着仍旧隽秀清丽的字迹。

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怎么了?”徐停云抬头瞥她一眼,又低下头默诵那些字迹。

故君子慎其独也。

第240章青苔土

江南的暮春花影靡靡,临湖的小亭子外,大片平整的田畦沿着山麓铺开,浓郁的绿意几乎流泻进湖中。

陆庭跟着面前与花穗一般高的小童子,穿过分割整齐的花田。

沈青青穿着檀香色衣裙,披一领缂着金色花纹的白色绸罩衫,大把发丝随意堆在耳际,用一枚金环缠起,随意落下几绺散在肩头。

她就这样静静站在田野之间,四周尽是盛放的鸢尾花,随着微风似一只只将要展翅飞去的鸟。

“喏,就在这里。”小童子扶一扶自己头上小鬏,“我就不过去啦。”

沈青青一见他便要扯他头上小鬏,他才不上这个当呢。

陆庭拨开花丛,“菱娘,你回来了。”

“陆十一郎。”沈青青矮身一礼,“你的信我收到了。”

陆庭点头,取出一枚狭长的针状物,似是一支金簪的尾部,约有半只手掌那么长,被阳光一映,黄澄澄的霎时好看。

“这东西,是前几日从陆府一个粗使丫头那里寻来的。”陆庭皱一下眉,“那丫头与一名仆妇有矛盾,仆妇因此告发她偷取府中财物。”

“所以这是……”沈青青拈起断簪子,入手甚沉,颇有分量,问道,“赤金所铸?”

“确实,这并非那丫头能持有的东西。”陆庭慢慢道,“二老爷问了她几句,她便撑不住说出,一年前沈家——不是你舅舅那里,而是平江沈家曾有人托付她打听一些事,这是成事之后的报酬。”

这半截金簪价值不菲,足够那小丫头赎身出府,讨个太平生活。

“沈家打听什么事?”

陆庭沉吟片刻,摇头道:“是正堂后头,那株木樨花。”

木樨花……

和碧兰遇害之间,真的有关吗?

但这小丫头所说也不可轻忽,毕竟看见碧兰最后活着的人正是沈蘅身边的丫鬟雪月。

“木樨么?”沈青青意外地挑了挑眉,那株她亲手植下的木樨并无任何不妥,花色较普通丹桂更深,只是因魏伯嫁接之故。

“我们猜不透这里的关窍,因此想着写信给你,方大人与你一起,或许对这事有一些看法。”陆庭往临湖的小亭望去。

亭中坐着一人,一身青衣,作文士打扮,并不是方扶南。

他不认得那人,应当不是任何一个曾出现在平江的人。

“菱娘,他是……?”

沈青青弯一弯眉眼,轻声道:“他就是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