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69)+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越璟扬了扬手中的旧书信,“送去给长公主,还有佛堂里那些书信,过些日子一并带给她。”

“年代很久的书信了。”当沈青青陆续拿到廿五从佛堂取来的书信时,总是露出一副惊讶的神情,“想不到这一封也还收得好好的。”

翠芽帮着将书信按照时间排列,理出好几沓,用各色丝线扎起。

沈青青面前摊开一封,她比着信中所言写出回信,然后从竹箩中握起一大把晒干的藤花,倒入青色信封中,“好了,改日给哥哥送回去……翠芽!”

“娘子,我在这里呢。”翠芽的声音从屏风那头传来,屏风上方露出翠芽的笑脸,她手中抱着一大捆书信,正攀在小木梯上,将信放进什锦格中。

沈青青放下鼓囊囊的信封,眼中的笑意一点点消退,“把用青色丝线捆的书信带过来。”

“哎,好。”翠芽抓起最高处的一捆信札,放在沈青青手边。

小丫鬟的声音在院外响起,像初春的黄莺儿一样清脆,“翠芽姐姐,陆娘子和十七娘来了,姐姐快去迎一迎。”

“好,就来。”翠芽急急忙忙跑到外间,在走出帘子前一瞥,见一个“云”字飘过眼角。

沈青青抽去青色丝线,将十余封旧信在面前排开,末了在一角压上一枚新铸的云令。

眼前又浮现出徐隽漫不经心的笑容,三日前,他如掷敝屣一般将这枚新铸的云令扔到她的书案上,道:“徐家军旧部虽死的没剩下多少,但像七姑姑一样的总还有的。只要我寻到一个,便铸一枚云令给你,听你调遣。”

那青年为了报仇,做到这一步,倒也可叹了。

翠芽欣喜的声音很快重新出现在院子里,“娘子,真是陆娘子和十七娘来了!”

接着便是陆薇薇近乎夸张的赞叹声:“古人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青娘这里却不一样,别处春华未绽,这里早已满园春色。”

“是呢,表姊养的花,一向极精神。”沈云心温声附和。

沈青青将信件连同云令一起扫进一个小竹箩,盖上一段轻纱,再横过一枝白梅花,放在案头。

陆薇薇打起竹帘,侧身轻快地跳过门槛。

“表姊,许久不见。”沈云心帮着翠芽放下湘竹帘,文静地站在帘前,一身青色縠纹纱像流水流淌。

“十七妹比从前胆大多了。”沈青青笑着接过陆薇薇手中一封泥金帖子,挑了挑眉,“皇后传召么?”

“对,青娘,孟春之月,帝后将亲劝农桑,沈家在临安城中的丝料生意才兴起,若你能作为有名的织娘参与劝课农桑,并当场织出名贵绣品,得到皇后和贵妇人们的赏识,于沈家的生意是极好的,因此沈老爷代你报上了,你之前并不知情吧?”陆薇薇一口气说完,细看她的神色。

沈青青噙着柔和的笑意,饶有兴致地将泥金的帖子翻来覆去看,似乎在看一件新奇的玩意儿。

并没有意料之中的震惊或是动气的模样。

沈云心霎了霎眼,可是,在她们动身之前,皇帝可是特意截下了这帖子,大发雷霆了好一阵,将沈双全从外貌到家世数落了一通,最后才让陆薇薇亲自把帖子送来。

显然他并不想让沈青青在这时候出现在京城贵胄的面前。

看了一阵,沈青青将帖子对折,小心收起,抬起眼轻笑道:“没关系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她已经在阿英面前宣过战,劝课农桑是个好时机,不该放弃。

“娘子,那我们就要见到皇上和皇后娘娘了吗?”翠芽交握起手,满眼期待。

从一介寄人篱下的孤女,到为平江贵女接纳,再到今日被皇后传召,她们家娘子做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翠芽抑制不住唇角的笑意,现在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可为什么,她心中除了期待和兴奋,总有那么一点不安。

沈云心在沈青青身边坐下来,轻声问道:“表姊,我也去,可以吗?我也是沈家的女儿,还会采茶,可以与你同去吗?”

“自然。”沈青青展开金红色的帖子,上面写的是召平江沈家前去,并未指名道姓。

“太好了。”沈云心抬头望向陆薇薇,在收到陆薇薇略带责怪的目光后,急忙低下头,双颊泛起红晕。

第209章劝农桑

立春日,向来有打春的习俗,两邾以来,打春以鞭打泥牛劝课农桑、分食春盘、朱砂浴蚕种并喝春茶为盛。

东城门外早早搭起竹棚,竹棚内支起许多八仙桌,上面盛放着金黄的春饼与三生五辛等绿叶菜蔬。泥土塑成的巨大春牛扬头伫立在竹棚外,身上挂满五色绸布,项中挂着草绳缠的项圈。

孩子们围绕在泥牛周围,摘了满怀的鲜花与春草,互相追逐嬉闹。

“娘子,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打春呢。”翠芽一身水绿春衫,鬓边簪着杏花,提着满篮子各色梭子和丝线,一路笑,一路走进竹棚下。

“还在里面呢。”沈青青向城门下走去,越靠近城门,竹棚越封闭,最后几个,用青色提花绸布将四周全都围起,是贵妇人们休息的地方。

翠芽小跑着跟上沈青青,一边伸手悄悄抓起一块春饼,或是扯一段生蓬蒿塞进口中。

沈云心和陆薇薇早已等候在竹棚内,沈云心一身浅苍色春衫,正亭亭立在一排长案后,手中提着青瓷公道杯,悠然煮茶。

陆薇薇则身着杏红女官服,将长发竖起,抱着一叠名帖,笑盈盈地向沈青青招手,“青青,你打扮得真好看。”

她和沈云心身边已聚集着不少贵妇人和年轻娘子,耳边听得陆薇薇夸人好看,齐刷刷地回过头。

面前的少女身着暗青色窄袖衣衫,襟口与裙袂上提着金色暗花,外罩一件极飘逸的褙衣,嫩黄颜色,用丝线绣出梅花模样。

贵妇们面面相觑,这少女确实很好看,而且,令人想起多年前光彩照人的长公主。

“是青娘子。”蒋椿从一旁走来,身后跟着几个各色衣衫的少女,都是先前在七夕的茶会上见过的贵女们。

樊二娘凑过来,“姐姐身上好像有清香,是用什么熏的衣服吗?真好闻。”

“是衣服自己的气味呢。”翠芽从篮子里拈出一轴线,“这是用腊梅树皮搓成的线,本身就带着一股清香气味,用它织成的绡,正应了古人说的‘暗香浮动’,因此换做‘暗香绡’。”

贵女们眼眸闪烁着光芒,“这又是苏沈布庄的新料子吗?”

铃花布庄的东家姓苏,与沈双全合伙后开在临安城的第一座布庄,便合成为苏沈布庄。

沈青青一笑,“应当不日就会上架铺中,不过檀香梅名贵,寻遍临安城也罕见,不能抽太多丝线,恐伤了树,因此听闻暗香绡只织得十匹。”

“啊呀,十匹才够做几件衫子?”有少女笑道,“看来又要缠着阿爹给我零花了。”

“青娘子。”宁三娘不知从哪处人群之间钻了出来,面色比上次所见时明丽不少,只不时还有些咳嗽。

宁三娘的丫鬟的小翠乖巧地捧起双手,“娘子,这是我家老爷要奴婢奉上的礼物,请娘子务必笑纳。”

侍女柔弱的手臂上,静静叠放着一件冷青色绸衣,极薄的料子,却半点不透,袖角和襟前缂着团团金色海棠。

这是北都内工所造蝉翼绸,销着金色棠花的,是为两位公主做衣裳的。

如今,曾经北邾的宁丞相,将蝉翼绸做成的新衣,呈到她面前来了。

“多谢你家老爷。”沈青青偏过头笑了笑,轻声道,“宁大人英年尚存,或许能做上两朝丞相呢。”

小翠欠身行了一礼,“多谢娘子吉言,请娘子除下暗香衫,换上这外衣。”

沈青青解开褙衣的盘花结,轻薄的绡衣顺着手臂滑落下去,翠芽将绡衣收拢,细心叠好,小翠展开冷青的绸衣,罩在沈青青的暗青色衫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