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女配幸福指南(21)

林霄函:“继续。”

初夏:“第二个是父母的角度,在城里,孩子到了年龄要上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像喝水吃饭一样正常。就算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也会想办法省出钱来给孩子去上学。但乡下不一样,乡下每个家庭都生很多孩子,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是劳力,四五岁就得为家里干活了。他们大部分家里都很穷,生孩子大多是为了多生一个能下地干活的人,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有出息。读书这种花钱又没好处的事,对于他们来说不在考虑范围内。建国前乡下穷人都是没书读的,建国后倒是扫盲开办了学校,但上学的人肯定也不多,而且后来闹革命又把学校都关了。这么折腾下来,大家现在自然都不想再上学了。当然也有继续上的,但总共加起来也没几个。”

林霄函转头看一下初夏,“有道理,有思考。”

初夏冲他笑一下,“我脑子里现在也不全是情情爱爱那些事情了。”

林霄函当然是看出来了。

她要是还像之前那样拎不清,傻得不透气,他不可能会叫她一起。

初夏刚才说了那么多,全部都有理有据,所以林霄函也乐意跟她继续讨论商量。

两人讨论完了现实情况,又商量了一下招生对策。

其实没什么特别有效的好对策,只能找到人耐心地劝,尽最大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观念,让他们知道读书的好处。

简单商量了一下,初夏和林霄函先去找村里的适龄儿童。

这些孩子不上学,年龄小也不能上工,自然就结群散落在村里各处。

他们都是大的带小的,结群在外面,一边玩儿一边到处打猪草、捡柴火,或者拾大粪。除此之外,也有放猪和放羊的。

打来的猪草和捡的柴火大粪,可以用在自己家里,也可以交给生产队。交给生产队的话,可以记一些小工分在自己家头上。

放猪放羊也是如此。

如果放的是生产队的猪和羊,也能挣到工分。

初夏和林霄函先在村里的一条小河边找到了一群小孩。

十来个小孩,大的看起来有八岁九岁,最小的看起来只有三四岁。

他们一起在河边玩泥巴,头上都戴着用柳条编的草帽。

男孩子比赛摔泥巴,捏坦克捏茅草房,女孩子则用泥巴捏扎小辫儿的泥娃娃,玩得手上身上甚至脸上,全都是泥巴。

初夏和林霄函走过去跟他们打招呼。

女孩子们看到他们都笑得羞涩,不好意思搭腔。

有两个男孩比较皮,看着他们问:“你们也要跟我们一起玩吗?”

初夏笑笑说:“我们不是来玩儿的。”

林霄函又问他们:“早上梁队长在喇叭里说咱们大队的小学从今年起要重新开办起来,大家都可以去上学了,你们都听到没?”

怕自己说话大家不能全听懂,有耽误事的可能,他当时特意跟梁有田捋了一下招生公告,让梁有田来说的。

十来个孩子声音有大有小,回答道:“听到了。”

初夏又接着问:“那你们怎么都没去学校报名啊?”

孩子们给出的答案自然跟初夏说的一样。

那两个像皮猴一样的小男孩说:“谁想上学啊?我们又不傻。”

上学能有在这玩泥巴有意思?

上学要学习要被管教,还得挨老师打手心呢。

林霄函看着他们说:“不上学才傻呢,读书识字能让人变聪明,也能长很多见识懂很多道理,这样才能不被忽悠不被欺负。”

小男孩举起拳头来,“我有这个,没人敢欺负我。”

其他小孩都跟着笑起来,有个小孩说:“他打架很厉害的……”

初夏和林霄函跟他们聊了半个小时,没得到一句正面反馈。

他们又找了另外两群小孩,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找完三拨小孩,初夏和林霄函又去找大人。

他们当然没去打扰那些上工的人,仍是在村里转悠,找那些个因为身体不好或者年龄太大不能去上工的人。

自然也不找那些只能瘫靠在墙角晒太阳的。

找的是那些聚在一块儿扯家常,纳鞋底做针线的,或者在地上画个棋盘,拿石子儿下棋对弈的。

而找了两拨这样的人,得到的话也是一样的。

他们都摆摆手说:“我们不懂这些,你们去找别人问问去。”

话题都还没展开呢,就被人给打发了。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是难免有些泄气。

夕阳的斜光里,初夏和林霄函走在回知青点的路上。

初夏转头看他一眼说:“先回去吃晚饭,吃完再往各家家里去?”

林霄函嗯一声,“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这些孩子的父母手里。”

初夏想了想说:“这些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思想和观念很难靠一句话两句话就改变,这工作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

林霄函自然也感觉出来了。

但是他不说泄气的话,只道:“有困难就解决困难,不管怎么样,学生必须要招到,学校必须要开,我可不想再回田里泼大粪。”

初夏盯着他看一会,“都不装一下,你就不怕我找大队长举报你啊?”

林霄函无所谓地笑一下,“不怕,因为他们相信我的人品。”

初夏:“……”

你有什么人品啊……

***

初夏和林霄函一起回知青点,一起烧饭吃饭。

当然嘴巴也一直没闲着,讨论了很多劝说家长让孩子上学的说辞。

他们两人吃完饭洗了碗出厨房,其他人刚好下工回来。

和中午一样,初夏避开他们的目光当没看到他们,径直进了宿舍。

她和林霄函打算休息一会,等各家差不多都吃完晚饭了,闲下来有时间也有心情了,再去上门找他们说孩子上学的事情。

她现在完全不在意韩霆他们怎么想她。

她巴不得韩霆对她有意见,以后再也不理她,不然他以她亲哥的身份自居,会一直让她做那些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仁义”之事。

初夏进宿舍到床边坐下来,又想了会招生的事情。

小说里自然也是有招生这件事的,她把当老师的机会让给苏韵,大队长梁有田也同意了以后,苏韵和林霄函就开始了招生。

因为关系差,苏韵和林霄函是分开各招各的。

书里他们也同样遇到了招生困难的问题。

苏韵到这会都没适应乡下的生活,更不知道怎么跟这些乡下人进行交流,根本就说不上话,所以被这件事给难到了。

尤其看到林霄函先招到了人,她更是倍感压力。

于是她便找到了韩霆,然后韩霆仗义出面,帮她解决了问题。

韩霆虽然自己不爱去上学,更不屑于当个死板教条的好学生,在村里也不受老乡待见,但他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到老乡家里随便说上几句,也没什么特别,老乡便都点头把孩子送去学校报名了。

大概这就是男主的力量吧,他想做的事都能轻松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