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76)

作者: 楚湘云 阅读记录

“你们总有旁的亲戚吧,怎么五年了也没得信?”金掌柜随口问。

张歆有些为难地笑笑:“表舅不大与亲戚来往,也就对我爹我娘还亲近些。若是谋得好差事,不到衣锦还乡那日,更不会告诉旁的亲戚。”

黄氏夫妻俩的性格是有些清高孤拐,住了七八年,直到搬走,同邻居们都不大往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金掌柜转而关心这个孤身带着孩子的少妇:“你可有家人同行?在南京可还有别的亲戚?”

张歆迟疑地掏出路引:“表舅一家搬走,我在南京再无去处。倘若掌柜不嫌我身带不祥,我想暂先住下,歇息几日再作打算,看能不能寻到表舅的朋友,告诉表舅舅母现在何处。”

金掌柜拿过一看,路引上写明“夫死子幼,孤苦无依,往南京寻亲”,再看她一身深蓝布衣,拿下维帽,露出头上一根银簪子,鬓边一朵小白花,再看她怀中不知世事,含着手指头东张西望的幼儿,悠然深起一股同情怜惜:“孩子多大了?”

“九个月了。他爹是去年三月里出的事。”

还是遗腹子。金掌柜更加心软:“住下吧。出门在外,不容易!进门是客,我们这里没那么多讲究。”

张歆连忙道谢,又求金掌柜不要泄漏她是寡妇:“不瞒掌柜,怕惹麻烦,这一路我多数时做男子装束。今日下船,想着要见表舅舅母,怕长辈怪罪,方才换回女装。”

金掌柜细细打量她两眼,看出她是有意往丑里装扮过了,心中暗道,这般容貌,若不是带个孩子,男装一样惹麻烦。体谅她的难处,一口答应,亲自引她去最后面,安静少有客人进出的套间,交待年长老成的伙计。

伙计送了茶水热水进来,又问了张歆晚饭吃什么,几时开饭,就退了出去。

张歆笑着抱住小强,狠狠地亲了一口:“还好,初战告捷!”

多亏了黄芪!黄芪的祖父原是常家在南京的总管,如今退休,她大伯接了总管的位置。黄芪是在南京出生长到八岁去的扬州,原先就住在这附近。

从黄芪口中,张歆知道了这个平安客栈,知道了这位急公好义的金掌柜,知道了不大与邻居来往的黄家。黄家两个女儿同黄芪差不多大,黄芪小时候不时去黄家玩耍,知道黄奶奶不与邻居往来,不是因为孤傲,而是天性沉默,又不适应南方的生活,听不懂南京话。黄家搬走,失去两个童年好友的消息,黄芪一直耿耿于怀。

至于那个路引,是她自己比照王氏一家的路引,伪造的。所谓路引不过是一个加了印章的纸条,一点防伪措施也没有。字迹是否潦草,印章是否清晰,还同开出路引的单位的等级与经办人的文化水平有关。玉婕是能把王冕的墨梅图绣到丝绢上去的,张歆没有她那份耐心和仔细,也继承了大部分的技艺,仿造这么一份路引,不在话下。

这时代,认字写字的人就不多,需要路引的人更不多。路引又不是什么值钱难得东西,有这个摹仿能力的人,又有几个需要这么干?见多识广的金掌柜大概压根就没想到路引有可能造假。

张歆一点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北京和周边,直接用了王家原来的地址。路过还好,如果在一个地方常住,日子久了,万一遇上个京城“老乡”,聊起这个时候的北京,两句话就得露馅。

南京是南下的第一站,离开扬州,迈出的第一步,是试验,是热身,也想在此弄一个新身份。

大隐隐于市,明朝最大的城市,就是北京和南京。北京没机会了解,好好了解一下南京,争取做个“南京人”。

作者有话要说:母亲节就要到了,祝母亲们快乐幸福!

机遇

既在金掌柜那里报备过,张歆就不时男装出门,带着小强在南京城里游逛。

起初,金掌柜和伙计有些侧目怀疑,忍不住出言试探。

张歆大大方方承认:“南京是我朝开国之都,繁华富庶,人杰地灵。往日就常听人说起,好容易来了这里,自然要四处看看,长点见识。下一回,谁知道何年何月还能再来呢?”反过来向他们打听南京的名胜传说,风俗习惯,名人轶事。

话题展开,金掌柜等人发现张歆博闻广记,涉猎多方,方知遇上才女,不由肃然起敬。

张歆淡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前世不修,生为女儿身,锁足闺中,读些杂书打发光阴罢了。此番遭遇家变,颠沛流离,千里跋涉,却是总算能亲眼看一看着人世间,也是老天垂怜,不肯叫我沉沦。”

金掌柜自此再不以普通女子视之,背地里对那伙计说:“这位,可惜是个女人,否则也是个人物!”

张歆在南京城里东走西逛,几次走过常家的铺子,心里都有点异样的感觉,忍不住会想:“倘若此时走进去,亮出常家家主令牌,那些人会是什么样表情?”

想想而已,非不得已,张歆不会那么做。

那枚令牌,虽不起眼,却压在玉婕最珍贵的那一匣首饰最底下,很是让张歆费神猜想了一阵。不知道是否涉及玉婕的秘密,还不敢问。直到那一日段世昌,连同常正鸣和常府大总管,一起过来,让她请出家主令牌在一份文书上盖印,她才知道那是掌握着常氏产业的家主令牌。

这令牌,日常不是非要不可。没有令牌,现有的产业都能照常经营,年末出席收入会按比例上缴现任家主和宗长,就连总管也有一套更迭替换的章程。然而,出卖常氏房屋土地,关闭或者新开商铺,任免各地总管,却非得盖了家主印章才能生效。没有令牌,就算得了家主之位,也只能享受产业的收入,不能真正得到那些产业。

张歆对设计这个令牌,制定这一套规矩的常家祖先万分敬仰。不知是怎样的人物,能在这时代就想出这样的法子,把所有权和管理权,产权和受益权分开。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却已在客观上保证了家族正统的传承,减少了财产的争夺。先前,常家老夫人能够掌控大局,保住常烁的唯一继承权,而后,常烁能够让女儿承继家业,招婿上门,最后,玉娥能够在临终顺利地将常正鸣立为常烁嗣子,都是令牌在手的缘故吧!

张歆听说这位祖先是个金石高手。保护着常氏产业的不仅是这一枚印,而是一整套印章。各地大总管手中都有一枚令牌,分别与家主印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印记和在一处,能形成不同的图案。这些令牌印章很少使用,有关图案放大了挂在常氏祠堂,却是常氏每一个成年男子都看熟了,会辨认的。还不曾有人试图伪造过。

玉娥把这样一件东西托给了玉婕,是怕常正鸣年幼单纯,为人所乘,是不放心段世昌,怕他终有一日起意吞并常家。

离开段府,脱开玉婕这个角色,每每想到常玉娥段世昌这对夫妻,张歆总觉得有很多感触想法,却无话可说。

摆平对手,在盐帮独大,段世昌的实力已经超过常氏。张歆相信段世昌没有贪图常氏财产的意思,却也不敢留下令牌。后世那些贪污渎职的,有多少是一开始就那么打算,有多少是因为方便,一点点膨胀起私心私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