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180)

作者: 楚湘云 阅读记录

“嗯。”张歆正在努力分析自己心里那点别扭是怎么回事,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小强高兴地往外跑:“阿婆,阿婆,妈妈答应了。你快把写字的纸给那个阿婆。”

她答应什么了?张歆恍然一惊,媒人还在堂屋坐着呢!

张歆赶到前院,正好陈林氏送媒人出门,转过身,笑眯眯地对她拍拍手:“换了庚帖。这门亲事定了啊。不兴反悔了啊。”

小强高兴地跑去告诉姐姐:“妈妈答应了,过些天,爹就来同我们住,每天同我们玩。”

小羊正在学刺绣,猛然听见这句话,扎到手指,还不知道疼,第一次跟弟弟争执:“不要!不要爹!”

“要爹!爹疼小强,也会疼姐姐。”

“不要!我不要爹!我只要娘!”小羊又慌又怕,哭了起来。

应下亲事,陈林氏就担心小羊的反应,就怕她反应激烈,给张歆添不自在,听见姐弟俩个闹起来,立刻赶了来。

先撵了小强出去,并警告他:“不许再嚷这个!你娘是答应了,可你要这么嚷嚷,她恼了,说不定就不答应了。你再吵闹,回头你娘你姐姐都不理你。”

小强不明白为什么,见姐姐不高兴,哭了,真不敢再嚷,悄悄溜走找阿福玩去。

陈林氏搂住小羊安慰:“乖女,别怕!弟弟说的爹是程启叔叔。他是好人,最疼你弟弟,也会疼你。”

小羊稍稍安心,擦擦眼泪问:“娘对我们不好么?弟弟为什么还要爹?”

陈林氏在她头顶轻轻抚摸:“你是女儿,你该会的,你娘都能教给你。可弟弟是男儿,他要学的很多东西,你娘教不了。南街东头那个林家,你知道吧?你想弟弟长大象他家那个娘娘腔么?”

“不要!弟弟长大会是勇敢的男子汉。”小羊心里闪过大牛的身影,只是——血!小羊连忙摇摇头,甩开。

陈林氏赞许地笑了:“对啊,男儿就要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就像你认字读书,学女红刺绣,弟弟做男子汉,也要有人教。还有,你娘一个人,很辛苦。遇到有坏人,也要有人帮忙。”

早先,弟弟被坏人抓去,是程叔叔帮妈妈把弟弟找回来。昨天,坏人上门捣乱,又是被程叔叔带人赶走。程启在小羊心里早就是英雄,保护神,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只是——“阿婆,我一定要管程叔叔叫爹么?”

“你愿叫就叫,不愿叫爹,叫叔叔也好。”程家是大家,董氏又讲规矩,小羊是继女,年纪已经大了,和程启的接触不会很多。

121 老夫妻

陈林氏亲自去余家,对余老夫人讲明这桩婚事的前因后果。

余老夫人还记得船上的事,明白张歆的苦处,虽然不喜,倒还能体谅,只是背地里对王氏叹说:“小强那孩子,极是聪明,若遇个好老师,蟾宫折桂是迟早的事。母亲这一再嫁,这孩子的前途生生给断送了。陈林氏的眼界到底差了点。”

王氏的丈夫便是为了“蟾宫折桂”的梦想,生生熬坏身体,早早去了,丢下她们母女。王氏心里倒是赞同张歆的选择,只是不能明说:“这也是没法子。妹妹缺个遮风挡雨的人,要把孩子平安养大都不容易。若是那个陆千户继续纠缠,闹出事体,坏了妹妹名誉,不但小强的前程受影响,母子三个立足都难。”

余老夫人想了想,只好怪自己体面不够,儿子官职不够高,又不肯尽心庇护义妹,以至于张歆为求平安,不得不嫁给一个不起眼的海商,听见余同知责备张歆心志不坚,有失体统时,就没好气地顶了回去:“你想让歆儿怎样?带着一双儿女,以死明志?才全了你的体面,合了你的体统?你若肯替他出头,先参陆千户一本,把他踢出闽地。我就叫歆儿不嫁,守寡明志。”

余同知说不出话来,只得讪讪退出来,回到屋里,又对潘氏嘀咕。

潘氏淡淡一笑:“只是娘认的义女,不是老爷亲妹子,不愿意,不来往也罢。她再嫁失贞,于老爷其实没什么影响。不过,我也觉得那个海商配不上她。只是她不肯做妾或外室,老爷又太在意清名,要不然,倒可让老爷多庇护一二。”

“你胡说什么!”余同知脸红了,却是不敢再纠缠这个问题。

程氏家族,除了少数等着看董氏和他们这一家出丑的,多是反对这桩婚事。然而,程氏是个大家族,程启怎么样,对于大部分程氏族人的生活毫无影响,最多不过出门听人提起,脸上有一阵尴尬。程启一个克妻的鳏夫,借着一个寡妇的才干出名发财,最后干脆娶回家,程氏族人原没以他为傲,这下也不至于以他为耻。

虽然他父亲是家主的亲信,他们这一支属于旁系,在家族中的地位不上不下,既非几句话可以压服,又不到需大动干戈的地步。长老们拿不定主意该摆出什么态度,不想管的多。也有想插手的,想想四老爷在台湾,要干涉就必须与董氏交道,就不由迟疑起来。那是个得了理连自己婆婆和丈夫都不饶的女人,不久前刚整治了嫡支的三老爷,顺便给了家主和他们这些长老一点颜色。

程启乐坏了,急忙忙翻黄历,恨不得在最近的吉日下聘,次近的吉日迎娶。老婆抱到怀里才确定是自己的。

董氏皱了皱眉:“这么性急,依你也行。若是女方嫌失礼,落下芥蒂,也是你的事。”

程启立刻安分,一切托给母亲张罗,自己老老实实听话,心里抓挠得紧了,就用老法子把小强叫出来处一阵,再从薛家打听一些张歆的情况。

董氏拿了两人八字去合,得到一句“天作之合”,生怕儿女买通了先生,瞒下什么不好,又换了几处,返回的都是好话。这下不但董氏心里有了喜意,她娘家近亲一个个都跟着看好起来。

闽南人家讲究多子多福。经济好些的人家,有嫌自家儿女不够多,还特地抱养一两个孤儿弃儿,既行善,也添福。没儿子的更有先抱一个来养,指望招来亲生子。一旦不介意张歆的身份,接受她两个孩子,顺理成章。

真介意程启这门婚事的是他两个亲伯父,一门心思阻拦的是他父亲留在泉州的妾室。前二者不好亲自来找董氏,叫了程启去苦口婆心劝说无果。后者不敢上门,只能一面往台湾送信,一面各处求人出面。

终于,程启的大伯母唐氏登门。董氏与唐氏两妯娌的感情,当初不错。

明知她的来意,董氏疏离中也带了两分热情。

唐氏拉了好一会儿家常,回忆旧日点滴,好半天才提到正题:“那个张氏,我听说是个好的。阿启喜欢她也不奇怪。只是,娶做正妻有些不合适。将来,儿孙的前程和婚姻都受影响。”

董氏淡淡一笑:“阿启婚事不顺,性子古怪,好容易遇到个合意的,那边也愿意。换作嫂子,就忍心让儿子孤苦终身么?说到儿孙,阿启不娶妻,哪来儿子?阿放生了三个女儿。我一把年纪,孙子还不知在那里,哪里想得那么远?好在早已分家,这事对侄儿侄孙们没什么影响,叫我还有脸见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