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16)

作者: 楚湘云 阅读记录

听说这件事,玉娥思虑再三,向父亲提出了一个想法:让段世昌以平妻之礼迎娶玉婕,允许并帮助他在打理常家产业之余,支起自己的生意。按先前的约定,玉娥所生的两个儿子姓常,将来继承常家财产,延续常家香火。以后玉婕所生子女则姓段,继承段世昌自己打下的家业,延续段家香火。

常烁一开始不同意,觉得委屈了玉婕。虽是孤女,出身并不低,才情容貌还在玉娥之上,脾性比亲生女儿玉娥更合他心意。常烁本意是要在近亲好友中为她挑一个好人家,好夫婿,才不愧对岳母和姨妹托孤的信任。

玉娥不死心,先去说合玉婕,得到她首肯,再来劝说常烁。

此时,段世昌的翅膀确实已经硬了。常烁经历丧妻丧子之痛,身体大不如前,精力差了很多,加上之前他在外做官,家中的生意一向交给几个信得过的管家打理。段世昌入赘之后,常烁更是把具体事务全都丢开,只定期叫来女婿和管家们问几句,翻翻主要的账本,大多时间都用来含饴弄孙,指点玉娥玉婕姐妹。

管家是忠心可靠的。段世昌是上门女婿,外姓人,可毕竟是主子,一旦常烁去世,常府就是他当家。段世昌是个敏锐的人,善于学习,胆识过人,手段过硬。何况,常烁当初选他做女婿,也是要借助他在盐帮的关系,帮助常家在最赚钱的“盐”上扩展局面。对于管家们来说,有没有这么位姑爷,许多处置对应大不相同。

这些年来,段世昌把常家的产业打理得很好,好到除了他,不论常烁玉娥,还是底下的管家,没有一个人能够全盘了解常家产业现今的真实情况。他的人脉手段,加上常家的财势,也确实在盐务上打开了新局面,只是新开的生意都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常家鞭长莫及。

入赘之时,段世昌还很年轻,虽然崭露头角,到底毫无根基。盐帮帮主有四个儿子,两个已经成年,还有六七个义子。段世昌并没有多少机会。常烁相中他为婿,好似天下掉下来个大馅饼,段世昌欢天喜地地答应了。对于不得纳妾,所生子女皆姓常等等条件,全都毫无异议地接受,只请求能保留自己的段姓。

段世昌比他预计的还要能干,常烁惊大于喜,发觉之时,已经没法压制他,只能考虑牵制。原想要是玉娥能多生几个儿子,大的两个姓常,其他的姓段也无妨。不想玉娥再不能生了。仅有的两个孙子,大的自然要姓常,小的先天不足,身体孱弱,也不知养不养得大。

常烁深深了解男人没有继承人的痛苦。段世昌必定不甘心自己打下的家业无人继承,或者要让姓常的继承。玉娥的容貌只是中等,生孩子落下病根,失去生育能力,已经丝毫不能吸引他。当初的契约可以制约他不在常府纳妾,却不能保证他不在外面养女人生孩子。事实上,段世昌已经开始在外面找女人,还是那种地方出来的女人。

他还活着,都已经把握不住段世昌。等他不在了,玉娥母子该怎么办?玉娥是他一手教大的女儿,眼光能力都有一些,管理家务是把好手,商铺的事也能管上一点。他只有一个发妻,玉娥自小家庭简单,顺风顺水,从没受过委屈,哪里知道女人之间的战争是怎么回事?

常烁回想起早年见到母亲和父亲那些姬妾明争暗斗,步步为营,血雨腥风,暗自心惊胆寒。必须找人帮助玉娥,最可信最可能的助力就是玉婕。既然玉婕也愿意,就这样吧。

身世(下)

常烁对段世昌说:玉娥身体不好,不能生养,甚至不能侍奉夫君,自觉对他不起,有意再为他另择一位妻室,生儿育女,承袭段氏香火。玉婕及笄,该说婚事了。他怕玉婕嫁低了委屈,嫁高了受气,怕对方嫌弃玉婕孤女的身世,不懂珍惜她的好处。正好玉娥玉婕姐妹情深,不忍分离,不如让世昌娶了玉婕。世昌一向爱护玉婕,想来会珍惜善待于她。不好委屈玉婕在常府做妾,段世昌若想自己另起一摊生意,常家会全力支持。差不多的时候,段世昌自己开府,把玉婕迎过去做段府夫人。段世昌一肩挑两姓。将来玉娥的孩子承继常家,玉婕的孩子承继段家。

明知常烁拿他没法,不过是给个借口让他的私产由暗转明,又要借由玉婕笼络住他的心,段世昌仍然喜出望外,感激莫名,十分敬服岳丈的心胸,感佩妻子的贤德。

段世昌再怎么也没想到能娶到玉婕,大喜过望,当下拿出自己私产的大半,整整齐齐操办出一份平妻的聘礼。玉婕的嫁妆由常烁办置,不比扬州哪家富户嫁女简陋。

玉婕姓周。虽然周氏族人当初不仁不义,这些年也没关心过玉婕,毕竟还是玉婕本家。玉婕的婚事,常烁仍然要通报周家和余家。本以为不过告知一声,不想招出玉婕一位远房伯祖父周璜。

周璜正是周氏家族于周敏之前出的那位举人。周璜也是少年丧父,一心读书不善农事,考了七八次才中个秀才,婚事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常被兄嫂族人嫌弃嘲笑,只有他母亲相信他能出人头地。周璜倔犟好强,索性扬言先求功名,再娶妻室,埋头读书,终于中了举人。会试也是不第,返家不久,母亲病逝。埋葬了生母,周璜飘然而去,近二十年间不与家人通音信。他在京中先于高官门下做清客幕僚,又考了两次会试,皆是不第,却入了一位大人法眼,帮着补了个缺,才进入仕途。周敏进京赴试那年,他正在西北做知县,一年以后才得知家族中又出了位举人,不幸从贡院出来就病倒,一命呜呼,物伤其类,很是哀叹了一番。

这番,周璜升迁知府,往徽州赴任,途中顺道回乡祭祖,瞧见佩兰的那道牌坊,问起来,才知道族人道德沦丧至此,生生将孤儿寡母逼上了死路。得知周敏尚遗一女,本家和外祖家无以托身,竟是靠姨夫表姐养活,以为周氏耻辱。正准备来扬州拜访常烁,把玉婕接到跟前抚养说亲,就听说了常烁给玉婕安排的这门亲事。

周璜以周氏长辈的身份,反对将玉婕嫁给盐帮出身的穷小子,常府的上门赘婿。常烁也做过官,品阶还没有周璜高。周璜虽然没养过玉婕一天,却是玉婕本家长辈,对玉婕的婚事远比常烁有发言权。

关键时候,玉婕站了出来,对周璜说:养恩大于生恩。表姐夫妻救她母女于危境,姨夫精心抚养教导十年,恩同再造。终身大事,全凭姨夫做主。逼她离开常府,就是逼她去死。

周璜无言以对,只得罢休。大概不齿族人的无情无义,对这个侄孙女也有几分真心爱惜,也觉得周家女儿的嫁妆全由常家置办失了面子,在扬州城外买了个中等田庄给玉婕添妆,又让夫人留下,代表周家主持婚礼。

世上多有愿意锦上添花的人。余家四房,佩兰同父异母的哥哥,听说周璜买了个庄子给玉婕添妆,也送了个庄子。出嫁那日,和嫡妻两个早早到场,摆足了舅舅舅母的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