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150)

作者: 楚湘云 阅读记录

这道理她知道,可小强不是还小么?晚两年再开始锤炼男子汉,不行吗?张歆想了想:“我问问他吧。他要是不愿意,到了人家那里,哭哭闹闹的,给人家捣乱,不好。”

小强很记得上次妈妈带他和姐姐出门度假去乡下的事,一开始欢天喜地地叫好,等听说妈妈和姐姐不去,是阿婆带他去,就不愿意了。

张歆就去回了陈林氏。她把小强带在身边就是了。这孩子喜欢画画,最多浪费点纸墨。

隔了一天,陈林氏又提这事,除了小强,阿福也一起去,已经和两个孩子说好了。

顾实一家搬到城里的房子住。那边就是离酒楼近,地方便利,院子比较小,出门就是闹市。顾嫂不放心孩子出门,总设法要把青青和阿福关在家里。这两个孩子也是自由自在惯了,哪里受得了,反抗得厉害,弄得顾嫂在酒楼做活都分心。

张歆新居这边,除了陈四叔,只有小强一个男性。阴盛阳衰,恐怕对小强的成长不好。张歆就把阿福接回来。阿福迟钝些,毕竟大几岁,也不真傻。有他带着小强出门和邻居孩子玩耍,也放心些。

张歆之前一直把青青和小羊放在一起教。青青也觉得城里住着没意思,想搬来。孩子渐大,顾实两口子管不过来,也有点管不了了,也放心交给张歆,让陈林氏管教。

阿福还是好吃,但没有小时候那么嘴馋,而且懂得分享谦让了。从小在一起,两个男孩也有点类似兄弟的感情。尤其在外面,阿福很注意保护小强,看着哪个男孩对小强不大客气的样子,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拳,不管大小。

陈林氏为了这样的糊涂官司,都上门赔礼道歉几回了。好在邻里关系不错,阿福小,拳头不重,没让人家孩子真受伤。

陈林氏心里倒是喜欢这孩子,也不真禁止他动手,而是告诫他动手前先看看,占住理才好。阿福哪里是个懂得察言观色,能言善辩的?倒是小强说话慢慢利落了,能够及时叫住他。

虽然差几岁,两个孩子现下平等,预计再过个一年,阿福就要被小强指挥了。

大姆这是给小强吃什么**药了?张歆觉得大姆在带小强出门这事上,很固执,很急迫,全无平时对事的从容,有点奇怪!可大姆总不会算计他们,对小强更是比她更宝贝,也许是舍不得孩子?

张歆问小强:“你真愿意跟阿婆去?要在外面睡觉哦。到时候想家,可不许哭,更不许闹。”

小强看着妈妈,扁扁嘴,有些委屈,迟迟疑疑地点了点头。

张歆又问了几句话,听那意思大姆先打动了阿福,阿福说动了小强。既然是小男子汉们协商的结果,张歆不拦着。

可以预计陈林氏这趟带两个男孩走亲戚,过程不会太平。小强这会儿答应了,回头真到了陌生地方,晚上见不到妈妈,有的折腾。老的小的都愿意,就让他们折腾去吧。顺利的话,小强朝着独立迈出一大步。不顺利,也受个教训,下回别这么轻易被人说服改主意。

这么对自己说,心里还是不放心,拿过床头放的几个绒布玩具:“把你的小狗小羊小兔子带去,晚上抱着睡觉,就像在家一样了。”

陈林氏好像很怕小强改主意,不肯去了,也没通过张歆,让陈四叔帮忙备好礼物,第二天叫了辆车,带着两个孩子上路。

张歆回家,人已经走了,连给小强一个拥抱一点鼓励的机会都没有。想想大姆这回大失水准的表现,张歆苦笑摇头——好像泉州有吃人的怪物似的!

小强出门,想没想妈,暂时不知道。张歆想儿子想得睡不着觉,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去酒楼,继续接受土财主荼毒。

绑架

定下范家这桩生意,董氏亲自来对张歆说:“他家提出来的要求,你觉得合适,可以答应。觉得不合适,只管往我身上推,不必因是我娘家亲戚就勉强。”

张歆有些诧异董氏的体谅和支持,准备好了这土财主一家会有强人所难之处,料想大概和从前见过的暴发户差不多嘴脸吧。

接触以后才知道,土财主还是比暴发户强多了,怎么也沉淀了几代人,一派大家风范,态度客气,礼数上很讲究,但因为独尊一方久了,有种日久生成的气势,发号司令起来,理所当然,也比较挑剔。

福寿阁有一些专门供应酒宴的菜式和点心,有独到之处,因为不能轻易吃到,分外珍贵出名。范家对这种做法十分满意,却认为福寿阁的酒席还是不够高档,一上来就开出鱼翅燕窝鲍鱼海参等山珍海味,上书酒水十来种。这好办,福寿阁争对自身不善于制作的奢侈菜,有一套外包的做法,与以这些菜式出名的厨师有关系,需要时可以把一部分菜肴包给他们做。酒水本就是从几家酒庄进货。只要泉州一带有,肯出钱,就能搞来最好的。

麻烦的是范老爷审查菜单,嫌一些菜的原料不够高级,要求把鸡胸脯替换成鹅胸脯,猪肉替换成羊肉,还要保持原有风味,听得上下人等都傻眼。

只要范家愿意出钱,张歆倒是愿意发动厨房尝试不同的原料,开发新菜式。范家人就住在侧院,换了原料,做出来请他们试吃,他们觉得好,可以往宴席上端,就行。

张歆还借机教育员工:“客人总是有理的。”

等到范老爷把她叫去,抱怨说酒楼的颜色太素净,不够喜庆,要求她找人把梁啊柱啊的都漆成大红色,楹联都改成金字。

张歆张口结舌,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只好推说做不得主,需请示东家。

范老爷也不为难他,马上叫人去找程启来。

程启来了,耐心地认真地听完范老爷的话,一脸憨厚地点头:“我明白姨夫的意思。姨夫是想把表弟的新房,还有宴客处,装饰得好象大庙的大雄宝殿。姨夫高见!一辈子就一次的人生大事,当然是越庄严越好。”

张歆站在一旁,差点笑出声来,目光忍不住悄悄在他脸上溜了两圈,瞧见他一本正经,眼神真诚,不由暗自嘀咕:“这人到底是真憨,还是装憨啊?”

范老爷噎住,瞪着他,胸口一起一伏,好半天才顺过起来,骂了句:“蠢材!”却是再也不提油漆的事了。

范家三口很喜欢吃福寿阁的烧鹅,每天一只,还要求婚宴上每桌上一只全头全尾的烧鹅。

相比鸡鸭,鹅的供应本来就少,再优先满足范家的需要,落到外卖部的烧鹅就少了。

时间久了,阿玉记住一位老人隔两天会来买一只烧鹅翅回家下酒。有一回,遇上老人的熟人来买点心,说起来才知道,老人姓丁,是位大夫,在城东经营者一家小药铺,人很热心,遇到确实有病无钱医治的,肯义诊,还肯让人赊欠药钱。

因为先前家中的难处,阿玉对丁大夫油然生出敬爱关心,算着日子,知道老人会来,总会提前用油纸包起一只鹅翅留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