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104)

作者: 楚湘云 阅读记录

阿怀的儿子在另一桌上嚷:“做菜多放油就会好吃啊?娘,以后你烧菜也多放油啊。”

张歆装作没听见,耳根却悄悄红了。

阿怀媳妇往这边看看,借着同儿子解释,开始倒苦水,家里没钱,吃不起油啦,几个孩子过年都没新衣穿啦,想盖间猪圈没钱啦。

张歆弄不懂她是想要自己接济些呢,还是怪大姆拽着那一百两不给他们用,反正听不懂,只当耳旁风。

陈林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啪地一声放下筷子:“今天是你们阿公忌日,阿妹回来是拜阿公,不是听你这些疯话。你们做哥嫂的,有没有看顾过妹?有没有给外甥甥女见面礼?就好意思讨她的钱花?”

陈林氏一发威,大的小的都不作声了,一个个闷头吃饭。

好半天,阿祥媳妇赔笑开口:“阿妹好本事,跟程家人做生意呢。程家人厉害,阿妹不要被骗了,让阿祥去帮你啊。”

阿祥眼看大姆眼里象要喷出火,连忙瞪了妻子一眼:“闭嘴!”

在陈林氏的“淫威”笼罩下,直到一顿饭吃完,众人散去,张歆都没被人求上被人烦上。

陈林氏叫阿彩守着门,阿龙翻译,拉着张歆坐下,告诫她生意该怎么做怎么做,不能轻易心软,更不要把陈家人带到她同程家人的生意里去。

张歆心里暖暖的,连忙答应了,又把剩的四十两银子交到陈林氏手里。

不出所料,又招来一顿骂。自己钱不多,还乱充大头,叫别人以为她的钱都是容易来的。也不知替两个孩子着想。

张歆已经习惯她的风格,骂不怕了,笑着说:“上回来,见到有些人家把过年的东西都拿出来操办我爹的葬礼。眼见就是腊月了,这节那节的,恐怕他们不好过,尤其孩子可怜。我也不懂规矩,大姆替我采买些东西给他们过年,或者应个急。当我花钱买心安。”

“是他们自己要那么做,又不是你逼的,做什么不安?”虽然这么说,陈林氏还是把钱收下了。

张歆又向阿龙打听那块地。

陈林氏问清缘故,就骂阿龙:“阿妹憨,不懂行情,你不疼她,还拿那块坡地来糊弄她。阿生是你本家,但隔了四代了,哪有阿妹同你亲?”

阿龙辩解说:“阿妹不懂行情,才要四处多看看,真买的时候才不会被人骗啊。”

买地

张歆对那块地还真有点动心。她本来就想在酒楼生意起来后,办个农场。虽然不会种地,因为关心食品安全,比较留心现代农业养殖业的信息,阅读过一些这方面反思和探索的书,对海陆空全栖的有机农场记忆深刻。办农场的思路成竹在胸,技术细节可以依靠此地的人手,有酒楼作为销售后盾,亏本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麻烦是人。此时没有机械,完全靠人力。有人,就会有纠纷,算计。这世上,觉得寡妇好欺负,想占便宜的,不会很少。而张歆出于种种考虑,想继续低调,表面上做个安分守己的寡妇。农场的管理,伤神。

那块地在阿龙阿彩的村子,离泉州城不很远,是个有利因素。张歆对阿龙阿彩夫妻感觉很好,质朴勤恳也有头脑,而且是真的把她当作亲人。

就象阿龙说的,即使最后不买,也值得去看看,了解了解行情。

见张歆打定主意要去看那块地,陈林氏就不拦着了,而是叫她回城后先找个经济打听清楚行情,上中下等田地,价钱可差多了。

反正,在陈林氏眼里,她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张歆早已过了逆反的年纪,自能体会其中浓浓的关切,柔顺地答应了。

既然决定做,争取速战速决。张歆与阿龙约定,三日后过去看地。

同程启薛伯说明情况,请假,安排好那日酒楼的工作,同王氏说好那日把小强寄托一天。

程启很热心,怕她人生地不熟,要借她马车车夫,还说让程六陪她去。

张歆连忙拒绝。程家势大,太招摇。同程启的交情,局限在酒楼就好了!

还是借用了薛伯的老管家,雇了车行的车。早饭后就出发,赶到郑家村,发现路途比她远一倍的陈林氏已经坐在阿彩家的堂屋,正同阿龙的爹娘叙话。

不用问,大姆不放心她这个“憨女”,赶来护驾。不知是不是天没亮就从家里出来了。

想想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一个人走了那么远的路,张歆鼻子发酸,又是心疼又是感动,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一张口先抽了抽鼻子。

陈林氏担心了,走过来摸了摸她的额头:“吹风了?先叫阿彩熬碗姜汤给你喝。”

张歆有点粗鲁地把她的手拉下来:“大姆,你来做什么?”

不等别人翻译,陈林氏一眼瞪过来:“怕你傻,被人骗!”

张歆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阿龙的娘笑着走上来,拉着她坐下,倒了碗茶递给她:“阿妹,莫生气。你大姆就是嘴坏,心里可疼你。”

陈林氏不服气地鼓着嘴,一眼看见阿龙进来,催着让他带她和张歆去看那块地。

路上,听了阿龙的介绍才知道阿龙的娘林氏,是大姆的隔房堂妹,要好的姐妹。她们的娘家就在要去看的那座山后面,六七里地的地方。

这块地是阿龙发小阿生家的,却是因为阿生大伯的缘故要卖。原来,阿生祖父用有将近百亩土地,在这一代也是有数的地主,去世前给两个儿子分家,分出了问题。郑氏家族一直以来的规矩,家财都是儿子们平分。阿生大伯却非要按孙子数平分。原因是阿生大伯生有五个儿子,阿生的爹只有阿生一棵独苗,还不及堂兄一半壮实。一向以来,家里的农事主要都是大房负担。

闹到后来,按族中长辈建议把田产按数量分成两分,让大房先挑。阿生大伯自然挑了那近五十亩的好田和中等田。阿生爹得到十亩中等田和三十多亩山地。算起来,大房已经占了大便宜,阿生大伯还不满足,闹了几回要把一个儿子过继给弟弟,借口是阿生身体不好,怕是不能给父母养老。阿生的父母气得够呛,从此与大房交恶。

泉州不缺雨水,但因炎热,夏天要是连着些天不下雨,离水源远的地方,浇灌就是问题。原本,灌溉阿生家土地的水就是从大房的土地上流过来。分家后,差不多年年都要为这争执。去年,阿生祖母去世,大房变本加厉,不但堵住了水渠,还不许阿生家经过大房的土地去取水。阿生爹气不过,动了手,被某个侄儿“失足”撞了一下,断了一根肋骨。阿生为了救护父亲,也被打得鼻青脸肿。今年夏天,十多天高温还不下雨,阿生家的地,几乎没有收成。阿生爹受了伤,加上气恼攻心,卧床不起。

阿生大伯假惺惺地带着儿子过来道歉,看望兄弟,说既然阿生家没人能耕种那块地,不如卖给他。阿生家确实没人能种那块地,用不起长工,给他爹看病买药还要花钱,与其白荒着,还不如卖了。可阿生爹恨极了亲兄长,就是不卖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