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探春传/莫牵连(54)

贾珠虽然有出息,却只会做学问,经济一道完全不懂,贾赦贾政就更不用提了。贾琏倒好些,但也不过是矮子里拔将军罢了,又哪里指望的上呢?

要说为了这事,最愁的就三个人了。一个是老太太,她是完全为这个家发愁;一个是李纨,她可是要开始当一半的家了,手里没钱还怎么干活?第三个却是贾赦,他买个侍妾就要花几百两,再买个古董什么的,哪个月不花个几千上万的?他那爵位的年奉不过几百两,还不够他花几天的。

贾政是不管这些的,每日只跟清客们吟诗做对。贾珠有心无力,只能守好本份罢了。宝玉更别指望,只要不短了他的就成。这一大家子没一个能经营的,就是有天大的家财也不够他们挥霍的啊。

探春冷眼看着,越发的不知道自己能得几抬嫁妆。只是李纨是个厚道的,王熙凤又好强,她们给她办嫁妆,总比被捏在王夫人手里强。家里条件不允许得的东西少,那没什么可说的,可若是有钱却因为看你不顺眼,故意要掐你,不给你办,那她肯定不答应的。

也不知道老太太等人想了什么办法来度过难关,探春拿着贾环送来的尺寸,细细地给未来的丈夫做了一整套行头,又给未来的公公做了件长袍,转眼便过完了正月。

到国孝结束时,林府便传来消息,黛玉的婚期已经定了,就在五月初二。黛玉已经十六岁了,若不是国孝,去年就要成亲的。而这时探春未来的大嫂也来荣府拜访,想要敲定婚期。

王夫人因为被软禁,李刘氏却被迎到了老太太房中。李刘氏虽然有些惊讶,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只向老太太行了礼,彼此寒喧了几句,这才笑道:“我今儿个来却是无事不登三保殿,我家老爷想着如今国孝过了,三姑娘也已及笄,便命我来跟老太太和二太太商量,看看把两个孩子的婚期定在什么时候合适。”

老太太笑道:“她母亲身体不适,已有多日不见外客了。你我两家早下了定,便选个好日子就是了。”说着命人拿了通书来看了看,笑道,“五月里只有一个好日子,却是我外孙女儿出嫁,只怕不得空儿。剩下就是六月十九和十月初七了。”

李刘氏来之前肯定也是看过日子的,闻言便笑道:“我家二叔明年还要参加春闱,若是早些成亲,也可沉下心来读书,有三姑娘照顾着我们也更放心。”

老太太点头道:“那便六月十九罢。”

既然定下了时间,两家便都忙碌起来。李府先是送了聘礼来,满满的六十四抬摆在老太太的小院里,各色绸缎、宫纱、孤本、书画、宝石、药材,还有一对珊瑚盆栽,一对宝石盆栽,一架玻璃炕屏,几乎要晃花了人的眼睛。

贾府也派了人去李府丈量屋子,打家具。探春应该庆幸她动手及时,如果王夫人还在管事,难说她看见这些好东西会不会扣下一些来。王熙凤虽然贪财,却对几个小姑子挺好,而且她自己的好东西也不少,倒不会为了这点东西动手脚。李纨是书香门第出身,也不重视钱财,该她的她不会往外推,不是她的她也不会眼馋。刑夫人倒是眼巴巴的看了许久,却不敢说要留下一星半点——反正留下也没她的份。

原本为了省钱,这家具是打算用普通木头打的,但这会儿看着这些聘礼,王熙凤也只得与老太太商量着从哪里抽出一笔银子来,选了上好的酸枝木。酸枝木都是产在南边的,为了省钱,少不得又托了林如海,找了个调到广东的官员,从那边运了一船木头过来。

为了嫁妆好看,除了把聘礼都放进嫁妆外,老太太又从自己体己中拿出一幅宝石头面,一对镂梅定窑瓶放入其中。除了这些,另外早定好每个孙女出嫁都给的一千五百两银票也暗暗给了探春,吩咐她收好了。这些是不记入嫁妆里的,只是给她将来打赏零花用。这样一来,探春的嫁妆虽然称不上特别丰厚,但也很看的过去了。

探春也知道这个家是尽了力了,她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既然家里这样为她的嫁妆尽心尽力,她也就感恩戴德地谢过众人。

作者有话要说:有看V文是空白或者乱码的亲,如果下了插件还是这样就多刷新一下,或者关掉浏览器重开。如果还是不行……那大概是网络的问题

45出嫁

定下婚期,探春越发不能出门了,连黛玉成亲也没能过去祝贺,只让人送了几色针线过去罢了。到临近婚期,探春更是无事不出房门了。一来多少有些害羞,怕别人打趣(就是不害羞也要装出害羞样儿来的。)二来她心里竟惶恐起来。穿过来十几年,一直想着要怎么样早日离开贾府,真到了这一日,心里却又开始担心嫁过去后情况会不会比在这边还要糟糕,心里便开始烦躁起来,坐卧不宁。

探春也隐约知道自己这是婚前恐惧症,且这时候又不比现代,都是自己谈的,对未来的丈夫也多些有些了解,现在这盲婚哑嫁的,恐惧更胜一筹。只是没奈何,嫁了还能搏上一搏,总比原著里一直没长辈理会,结果最后被南安太妃看中,送去和亲的好。

时间过的说慢又不慢,尤其她心情矛盾,越发觉得一个月转瞬既逝,探春出嫁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刚蒙蒙亮时,探春就被奶妈从床上挖了起来,一边亲手服侍着她梳洗了,一边道:“今儿是姑娘大喜的日子,一会儿姑娘先吃些点心垫垫肚子,茶却要少喝些,这一日都是不得吃东西的,更衣也不方便。”

探春睡眼迷离,一边打着呵欠,任奶妈和丫头们摆布着,直到温热的布巾贴在脸上才完全清醒过来。

小丫头们已经在桌上摆了几样新鲜饽饽,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粳米粥。探春在桌边坐下,提起筷子看了半晌,一点胃口也没有。只是她也知道今儿还有得折腾呢,也只得喝了半碗粥,又吃了两个饽饽,这才放了筷子。

刚吃完,李纨就走了进来,笑道:“三姑娘大喜了。”一边把手里一个纸包递给探春,“这里头有几块糯米糕,你放在荷包里,回头实在饿了就吃一块,只是注意别让人看见。”一面说一面又拿出一卷纸来,脸已红了。

奶娘是老道的了,一看便带着丫头们退了出去。李纨把探春拉到床边坐下,道:“太太如今身子不好,不能过来,姨娘要侍候太太,也是没空,这事情也只得由我跟你说了。”

探春看着她支支唔唔红霞满面的样子,又是惊讶又是疑惑,不知道她到底要说什么。莫非是家里实在困难了,不准备摆酒了?还是要把嫁妆收回去一部分?

李纨张着嘴,终是没能把话说出口,只把手里捏了半天的那卷子塞到探春手里,匆匆道:“你细细看了就知道了,只别让丫头们看见罢。前边还有事,我就先走了。”

探春愣愣地看着这位向来端庄稳重的大嫂像逃命一般离开,这才低头去看手里的东西,然后便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