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倚天屠龙记同人)重生周芷若(162)

“宋青书,你又戏弄我,我饶不了你。”殷离怒喝了一声,一手护住雪儿,一手向宋青书打去,宋青书顾不得我们在一边,忙假装哀叫求饶。

我看他们嬉闹的样子,心中一宽,看来阿离过的比我想象中要快乐,看到这里我打了个呼哨,雷雪听到我的呼哨,在殷离怀中跳出来,奔到我身上,我抱过它,递给宋青书,轻松一笑说道:“阿离,雷雪以后可就是青书的了,你要看着他别让他虐待了雷雪,雷雪要是瘦了,我就找你们俩算帐。”

“啊!周姐姐你放心吧!我先走了。”殷离脸上红了一下,趁宋青书不注意,抱过雷雪就跑,宋青书对莫声谷行了一礼,忙转身跟了上去。

我与莫声谷对视而笑,莫声谷若有所思的说道:“青书这孩子,实在太调皮了。”

“总比你总这么安静的好,我想找个人跟我闹,都没有人理呢。”我假装抱怨。

莫声谷低声一笑,在我耳边道:“你是在埋怨我对你不够亲热吗?那好,今晚我就下水把你的嫁妆捞上来,然后立刻回武当山成亲,咱们可要好好亲热亲热。”我被他取笑了一顿,羞恼的轻捶了几拳,天边夕阳正红,照耀着九州。

——————————————————濠州城外的分割线———————————————

那晚张无忌在客栈中写完与范遥的书信后,赵敏要他办最后一件事情,把张无忌吓了一跳,结果是让张无忌给她画一辈子眉而已。等到身边人散声落,张无忌有些不适应这种独自一人的落寞而叹息,其时只有赵敏,小昭陪伴在他身边,赵敏与张无忌两人未曾成亲,也不居住一室。

晚上夜深后,忽然听到隔壁有什么动静,张无忌知道那是赵敏的寝室,他本不是疑心疑鬼之人,只是七叔的遭遇让他不解,还记得他悔婚后曾经遇到了王保保,王保保对赵敏与张无忌的事情大加反对,他那时既然知道赵敏并非被张无忌挟持,为何还要暗算七师叔,事后赵敏说不知道,王保保也不提起,这时忽然听到赵敏三更半夜忽然开门出去的声音,不由悄悄跟在身后。

赵敏行出镇外,来到镇外林中,林中火把照耀的通明,玄冥二老围护在一定轿子旁,两边跟随着八个骑士,皆背着弓箭,轿子前一个衣饰华贵的锦袍男子看到赵敏后,欢喜的说道:“父王、妹子她来了。”

“敏敏拜见父王,王兄,父王、王兄可还安好?”赵敏伏身便拜。

锦袍男子翻身下马扶起赵敏,仔细打量一番,心疼的说道:“妹妹,可委屈你了。”

“保保咱们蒙人从不儿女情长,哭哭啼啼的做什么,要学学你妹妹,敏敏事情可办成了,跟爹回去吧!那小子爹派人去解决他。”汝阳王一身便装的自轿子中走出。

赵敏脸上先是一红,又隐现忧急之色,低声说道:“我已经亲眼见到张无忌写了传位书信,将教主之位传给了范遥,以后没有了张无忌的明教就是一盘散沙,在不会让父王费心,只是父王,女儿不孝,是真的喜欢上了他,决定跟他隐退,以后不能在您老人家跟前进孝了。”

“妹妹,你可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可是咱们蒙人最优秀的子孙,怎么为了那个毛头小子放弃了你的父母兄长,难道你假戏真做了吗?”王保保不解的说道。

赵敏脸上一红,轻轻点了下头道:“从绿柳山庄之后,我对他就动了心,不过敏敏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知道要为咱们元人的江山付出,可是敏敏也真的想跟他在一起。”

“敏敏你要知道,那时候他是威风凛凛,万人之上,统领群豪的一教之主,可是今日之后他就只会是一个一文不值的穷小子,你过惯了富贵日子,跟着那小子,又怎么过的下去。”汝阳王见识过人,一针见血的说道。

赵敏脸色一白,低头道:“他穷我就跟着他过求日子,他富我就跟着他过富贵日子,女儿这一辈子自视甚高,也只有他一人入的眼中,以后在苦,女儿也受的住,没有他女儿是活不成的。”

“罢了!那日你刺自己那一刀时就说出了你的心里话吧!你要走就走吧!如今战乱,你做郡主也不一定有好日子过,那小子功夫不错跟着他,应该也能护你周全,你到下个集镇去咱们家当铺一趟,我这个当爹的怎么能让你过苦日子。”汝阳王头疼的看着女儿凄婉哀伤的脸,终究舍不得她难过,在说朝廷局势也烦乱纷杂,也许离开女儿会生活的更好。

赵敏跪在地上,自怀中掏出两张纸页来,面带不舍的对汝阳王说道:“父王,母妃以后就靠您照料了,这是屠龙刀中隐藏的武功和兵书,女儿择精要的地方抄录下来,希望能助父王一臂之力,父王、哥哥你们保重。”

张无忌面色彷徨无措,眼中带泪,脚步啷跄的走回客栈,看到亭亭玉立在门口的小昭,心中一痛,不由紧紧的抱住小昭,心痛带着哭音说道:“小昭、我对不起蛛儿,对不起你,咱们去找蛛儿,现在就去。”

“公子,要去找蛛儿姑娘也要等赵姑娘回来啊!她那么喜欢你,你若是不等他,他该多么着急。”小昭不解的看着张无忌。

张无忌想到赵敏在树林中对他的心,愤恨,被欺骗的伤痛不由一缓,想到她那句没有他张无忌她也活不成了,心也软了下来,苦笑了一下,道:“小昭你快去休息吧!我是想到蛛儿梦魔了,等明天咱们在动身去找她。”

不久张无忌途经濠州城后,忽然写了一封信,将明教教主之位让与范遥,其人却不见踪影,范遥久等张无忌不归,无奈登位,后与殷天正、殷野王、五散人、五行旗大力支持反元,几年时间,几路义军都成了火候,而其中又以朱元璋、陈有谅势力最大,范遥见元朝节节败退,中原各路义军已经成了气候,也不在费心,不过几个月时间,明教高层诸位主事纷纷不见踪影。

群雄暗中怀疑朱元璋施展了什么诡计,纷纷退出义军,并嘱咐门下,万不可投靠朱元璋,不可管朝廷是非,但是那时朱元璋已经势大,手下有名士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冯国用、冯胜等人,良将有徐达、常遇春等,江湖人的撤离使他的命令更能够彻底遵行,一时间战火纷飞,元朝兵马大将军汝阳王数次战败,已经被革除王职。

张无忌失踪十年后,元朝已经是残壁断瓦,一推就倒,诸路义军将蒙人围缩逼近,困在大都附近几城,攻不出去,退也退不出去,其时汝阳王府突现一郡主,智计百出,挽回不少颓势,后见大势不可挡,忽乔装混入朱元璋身边,委身生一子朱模,在此女鼓动下,朱元璋打开关口,放蒙古人的皇帝带着玉玺和百年掠夺于民间的金银归还故乡,分居成蒙古数个部落。

其后朱元璋发起平定之战,先后平定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后登基为帝,因军中大都是明教中人,官员也身属明教,所以国号为明,朱元璋登基几年之后,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达终于不免于难,而明教残余的下层势力为了隐藏将明字一拆为二,号称日月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