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奶姐威武(18)

然人心不足,好景不长,天聪八年十月,科尔沁部乌克善遣嫁其妹海兰珠不久后,皇太极开始沉迷女色,对海兰珠爱宠非常,疏远冷落安宁公主与她身后的明朝,亲近蒙古科尔沁部,得科尔沁部大力支持,并在一年后建朝称帝,年号崇德,这举动是狠狠给了崇祯皇帝一个耳光。

也给了安宁公主沉重打击,皇太极登基之后,封安宁公主为后,却赐海兰珠元宸妃封号,末月看到这里,自是明白,安宁公主很可能就是某穿越一姐,不过,她真的很能干啊!在古代异邦里,主宰半个朝廷,可惜,选的男人不匝地,元之一字,在古代是始、嫡、长之称。

这称号分明是告诉别人,在皇太极心中,她海兰珠才是嫡妻元后,哎!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她能在身为注定亡国公主的明朝为自己寻找出出路,并摆平那么多事,已经很不简单了,只是男人,哼!不是聪明、手段的问题,喜新厌旧才是本色。

不过!明朝有安宁公主这个人吗?她记的明史中张皇后只有孕过一次,被魏客二人害的流产,自此不孕,难道那位也同她一样,是非正规投胎之魂?那既然皇太极都立了清朝,为何如今的苏州还是古代汉人装扮的模样?末月产生诸多疑问。

好奇的接着看下去,只见史书中简单的描写了安宁公主蛰伏的日子,以及数次巧妙化解蒙古部落对明、清朝的挑拨,避免两国交兵,并一直不放弃对宗族、民心的争取,次年元宸妃生下皇子,欣喜欲狂的皇太极当即表示要立他为继承人。

安宁公主冷眼旁观,不言不拒,此时,安宁公主所出的皇子已经明白事理,海兰珠的宠,皇后被皇帝的冷落,使他过早经受着宫廷冷暖,对这个父亲失望之极,却也学着母亲隐藏着心痛,倒是众宗室贝勒纷纷进言不可,并搅了皇太极为爱子办的大宴。

但也有不少人,以蒙古各部为首,力挺元宸妃之子做太子,不过,不知是命数,还是安宁公主手段了得,那孩子刚过周岁即夭折,海兰珠为爱子夭折,日夜痛哭不止,身体渐渐衰弱,缠绵病榻,不久,在崇德三年即病逝而去。

海兰珠的死另皇太极哀伤欲绝,每每思及就会落泪,也无心打理朝政,安宁公主身为皇后,不忍皇太极如此悲伤,也想使他重新振作,命内侍遍寻民间,找到一名和元宸妃极为相象之女,召入宫中,服侍皇太极,而皇太极见了此女,时而将其视做海兰珠,时而更悲痛爱妃之死。

心情更是无法恢复,沉浸在悲伤里,无心恢复,而民间先经历册封海兰珠,蒙古贵族欺压百姓,皇帝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等事,对皇太极失望不已,后又一个内侍挑选民女之事,使百姓对其彻底失望,更为贤德的皇后委屈。

此时,清朝男女之防并不森严,安宁公主聪慧过人,制国有方,其名众所周知,在皇太极不理朝政之时,众掌旗贝勒有事就去同她商议处理,每逢此时,安宁公主就会命儿子旁听,耳濡目染,这位皇子渐渐的了解制国之理,有时候还能说出些特别道理。

礼贤下士,爱护爱新觉罗声威,不逞强凶霸,不懦弱无能,凡事爱讲个道理,他的表现被朝臣、宗室贝勒看重,在皇太极心伤不理朝政时,朝臣们就将政事拿去给他处理,朝臣宗室们对安宁公主佩服是佩服,可总有种对外人的戒心,她毕竟是明朝公主,可对皇太极的儿子就不同了。

崇德八年,皇太极病逝,安宁公主所出,年仅十三岁的儿子被宗室推举,继承帝位号明治,在名号中表露出对明朝的亲近之态,而明治帝即位后,孝顺太后,勤政爱民,崇尚简朴、圣人之德,为百姓劳苦而苦,为百姓喜乐而乐,宣扬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并颁布汉民与满民、蒙民同等之命,同时不忘训练精兵强将,守卫边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后金富足后,周遍不服从满部的部落,竟然常常来后金,也就是清朝打草谷,清朝地处北方,又没有长城可守,只得加固城池,精练兵将,如此,明治帝渐渐为百姓所爱戴。

他因同安宁公主的关系,亲近明朝,疏远蒙古某些对明朝打主意的部落,其中科尔沁为最,并一改皇太极时的规矩,立满八旗正黄旗旗主之女为后,并不接受科尔沁的女人,这使的没两年科尔沁叛出清朝,被明治帝出兵征讨,镇压降伏。

☆、第15章 心意难平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农民起义军在几大世家的暗中支持下,声势浩大,直逼京城,远在关外大清的安宁公主接到消息,担忧母亲张皇后安危,又跟明治帝、八位旗主分析清楚两过守望襄助的厉害关系,终于得到一致同意,出兵援助,安宁公主担忧情急,本欲亲自随军而行。

却被明治帝苦劝不已,不得不留下,她为了早日救得张皇后,亲笔手书与边关守将,令其打开关门,带清军入关援京,至此她日夜难眠,直到三月二十四日,明朝京都传来八百里加急,带回了京城的消息,使的安宁公主得知那里详情,伤痛的晕了过去。

原来,清军虽有安宁公主手书,边关守将却因两国族异,清军人数众多,风气彪悍,担心清军令有打算,不肯开关门,一面报信拖延时间,一面传信京城,直到收到李闯带义军围攻京城,并劫掠了他的家眷老幼,才在心急救援家人的情况下打开城门。

可惜,已经晚了,三月十八日,被义军围困,已经危机的京城内,崇祯皇帝朱由检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良,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在三个儿子走后,他又命周皇后、袁贵妃自尽,并亲手刺死长公主和幼女昭仁公主,以及几个嫔妃,并命令左右去催张皇后自尽,张皇后隔帘对崇祯朱由检拜了几拜,刚自缢还位身死,就被李闯王闯入宫中救下,只因她和女儿安宁公主在百姓中声望极好,深得百姓爱戴。

义军军师重点点出,张皇后有损,他们会大失民心,李闯王也明白这个道理,救下人后还派人保护她,第二天三月十九日,天刚破晓,太监王相尧以宣威门投降,义军将领刘宗敏的军队浩浩荡荡开入城中,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朝阳门的朱纯臣也先后开门迎降。

京都内城被攻陷,崇祯得知这个消息,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钟声一再响起也没召来一人,他知道明朝算是完了,也知道这是那些世家、重臣欲旧颜换新天,拥立新君的阴谋,却无能为力,因为大明朝传承至今,能分配的利益已经没有多少了。

要想强国,还必须去削弱他们,所以他们是不会忠于大明,忠于他的,登基之初他不明白,后来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于是绝望的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寿皇亭,山穷水尽的他卸下皇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