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还珠同人)还珠之时光回溯(230)

齐业、金锁二人越说越投机,话题换来换去,一直说到饭时,金锁这才依依不舍的告辞而去,而齐业同金锁有了这番相处后,原本因客居侯府而惶惶不安的心也稳定下来,想起金锁的言行举止,脸上就不由挂上笑容,好一个直白不做作的姑娘。

自那天后,两人走动渐渐频繁起来,有时在院内坐坐,有时金锁亲自过去送药,有时二人一起逛逛侯府外院......这些事情紫薇自然听说了,却没阻止,转眼金锁已二十多岁,别的姑娘像她这么大,孩子都该有几个了,她却因为太后那边,不得不蹉跎年华。

以前的人选只能说看着凑合,有时让官媒试探问问,一听说要正妻之位,就推三阻四,武官粗鲁,拿女人当衣服,金锁好坏都不在意,人家看的是海兰察的面子,文官要么清高傲骨严词拒绝,要么攀龙附凤,只为前途。

官媒回话时,说什么话的都有,这些事她都瞒着不让金锁知道,到底是金锁身份低了,如果不是她身在皇家不能随意认姐妹,她真想把她认做妹妹嫁出去,早想给金锁正正名,也跟海兰察商议过了,给她个侯府千金的身份。

之所以到现在没动作,就担心碰上攀附之辈,为了同侯府攀关系而娶她,这样的人别说金锁看不过去,就是她都不允许,她不会再找个像柳青那样的人来伤金锁的心,所以金锁拒绝,她也没下

劲撮合,她就想着定要找个真心爱慕金锁,不嫌弃她奴婢身份的,还愿意为她不纳妾的男人。

条件是定的苛刻了,她原本没信心找到这样的男人给金锁,直到海兰察的几年如一日打动了她的心,她才相信那样的男人是有的,只是比较少罢了,这次偶然救的举人,看着外貌人材不错,听着品行还行,不知所说真伪,她已经命人等城门开后去其家乡查看了。

若家中确实无妻室,又对金锁真心,那就最好不过,现在,让他们互相认识下也不错,只是紫薇很担心,这个齐业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举人,才华想来不错,中进士做官是必然的。

这样的人会愿意娶个奴婢为正妻吗?

会愿意接受那不纳妾的条件吗?

还有太后那里会放金锁顺利嫁人吗?......

京城的戒严一直坚持了将近一个多月,接到已剿灭白莲教的喜讯才算结束,又重新开放了城门,不在许进不许出,这次的事件是自康熙朝中期到如今最为严重的一次,已载入史册,而乾隆总算剿灭了心腹大宦,高兴不已,连连摆宴吹嘘自己的供给。

从白莲教建教之初的宋朝说到如今,一旁的官员们自是大拍马匹,将乾隆吹嘘成千古难得的明君,使乾隆飘飘然,也因此少了几分警惕之心,只以为没了白莲教,国家就无灭亡之忧了,这个时候的他,还有几分清明的样子。

可惜,他的清明在接到海兰察的战报后,自大之心膨胀到极点,这一天、这一封战报是历史的转折点,缅甸地属南方,气候炎热,哪怕京城正处于寒冬腊月,那里天气依旧,海兰察率军出征已经半年多,与缅甸大战小战数次。

赢多输少,但几次交战给了双方熟悉对方兵力的习惯,缅甸王以为了解了这次清君的兵力,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缅甸占优,以为胜券在握,海兰察虽为元帅,他的性格却不是光明磊落的大将军,而是一个猎人,每一个对手都是她的猎物。

猎人狩猎不止要准备好弓箭,还要提前准备好陷阱、圈套,几次交战中,他已经完善了布置,在京城为劫法场之事戒严时,他已开始收网,与缅甸三战三胜,彻底攻入缅甸之都,还俘虏了缅甸王一家,缅甸王投降,亲笔写下降书,战报才报到御驾前,听候圣旨处置。

年底前收到胜利战报,大大振奋了军臣民的心,戒严京城使百姓不安,民心动摇,这场胜利彻底安抚了民心,乾隆大喜,对缅甸他是恨之入骨,这时的缅甸翡翠尚未流行清朝,只是一个因地理优势,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那里气候炎热,水域发达,粮草可种三季。

若老实的称臣纳贡缴粮,乾隆自不愿跟个小国计较

,可偏偏缅甸王心生反辜,一直跟清朝不对付,贡品一推再推,粮食宁可便宜卖往别国,也不缴纳,自乾隆登基后几年到如今,和和闹闹不知多少次,隔几年就要打一场,清朝胜了他就称臣,他们胜了就自立。

苍蝇不会咬人,但它烦人啊!这次总算把苍蝇彻底灭了,出了口恶气,乾隆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自己力排众议,用年轻没有根基的海兰察真是英明不过,当即下旨,命大军暂时驻扎当地,海兰察押送缅甸王进京跪献降书。

这道圣旨令人心生喜忧,聪明人算算时间,待缅甸王进京正好赶在过年前,这不可能是巧合吧?海兰察是故意的?这么大功劳又赶到年前喜气之时,要怎么封赏?他那么年轻已经是超勇侯了,侯爵中的顶级,再封就是国公了,如果这么封,他以后可怎么办。

就此荣养吗?不荣养再立功就封无可封了,总不能封个异姓王吧?这让七老八十仍在三四品往上爬的老臣们情何以堪啊!官员们猜测着海兰察的心思,紫薇却为海兰察即将回京而期待着、喜悦着,这种心情她还是第一次。

十二月二十六这一天,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日子,海兰察献俘即将到达京城的时间,这事在朝廷有意宣传下已经满城皆知,上午皇十二子奉命带二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在城外迎接,而紫薇同时被太后接入宫中,道是让紫薇在皇宫迎接海兰察,待庆功宴后一起回去。

世事就是这样,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夫以妻荣、妻以夫荣,紫薇即使深得帝心,也没少受宫廷搽毒,就说刚赐婚那会儿,她没少备人闲言碎语,说什么的都有,什么赐皇姓又如何,还不是嫁个小兵出身的之类。

后来,四公主、晴格格、兰公主分别嫁入世家贵族之时,人人都爱拿她们跟紫薇比,哪一个从上三代说到下三代都比海兰察有出身、有前途,一晃几年过去,四格格长说,姐妹里最羡慕的就是紫薇,贵族出身又如何,皇家贵人家也贵,皇家骄傲人家也骄傲。

尤其是在公主府里,规矩多,公主也不好意思诏来诏去,只能眼看着额驸在自己府里同妾室们恩爱,这样她还说比起和敬姐姐好许多,总算没有和亲蒙古去,后来兰公主也这么说,晴儿知足长乐,即使嫁了个纨绔,不思进取之人,但能夫妻恩爱,父慈子孝也就够了。

这会儿最不被看好,紫薇的额驸立下大功,成为皇女中额驸最出息的一个,都不由羡慕,暗叹紫薇的好福气,好在紫薇性情温和,又得了梦中凄苦人生的经验,最会做人了,平日里孝敬太后、皇帝、皇后,和蔼兄弟姐妹,见兄弟姐妹有难处了,想起梦中被乾隆淡漠时的苦。

无论是否有皇宠,

只要是正当事,肯定就热心帮忙,也时常念着和敬公主远居蒙古的苦,念叨着请乾隆诏她回京团聚一番,后来乾隆闲每次下旨太麻烦,干脆定下公主和额驸半年塞外半年京城的住法,因此使和敬对这个妹子也真心接受了,还常常夸她有做姐姐的风范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