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还珠同人)还珠之时光回溯(159)

也许会委屈了海兰察的心上人,也许会委屈了那位未来的一等公夫人,她会弥补的,她决不会破坏他们两人的情分,也不会涉足他们之间,这也许是唯一两全齐美的办法,这么想着的紫薇却没有勇气,踏出房门去见海兰察,她又不敢去问。

她自不知道,自圣旨来到那一天后,海兰察就在那个假山前等待着,等着紫薇去见他,海兰察不是那么安心的,他没想到会成这个样子,担心紫薇误会他在冀州做了什么,又觉得他的出身低微,紫薇会觉得这个指婚,是对她身份的污点

日子就这么一日过一日,紫薇前所未有的安静,用晴儿的话来说,就好象她不在似的,到了天渐冷,京城里送来了新鲜、上好的皮毛,而且乾隆还把秋闱时亲手猎到的皮毛敬给太后,及赏赐给紫薇、晴儿,这在当时真是人人羡慕的荣耀。

没过几天,又到了太后寿诞之日,太后这次过的很简朴,紫薇、晴儿送上了用心准备的礼物,京城里也把各处寿礼入库,只把乾隆、那拉皇后送的代表性的礼物运来,伴随的还有乾隆手书的贺寿词,并赞颂太后的恩德,其余的都是拿礼单给太后过目。

寿诞当日也只在园子里,小摆了场戏乐和乐和,没有让别人进皇城,没几天又来信,称五阿哥娶了个包衣旗的女子当侧福晋,让太后道了声荒唐,也没在意,毕竟不是嫡福晋,而紫薇烦恼自己的问题都来不及呢,更何况这个未来记忆中不知道是恨、还是怨的五哥,当然没在意。

太后寿诞过后,晴儿倒比紫薇还忙,用她的话说,虽然格格不用自己绣嫁妆,但是嫁衣等近身物件还是自己来的好,每日拉着紫薇,说要给她准备嫁妆,让紫薇感动又不知道如何拒绝,这个婚姻许多人期待,可是只有两个当事人不这么想吧!

到了十二月跟前,那拉皇后来信道了乾隆给三个生育的妃嫔进位份的事情,舒妃进舒贵妃、忻嫔进忻妃,林贵人进恭嫔,称封印前办赐金册典礼,请太后回宫观礼,太后能够想到这是乾隆和那拉皇后,请她回宫过年的借口。

也知道三人进位时会有多忙碌,嘱咐那拉皇后和乾隆不要太劳累了,对回宫过年的提议自然拒绝了,在太后想来,她来五台山斋戒的这一年,但有所求,佛祖必有应验,连得两个阿哥、一个格格,又让乾隆化危为安,凑成孙女姻缘,件件都是好事,她许的是一年斋戒、敬奉香火,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

虽然如此,乾隆怎么可能置太后不顾,年节时一应礼仪可以省略,对太后的孝敬却不能少,福字更是早早的送来皇城,并传旨当地官员,恭敬服侍,孝敬,并带太后捐给菩萨顶不少香火钱,而太后对当地官员家眷只见了几个。

太后命当地官员布衣赠食,给当地各安乐堂定下分例,又在各庙前,搭建起戏台,务求与百姓同乐,并在年节前后,不准饿死冷伤一人,这道懿旨到了府衙,自另官员们忙的鸡飞狗跳,不得不荷包大出雪,在太后面前卖好。

而太后却到了过年当日,一个官员家眷也不见,带着晴儿、紫薇,乐和的过了个素年,看了几场颂佛的大戏,又早早的去菩萨顶进香,即使简单的忙碌,也都让老人家很辛苦,到了初三,快马送到了今年的素饺子给太后,原来是乾隆和那拉皇后想到太后为大清也为他祈福,而斋戒一年,连过年都不回,心中感触,定下了今年过年吃素饺子。

太后嘴上不说,心中也是高兴的,没想到刚到元宵节,先是乾隆报喜信到了,原来年节时前后忙碌不堪,乾隆尽管分担不少,那拉皇后在过完年后,刚松口气就晕倒了,经太医诊断,竟然是有了近一个半月的身孕。

因为年前忙碌,省了一次看脉,而没有早早发觉,过年时这一阵子折腾,加上那拉皇后人已中年,脉息不稳,需要好好将养,尽管如此,乾隆也乐的很,嫡出子女,乾隆即怕又期待就是这个,刚知道消息,就忙命人给太后送信来了。

这一道天雷把众人都吓了一跳,太后自是谢天、谢地,谢佛祖,不顾自身劳累,当即又要去拜菩萨,紫薇更想不到会有这个意外,难道是因为未来记忆中她跟小燕子让皇阿玛跟那拉皇后坏了情份,才没有这个孩子,而如今她纠正了这个错误,才有这个意外,就跟先前两个小阿哥似的。

这份喜悦即使在皇城也让三人高兴了几天,太后对佛简直是深信不疑了,深深认为都是她够虔诚,佛祖才给她这个惊喜,对斋戒一年更坚定,却没有想到命运是那么无常,他总在人想象不到的地方伸出头来。

这原本是件好事,却因为无常又带给那拉皇后一些难过,刚出正月,京城又来了消息,这次却是那拉皇后独自来信的,信中先说了自己很好,又说乾隆对她也体贴不少,并命她安心修养,其后才措辞隐晦的说,去年冬天,宫里有不少事情发生。

先是乾隆竟然起意让六阿哥出继,那拉皇后想到太医所说,身体虚弱,再不能动气的纯贵妃,以一个当母亲的心想,自己的儿子被过继出去,该是何等悲凉,心中有些兔死狐悲,反对了此事,并列举了此事后果,又指慎郡王二十三年毙。

从慎郡王的身份,到六阿哥的感受,还有日后几个阿哥的安排,最不济也是个王爷吧!最后说出太医说纯贵妃时日无多的事,怎么能这么伤孩子的心,慎郡王无嗣,可以另在宗室内择选嫡出,优秀的孩子,一个郡王位,袭下来又降一等。

乾隆阿哥本就少,虽然今年刚添两个一番话让乾隆不由后悔自己轻率,只小家子气的不愿意郡王位落到别人身上,却忘记他的孩子比一个郡王爵高贵多了,而且永溶这孩子是他孩子中除永琪外最出色的,单论言行举止,应对常仪,比老三强了不知道多少。

乾隆听了那拉皇后劝荐逐收回此想,准备另择一个,这事刚按下,年前乾隆又有意让令妃跟舒贵妃一起进位,她觉得自圣祖康熙定下的一后一皇贵妃、二贵妃的规制不能违反,舒妃出身不错,又得了阿哥,进位是理所应当,若在进令妃,就成了一宫三贵妃。

那是大清未开之先例,其实那拉皇后说的好听,她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宁可便宜别人也不能让令妃如意,而且六阿哥的事,也是她新安排的人手探听到的,自五阿哥在西藏土司面前另乾隆丢了面子,纳了侧福晋又纵容她在景阳宫胡闹,乾隆对待五阿哥就冷淡了几分。

常常召见几个阿哥到跟前应对,小十二也在此列,也许是少有机会能有机会跟乾隆亲近,几个孩子都表现不错,尤其六阿哥,正当十七岁朝气蓬勃的年纪,几次应对连连得到乾隆夸奖,没想到在延僖宫宿了两日,竟然忽然在朝上说出让六阿哥出继之事。

朝中赞成跟反对,还有中立的成三派,那拉皇后是个固执到有些黝劲的人,她敌视的人想做什么,她就反对什么,对此事虽然心中有些犹豫,毕竟对十二阿哥也有例,但是对令妃的憎恶,让那拉皇后选择了反对,又一次跑去乾清宫劝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