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珠玉在前(250)+番外

“照这样看,真能行。”

“咱们厨房呐,还得用几块冰对着吹,光有排气扇吊扇还不成,有冰才能凉爽下来。”

“要是能有个直接吹出冷风来的风扇就好啦。”

孟约:有,空调。

原来不止科学狂人们脑洞大,广大乡民脑容量也十分充足嘛。

用上了排气扇,厨子厨娘做的菜果然更美味些,也许是心情舒爽了,平日里厨房又热又呛,再好的手艺也不能百分百发挥出来。现在不呛人又凉快下来,自然能沉下心来好好琢磨,至少不用担心汗掉锅里不是。

吃过饭安好风扇,工学院的助教领着学员去四下问,有没有人家想要尝试一下率先通电的。在孟家安全通电快满两个月的时候,工学院开始计划在左近选个二三十户人家通电的事。当然,今年是不成的,少说也得等明年开春后才能动工。

眼见秋深冬将至时,亳州的旱情终于得到缓解,既是天公作美,也是自来水终于接通。正当人人都沉浸在愉悦之中时,忽然海上风来,几股台风先后带来一波波冷空气,整个大明瞬间由秋转入冬,一点征兆也没有的连下几场大雪,原本还盼着菜地里能有点收成的农人,眨眼便陷入叹惜失望中。

好在大明疆域广,种的菜蔬经海运再转蒸汽机车运输,倒勉强能满足日常所需。

“这才十月初,雪这样下得去,恐怕今年会格外冷,新疆的棉花今年还减产了……真是多事之年啊!”孟约觉得王醴这知州做得真不容易,一上任就春夏逢旱情,秋冬逢冰雪,还都是数百年不遇的那种。

其实,这些年,大明的地方官都是这么过来的,根本没有一点让人喘口气的时候。好在也正因为如此,地方上早有一套成熟的应对策略,就是棉花减产,冰雪盖冻,也没招致什么乱子。

但是,就像晋王朱既彰说的那样,越是人们不觉苦,才更让人清醒地认知到,他们经受了怎么样的苦,以至他们习以为常。

“蕃地年年丰收,倒也无碍。其实内阁早有迁丁的条陈,但故土难离,即使蕃地再如何肥沃,再如何撒把种子下去也能丰收,也无法让乡民割舍种在骨子里的根。即使在蕃地耕种多年,也少有人把家安过去,所以,迁丁的条陈到现在也没真正施行。”且,把人从故土迁走和赶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以,迁丁难。

“等以后路轨通了,完全可以让乡民们在蕃地肥沃之处安个家,在肥沃处耕种,在故土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原来交通带来的便利还有这个,怪不得说“要致富先修路”,要让人不宥于天灾,看来也是得先修路。

事实上,大明的第一条路轨,便是修往大明最近也最肥沃的蕃地——天竺。

嗯,也就是以后的印巴等南亚国家疆域,在那里有广阔无垠,如黑金般肥沃的土地。天竺本是古称,其实在唐以后,就已经有印度这个说法,恢复古称是太祖折腾的,孟约估计着是因为——天竺少女?

不过,这条路轨,今年六月份才刚通车,现在还在试运行,大约就这俩月能投入运营的样子。这是为了赶着让在天竺耕种的大明子民能尽快回乡,不必翻山越岭,再受路途遥远之苦。

所以,咱们加快修通路轨的脚步吧,小明!

第275章 威伏远邦,武慑四海

即使在冬天,大明的蕃地天竺,气候环境也十分宜人。以往每年,到过年该返乡时,在天竺耕种的大明子民,都会早早聚焦起来,结成车队一同返乡。他们每年为返乡过年,要经历长途的跋涉,最远的要行近两万里,近的也少说七八千里地。

这些年,为返乡,在天竺为大明免于饥荒而勤恳劳作的农人们,都要提前数月做准备。到今年,大家伙儿却都不慌不忙,因为今年,官府为他们能顺利返乡特地开通了专列,他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几天收拾好行礼,赶早个把时辰到蒸汽机车的停靠站等候。

“会不会来哦,听说北边南北都冻上了,那蒸汽机车能不能开得过来?”

在天竺不仅有农人,还有负责地方的官员:“只管放心,我都坐好几回,就算迟点也不会不来。早两个月,就有公函发我这儿,依人头一一造册,都安排了座。且同乡都会安排在一个车厢,到时候下车也方便,车上还供饭,虽然简便点,但是热乎的,不必就凉水啃干粮。”

“那敢情好。”

在现代,不管陆运还是空运,晚点成风,大明的蒸汽机车倒是提前预留出可能误点的时间,所以基本能准点到站。古里是南京通往天竺的终点站,蒸汽机车带着“呜呜”的汽笛声远远驶来时,所有人都站在车站里引颈而待。

远处,白烟袅袅,约摸一刻钟左右,蒸汽机车在一片白雾中驶到众人眼前来。那冰冷的钢铁车厢根本没有做涂装,看起来委实有点像个怪兽,还是个吞云吐雾的怪兽。

众人:这玩意儿……不吃人吧!

“诸位,车已经停稳,可以上车了。”乘务员从上边下来,根本不见人上来,他们也已经习惯了,很熟门熟路地跟人解释,“放心,我们这车,只吃煤,不吃人。”

有人打上边下来,还活蹦乱跳的,众人试探着往上边走,这吞云吐雾的怪兽没半点动静,可见还算听话。慢慢地,有人进车厢,车厢里通了灯,现在是白天,自然没开,倒没人因为灯而惊奇。不过乘务员十分老道,现在不惊奇,到晚上亮起来的时候也要惊奇,他已经准备好说辞与众人解释。

当所有人都登车后,蒸汽机车又吞云吐雾地动起来,起先还有人有点慌张,但很快众人发现,这家伙又稳当双挺快。比起马车翻山越岭硌得人灵魂都要出窍来说,蒸汽机车真是再舒适不过,奇子还是软的哩。

“热水在这儿啊,要热水的往车厢和车厢中间走,待会儿到饭点会有餐车来送饭,样式不多,大家伙将就着点。等到云南,得明儿中午,会停半个时辰让大家下车在车站里用饭。在天竺咱只接人,不给多余的时间停下来吃饭,这地儿的饭菜哪能比得上家里不是。”

“对啦,抬头往上看,那叫电灯,晚上也会亮,别担心啊,就当是点蜡烛的琉璃灯盏。”

“要解手也往车厢中间走,车厢中间左边就是,推门进去就成,记得按提示踩一脚冲干净。”

“还有啊,等过了云南可能就会冷,大家伙儿记得提前把防寒保暖的棉袄准备好,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来找我们。”

在天竺境内停几趟后,天便暗下来,电灯亮起来时,众人惊奇地抬头……

对于莫明出现的未知物品,人们总会在好奇的同时夹杂一点恐惧,不过等乘务员演示几遍怎么开关后,就没人关心这把车厢照得亮亮堂堂的东西,因为餐车来了。餐车上叠放着同样大小的木盒子,盒子里装着饭菜,汤因为不方便,蒸汽机车上并不提供,也不额外提供什么零嘴小点心加餐,不过水是管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