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国医(出书版)(85)

“母后想如何决定?”

太后并没有回答武帝,却向义妁招了招手,唤道:“丫头,你过来。”

义妁走过去。

“听说你医术超群,哀家要考你一考,哀家有一道谜语,与药材有关,只要你猜对了,哀家的病就由你治了。你看如何啊?”

太后额际上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来,脸上挂着祥和的笑容。

“多谢太后眷顾。请太后出题。”

“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打一个药材名称。”

谜语非常简单,采娟都猜出来了。太后出此迷题的真正用意不在于难倒义妁,而是给义妁一个台阶,也好让武帝对义妁产生十足的信心,在太后的心里,治疗她的消渴,义妁是不二人选。太后很会面相,她觉得义妁能治好她的病。

谜语虽然简单,但义妁也没有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样子,那样对太后大不敬。她思索了一阵后,才缓慢地回答:“奴婢不才,不知道这个答案符合不符合太后的心意。奴婢觉得它是酸枣仁。酸枣周围长满了刺,秋天是它丰收的季节,取下它的核仁,碾成粉末,冲水服下,可以治疗不寐。”

第十三章消渴(9)

“说的好。丫头。”太后笑道,“既然她已经说出了答案,皇上,哀家的病就有她来治吧。”

武帝见太后心意如此,也不好再拂了太后的面子,没再说什么,叮嘱了几句,领着赵婕妤走出了长乐宫。

义妁开始为太后制定治疗方案。内经认为,消渴多由膏粱厚味食入过多,日久损伤脾胃,促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衡,食物停滞胃肠时间过长,酿成内热,蕴结化燥,消谷耗津,引发消渴。吃五谷而生百病,总的来说消渴是由膳食不当引起的。当然房劳过度,致使肝肾阴亏,阴阳两虚,也会导致消渴。

消渴虽不是夺命的重症,但治愈的难度极大,很多大夫和病患刚开始都有信心,但最终由于病患无法遵从医嘱而前功尽弃。义妁陷入了沉思,她打算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彻底摒弃以往的药物治疗,而把药物当作辅助治疗的手段,甚至用食物来代替汤药。

义妁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消渴是因为一个人的气血水平跌入了低谷。一般来说,人的气血水平有四个层次,正常水平、阳虚水平、阴虚水平、阴阳两虚、阴阳衰竭。太后的气血水平就处于阴阳两虚的阶段,如果不及时医治,就会阴阳衰竭而死。

当一个人到了阴阳两虚的状态时,可用的气血几乎耗尽,为了维持生命,就要从肌肤腠理调一部分气血出来供五脏六腑使用,肌肤腠理没有了气血的滋养,就会变得松松垮垮,没有力气,人也越来越消瘦。很多医者陷入一种误区,消渴病患的尿液有甜味以为是他们食入过多的甜食所致,这其实是一个表现,根本原因在于:病患在阴阳两虚的气血水平下导致脾胃运化能力极度虚弱,无法将吃进去的食物化成精微物质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而直接从窍门排泄出来。

消渴的缘由已经找到,义妁开始为太后对症下药,用气血养生法来提升太后的气血水平,只要让太后的气血上升到阴虚水平,消渴的症状就会消失。

由于太后的脾胃极度虚弱,用大寒大补之药等于白费。义妁决定从经络、运动、膳食三个方面来提升太后的气血水平。

第十三章消渴(10)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睡眠,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养气血的最好方法,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必须在子时前入睡。因为子时是身体产生气血的最佳时机。因为上了年纪,太后到了子时,也无法安睡,义妁极其耐心地劝说太后,即使睡不着也要睡,只要合着眼就比睁着眼好。太后只得依从,慢慢竟然能睡着了。现在还不到子时,太后就下意识到,该就寝了。如果因为出席一些宴会而耽误了睡眠,她就有一种自责的感觉。

其次就是针灸和按摩了。在脾经上扎针,在太冲穴上扎针,按摩太后的两只脚底板,引气血下行,渐渐的,太后的脚底开始活泛起来,气力渐增,下地一走,不用搀扶,只要一根紫檀木寿杖就可以走动了。这让太后感到欣喜。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气血恢复能力也就越快了。

因为太后的身子虚弱,敲身的方法就改为揉身。在太后的两条腿的外侧,按揉她的胆经,一方面引气血下行,另外一方面加快新鲜气血产生的能力。

在膳食上,义妁很是费了一番脑筋。太后最喜食肥甘厚味,这也正是太后患消渴的最大原因。要使太后忌口绝非易事。太后的理由是,如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义妁苦口婆心,又别出心裁,为太后精心烹制了两道药膳,太后才勉强答应。山药薏米芡实粥必须要喝的,这是最补气血的药膳。又给太后准备了苦瓜酿瘦肉和花生红枣炖猪蹄。

义妁对太后的医治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阻力来自太医院的干扰,由于义妁没有给太后下任何的处方,太医们联名上书武帝,说生病不吃药闻所未闻。太后病重,更应该吃药。联名奏章的后面还附了太医们集腋成裘想出来的药方,无非就是人参、杜仲等任何一个大夫都知道的消渴通用的方子。

武帝在太医们的聒噪下三番五次地驾临长乐宫,质问义妁到底在做什么,太后的病什么时候才能痊愈。义妁只好一边又一边地解释,好在有太后帮衬,才渡过一次又一次武帝欲让她停止治疗太后的危机。太后的理由是:“哀家吃不下那些药,哀家不吃药腿不是也好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疗养,太后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武帝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太后的消渴症复发了!

那是重阳节前夕,转眼已经过了一年,太后高兴喝了点菊花酒,不料就寝前,突发胸痹,太后只觉胸部疼痛难忍,晕厥过去。

武帝心急如焚,怒气冲冲感到长乐宫,太医和女医都跪满了一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武帝指着义妁的鼻子,怒不可遏。

第十三章消渴(11)

哪知义妁的表情不但没有担忧恐惧,反而用欣喜地口吻对武帝说:“皇上,这是太后病情好转的迹象。”

“太后都已经昏厥,你还说这是好转的迹象?!”武帝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劝说。

“在发病的时候有这样的症状,同样在病去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症状。这是体内的正气把邪气往外赶,把疾病赶出体外的一个过程。只要再假以时日,太后的消渴就会治愈。太后目前的昏厥不必担心,奴婢已经查看了太后的情况,她很快就会自动醒来。”

武帝并不懂医理,义妁的解释对他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在这危急的时刻,武帝只相信眼前的事实。

更有崔府志在一旁火上浇油,还翻出了陈年往事,说当初就不应该让义妁给太后治疗。

上一篇:两个王爷一个妃 下一篇:东家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