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出书版)(8)

就这时候,胡可可大学时代最好的闺中密友米琪发来了短信:

Coco(胡可可的英文名),你绝然想不到我现在正通往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名字叫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在网上看到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我报了名,打算去那里支教。我把待遇优厚的工作辞掉了,世人笑我痴狂,也曾有父母的阻扰,我顶住压力,依然前往。那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一切与现代化有关的东西在那里都找不到影子。我知道我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怎样的孤独,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为何要这么做,我想告诉你,这是我喜欢做的,能够做的,适合做的。仅此而已。这将是我给你的最后一条短信了,到时候,我将重回多年以前,书信与你交流。一切安好。

在决定人生方向的重要时刻,胡可可收到了米琪这样一条鼓舞人心的短信,不知道是机缘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刻意安排,胡可可只感觉全身上下升腾出一种勇气与力量。作为米琪的好友,胡可可是了解她的,我选择我所爱,从不后悔。相比之下,米琪面临的挑战比自己要大得多,米琪能够突破自我,为何自己不可以呢?

胡可可把米琪的短信永久性地保存了下来,米琪的短信坚定了胡可可改变自己的决心,多年以后,当胡可可踏上遥远的路程,来到稻城,来到米琪所在的村庄,来到米琪的面前,告诉她,没有当初你的那条短信,我不会有今天。

第五章 跨出去第一步,原来…

5跨出去第一步,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坝上之行让胡可可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返回上海后,胡可可静下心来规划自己新的职业历程。胡可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出版业最发达的地方在北京,北京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出版社,全国八成以上的出版公司,要想打入出版业,必须去北京。

主意打定后,胡可可就忙着去北京的准备工作。其实也没啥准备的,就是收拾一下行李,该扔的扔,该留的留。也有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她要离开上海了,她要去北京了,这件事该怎么跟陈乾说呢。对陈乾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情,也势必会对陈乾造成一定的麻烦。陈乾和胡可可住着两居室的房子,陈乾挣得少,房租六成是胡可可出的,胡可可这一走,陈乾的负担就重了,除非陈乾搬走另找别的地。陈乾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不喜欢变动,无论是哪种结果,对陈乾都不利。

果真陈乾心里老大不痛快了,抱怨说:“你这么一走,让人都没个心理准备,房租这么贵,你还让不让我活啊?”

胡可可心想,我一个弱女子只身一人去闯荡北京都没说什么,一个大男人这点小问题还值得说吗?但到了嘴上,胡可可却说:“你可以搬家啊,找一个便宜点的合租。”

“你说的倒轻巧!上海这种地方找房子哪那么容易?再说我又要上班,哪来时间?”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你要我陪你在这里住一辈子不成?”胡可可嘴角挂着冷笑,揶揄道。

“那倒不必。你给我点时间,等我找到房子你再走,成吗?”陈乾几乎带着请求的语气说出这话的,骨子里的懦弱显露无疑。

胡可可心一下子软了。但要等到陈乾找到房子黄花菜都凉了,胡可可对陈乾蜗牛般的性格心理清楚得很。于是胡可可退步一说:“这样吧,下个季度的房租我照付,三个月的时间够你找房子了吧?”

陈乾嘴角动了动,似乎还想说什么,终究没说出来。他还能说什么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胡可可这样做算是仁至义尽了,相比之下,自己够窝囊的了。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临行前陈乾破天荒的要请胡可可吃饭,以前下馆子都是胡可可买单的。胡可可答应了。也请不起什么高档的,陈乾知道胡可可口味清淡,喜欢煲汤,喜欢喝汤,于是就请胡可可到真功夫去喝汤。真功夫离家不远,打车花了十五块,胡可可抢着付了。

吃完饭,陈乾又说请胡可可唱K。于是来到麦乐迪,打车花了二十多,胡可可又抢先付了。虽然说是陈乾请客,但胡可可不想让陈乾花得太多。在包厢里,陈乾一改往日的羞赧,一口气唱了好几首歌,都是胡可可以前超喜欢的,比如刘若英的《后来》等。胡可可没有心情唱,也不知道陈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觉他有点反常,有点歇斯底里,或者说陈乾不是在唱歌,是在发泄。

直到午夜的钟声敲响,陈乾突然对蜷缩在沙发上目光迷离的胡可可说:“可可,我能再抱你一下吗?”

陈乾的这句话说得很动情,有那么一刻,胡可可像是回到了初恋。胡可可身不由己地站了起来,陈乾走过来,轻轻地揽住她的腰。

陈乾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男人,真心希望你找到一个你真正喜欢的男人。”

言下之意,陈乾早就知道胡可可对陈乾的感情不是真心的,只是出于感动,感动终究代替不了爱情。

胡可可内心悲凉,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出来,但不争气的眼泪还是落在了陈乾的肩膀上。

就这样离开上海,离开生活了六年的上海,大学四年,工作两年。想起徐志摩的诗,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胡可可什么也没带走,辞掉了工作,放弃了爱情,躺在火车上的胡可可自嘲地想,这样,是不是太疯狂了点?

来北京之前,胡可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好几个晚上她都辗转难眠的,脑子里满是去了北京后该怎么办的问题。比如,找不到住的地方怎么办?比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听说北京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有人做过调查,在公交车站等车的人,十个有九个是本科学历,九个有五个是硕士学历,五个有两个是博士学历,最次的一个也是大专学历,还是北京本地的。看了这个调查,胡可可心都凉了,都想打退堂鼓了,她一个三无女子,没有高学历,没有高姿色,没有高背景,要想在北京扎根、发芽、茁壮成长,要多难有多难。胡可可甚至想,她不会有一天沦落街头吧?想来怕怕。

然而,当胡可可真正踏在北京的大地上时,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反倒变得平静了,她举目一望,火车站人山人海,像她这样来北京混的人一抓一大把,她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有啥可怕的?无论如何,事情还得去做,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关键是你要敢于跨出第一步。

胡可可的大学同学刘勇来北京站接她。胡可可原本没想让刘勇来接她,胡可可是那种一点也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胡可可只是随便跟刘勇在qq上聊了几句。不料,刘勇超级热情,说一定要尽地主之宜,一定要来接她。腿长在别人的身上,胡可可只好谢过,为此专门去城隍庙豫园商城挑了一大包上海特产捎给刘勇。

胡可可与刘勇的交情其实算不上很深,大学时,他们同在校刊。胡可可任主编,刘勇任外联部长。两个人彼此都客客气气的,尤其是刘勇,对胡可可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她是当代的蔡文姬。八十年代,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老爸”。在这方面,刘勇无疑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好老爸,可以少奋斗十年。在上海读完大学后,直接回了北京,到老爸朋友的公司任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