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思维(9)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您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边远地区,缺少防备。如果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而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我们连冀州、青州也会失去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就不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必有后顾之忧。”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轻装上阵,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兵贵神速,欲速也可达。

古人尚且知道速度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效率优先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懂得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率。任何事情一旦决定了,如果方向没有错就应该马不停蹄地去做,你不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你需要的就是完成你的计划,越快越好。

没有什么事情不需要速度。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你和所有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你稍微一停留,就会被别人甩得很远。不要以为某一个想法是你想出来的就一定属于你,当你高枕无忧的时候,别人早已将想法付诸实践了。

甲和乙同是摄影爱好者。这一天他们相约来到泰山拍摄日出。

经过一个晚上的攀登,他们都疲惫不堪。甲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太阳就会出来,于是顾不上休息,开始做准备工作。他支好三脚架,放好相机,安上快门线,调好焦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甲仍然不敢大意,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日出。

而乙呢,也开始做准备,只是他准备的是,支好简易帐篷,躺在里面睡觉。他想,甲所做的那些准备工作,自己都轻车熟路,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何必那么着急呢!于是乙决定日出前五分钟再做准备工作。

也许老天是想惩罚那些投机取巧自以为是的人吧,这次的日出比研究人员测算的时间竟然早了半个小时。由于甲早做好了准备,成功地拍摄到了惊心动魄的日出。

乙在“太阳出来了”的呼声中醒了,他想糟了,赶紧从帐篷里跑了出来,可是等他做好准备工作时,太阳已经被乌云遮住了。乙捶胸顿足,悔之晚矣。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可机遇只在人间停留短短的一瞬,你看见了机遇,可是你却东张西望,于是你和机遇失之交臂。机遇只青睐那些一直在准备并且能够马上付诸行动的人。

不要躺在“欲速则不达”的温床里睡大觉,否则当你醒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到了终点,那边传来了欢呼声,但它却不属于你。尽管你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这欢呼声本该属于你。

如果你总是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你永远是一个失败者。

时间不会等你,你也不会等到时间,你只有追赶时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兵贵神速,欲速可达,我们要以夸父的速度追赶明天的太阳。

正文 第12节:主动创造条件

更新时间:2008-3-22 11:52:45 本章字数:2282

011 主动创造条件,巧妇可为无米之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是米。于是巧妇终究无法完成这一顿无米之炊。可是假如有了米,假如巧妇完成了有米之炊,我们还会认为她是巧妇吗?因为如果有米,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巧妇。

真正的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不过是人们因条件欠缺而寻求的托辞。人生也有类似的境遇,当遭遇到某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准备不足、谋划不善而难以入手,这时人们往往会敷衍地说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搪塞过去,以至于失去时机,酿成大错。

事情在于谋划,不谋不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客观环境不利于我们,我们就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它,创造有利于我们的条件。庸人和能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于对客观环境的态度上,庸人总是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就无法有所作为。能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能为无米之炊的才叫巧妇,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改善自己的处境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要攻打诸葛亮驻兵的西城。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诸葛亮传下命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许乱动。诸葛亮吩咐完了,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让军队向后撤退。

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不冒险。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绝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大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他很快就撤退了。”

越是危急的时刻,越能显出一个人的胆略和计谋。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境,诸葛亮竟能施展空城计的奇谋,千古传为美谈。诸葛亮之所以敢出此奇策,是由于他对司马懿的了解和情势所逼,如果不这样做西城就会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伐魏的战略部署也会被打乱,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是诸葛亮善于谋划,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跟司马懿上演了一出彪炳千古的心理战。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人生所遭遇的种种境况不是每一种都有利于自己,但是不可因为情势不利于自己就灰心丧气,绝望颓废,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应该事先谋划,冷静分析,怎么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变逆境为顺境,变颓势为强势。

上一篇:又被误认成bug了 下一篇:爱的拼图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