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思维(22)

当沉默这种品质被广泛弘扬的时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收敛了说话的欲望,东西可以乱吃,话绝对不能乱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好保持沉默。可是沉默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因为沉默而变成坦途,相反还失去了鲜花和掌声。表达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上帝给我们一张嘴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说话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不可理喻”,其实不是这个人不可理喻,而是我们做得不够,我们没有耐心,没有诚心去理解他的行为,他的想法。我们只是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下结论,结果当然是错误的。

前一阵子有一个词语非常流行,那就是“代沟”。说的是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之间出现的不可逾越的沟壑,做父母的以传统的思想来看待子女,对子女的所作所为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而子女呢觉得自己就应该这么做,父母那一套早过时了。于是,父母不理解子女,子女也不理解父母,代沟就这样产生了。

要想真正沟通,必须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了解对方真正在想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重要的,是被人注意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怎样与别人沟通,或者是习惯了自己的沟通方式,不注意言行举止,就往往取得与沟通前相反的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和别人沟通,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善用询问与倾听。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用询问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之后,专心地、耐心地听对方讲话,就会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内心感受告诉你。倾听本身就表示你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在他人讲话时,聆听是一种礼貌和诚挚的表现。客观地替对方着想,听听对方的内心感受,对于了解他人是十分必要的。即使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也要听他把话说完。

相信自己,不卑不亢。成功人士,他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都很自然大方,放得开,他们不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得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们的共同点是自信,日子过得很开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会沟通的人。

理解对方,并做出你的回应,点头或者一个微笑。这样做是表示你的友好,降低对方的戒备心,获得好感,引发对方交流的欲望。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适当地提示对方,产生矛盾与误会时,如果出自于对方的健忘,你的提示正可使对方信守承诺;反之若是对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你并未忘记事情,并且希望对方信守诺言。

应适时地告诉对方你的想法,除非你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倾听者,否则交流就会失败。因为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对方在滔滔不绝地说,而你只知道点头,一字不说,那么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想法,你的愿望就无法实现。直言无讳地告诉对方你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但要切记“三不谈”:时间不恰当不谈,气氛不恰当不谈,对象不恰当不谈。

一定要抱一颗真诚的心,这是沟通当中最重要的技巧,也是不需要技巧的技巧。如果你的态度不诚恳会直接导致沟通的失败。不要伪装,不要以为骗得了别人,一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些认为沟通只不过是技术上的东西的人是十分愚蠢的。所有的技巧只不过是增加沟通成功的砝码,而不是决定因素,如果是实在觉得技巧很烦人,那么干脆你就带一颗真诚的心,轻装上阵吧。

正文 第30节:不要锋芒太露(1)

更新时间: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数:1649

011 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要锋芒太露

初入职场的人,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烈,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越显示自己的能力就越能够得到老板和同事的尊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显然有这种想法的人把职场当作了学校,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的个性,没有人会怪你,因为你和你的老师、同学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但职场不是学校,职场不是一个纯粹的言论自由、做事自由的场所,因为你和你的同事、老板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利益相关的关系之中,如果你事事占了先,难免会被其他的同事疏远甚至抛弃。如果你得不到老板与同事的支持和认可,你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一旦你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你就有危险了。

晓军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报社应聘编辑一职,在向主考官展示自己发表过的作品后,又说自己擅长策划,有领导才能,是编辑部主任的最佳人选,并将报社目前的办报方式说得一无是处。但是那位负责招聘的正是编辑部主任,因此第一关就没有让晓军通过。

谁都希望刚开始的时候就给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没有错,但要把握适度,做得过火往往得不偿失。晓军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对于选定的职位,只表现出自己胜任那一职位的能力即可。不要锋芒太露,还没有进入职业就先树敌,这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有很多古语警告我们为人处事不要太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保护我们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否则,你就会遭遇到危险。

秦朝的宰相李斯,因出人头地而被嫉恨,因权高而被害死。倘若当初不上《谏逐客表》,闻“逐”而走,默默无闻,何落如此悲惨结果?赵高之辈,少能无德,出头之心更迫,置人死地而后自己平步青云。持枪打鸟者,必有肉吃。然而,赵高最终也被送上了绞刑架,因为他也变成了“出头”之人。倘若他懂得“出头”之害,也许就收手不干了。谁出头,谁就要担上被“枪打”的风险。

要知道,一旦进入职场,我们就已经不再是校园那个个性飞扬的大学生了。我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学校时,如果你真的很有才华,你的同学会很大方地夸赞你是“才子”,而当你身处职场时,即使你再有能力,你的同事都不会真心地夸赞你。为什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在学校,你的才华并没有干涉到别人的利益,而在同一单位,你有能力,你表现突出,你的同事就势必会显得没有能力,那么他的待遇等都会因为你的表现受到影响。

所以,在职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锋芒太露。适当表现一下,可以给新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为人处事不可做得太绝,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世上每个人皆需依赖众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谐平衡的情形下,方能向前发展。不要急于提意见,更不要越位。让上司、同事消除戒心,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等待时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上一篇:又被误认成bug了 下一篇:爱的拼图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