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23)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当初是他写信让朱元璋来投奔郭子兴,本来一切都好,朱元璋得郭大帅看重,还娶了郭大帅的义女,结果现在同在一座城还得勾心斗角,弄得他心里也不舒坦。

朱元璋拍拍老伙计的肩膀,眼中的笑意散了许多,“滁州的粮食已经快吃完了,接下来要着急的不是我们。”

他早就说过滁州四面环山不是长久之地,郭大帅想留在滁州就得解决粮食问题,但是他手下如果只有滁州一个地盘,粮食供应就永远解决不了。

他不着急,他心态稳的很。

郭大帅手底下能带兵打仗的亲信就郭天叙、张天佑这俩,那俩家伙的本事也就不让人看笑话而已,等他们攻城略地回来,滁州的百姓早饿死了。

所以即便郭大帅不乐意让他带兵打仗,这次也肯定会派他一起出去。

当然,指挥权他肯定拿不到,那是郭天叙那老小子的专属,他就是跟在郭天叙身后打杂的。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要出了滁州,他和郭天叙分兵行动,到时候怎么打就不是他郭天叙说了算的了。

朱元璋等着出兵的时机来临,如今只是个小娃娃的沐青也在等,他在等下一个视频的到来。

他不知道那些视频是只来一次还是隔一段时间来一次,只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等待第二只鞋子落下的人,要不是出门办事不适合带上他,他都想跟在朱老爹身边当挂件。

等啊等啊等,等到张士诚那边大获全胜击溃元军,等到朱老爹出去打下和州,等到刘福通找到逃难在外的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并将其接到身边立为皇帝,他也没等到第二个视频。

唉,第二只鞋子什么时候落下来?真的有第二只鞋子吗?

还有就是,他们家老爹更加笃定刘福通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了。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老朱家最小的娃长大一岁,变成了六岁的小娃朱文青。

官兵那边的情况和天音说的完全没有区别,脱脱离开后没几天大军内部就乱了起来,新来的元帅指挥不动手下的兵,高邮城里粮草几乎耗尽,城里的起义军反扑起来不要命,几十万的大军愣是被饥饿的盐丁给冲散了。

朝廷对起义军的征讨暂时告一段落,各地义军再次四面开花,滁州的粮食基本耗尽,郭子兴郭大帅终于想起来要打地盘找粮食。

显然郭大帅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多大本事,让郭天叙当主帅的同时也不忘让朱元璋给他打下手。

但是老朱也是有脾气的,他之前受了那么多气,这次说什么都不肯领命,最后还是郭大帅三催四请才终于将人给请出来。

小倒霉蛋沐青表示这题他会,三顾茅庐嘛,三国经典名场面。

老朱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和州打下来之后朱元璋很开心,郭子兴更开心。

他肯把义女嫁给朱元璋,自然不会对他深恶痛绝,被挑拨的时候讨厌一阵子,过了那阵子之后还会记起老朱的好。

这次攻打和州朱元璋是首功,郭大帅也没吝啬,当即任命他为总兵官,令他镇守和州。

老朱也不谦虚,这边得了命令,那边立刻把家眷都接到了和州,那是一刻也不想在滁州多待。

不着急不行,媳妇的月份越来越大,再拖延下去就不好挪地方了。

刘福通定都亳州建国号宋的消息传到和州时,朱元璋正捏着他们家小娃的手教他写字。

小倒霉蛋觉得他写的字其实更好看,但是他的意见被无情镇压,只能任朱老爹握着他的手写下更加歪歪扭扭的字,最后还要装模作样的来一句“小孩子手小没力气写不好很正常”。

等前来报信的人离开,老朱起身走到正在做针线活的媳妇跟前振振有词,“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号称小明王,听听这名号,现在是小明王,将来把蒙古人赶出中原肯定就是大明王。”

第14章

朱元璋不是傻子,经过高邮之战皇帝临阵换帅之后,他在思考事情的时候已经将天音透露出来的信息添进去。

天音透露出来的消息看似很多,然而对现在的他们来说,那些消息很多都晕晕乎乎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别的消息他们拿不准,刘福通是天音口中的“大明开国皇帝”肯定不会有错。

那可是开国皇帝,刘福通再顾及和韩山童的情分也不会将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韩林儿。

韩山童已经死了,韩林儿只能仰仗刘福通生存,说白了就是个傀儡小皇帝,即便现在的小明王是韩林儿,将来的大明皇帝也必不可能是他。

大明的开国皇帝不是韩林儿,自然只能是刘福通。

沐青撇撇嘴:啊对对对对,你说的都对,希望将来知道真相的时候不要太震惊。

脱脱被皇帝召回大都后流放到亦集乃路,朱老爹一直派人盯着大都的消息,哈麻卸了老上司的兵权仍嫌不够,非要置脱脱于死地,月初又命人弹劾,这会儿脱脱已经在流放云南的路上了。

没了脱脱这个朝廷的顶梁柱,民间第二波大起义也在路上了。

各路义军眼看着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趁朝廷百万大军溃败的机会纷纷焕发第二春。

张士诚挡住朝廷的百万大军足足三个月的围攻后异常兴奋,高邮太穷没法当他的大本营,于是直接盯上最富庶的苏南一带。

这边官兵一散,那边他立刻派他弟张士信从通州渡江攻打常熟。

风水轮流转,之前是张士诚想投降奈何投降无路,现在是朝廷想招安可是他张士诚不搭理,可把老张给嘚瑟坏了。

还有南边的徐寿辉,最近也风光的很。

之前朝廷兵威大振势如破竹,南派红巾军的开山始祖彭莹玉战死,徐寿辉之前打下来的地盘基本都被官军收回去,连他们的都城蕲水也没保住,只能在大别山里躲躲藏藏。

现在可好,朝廷的底牌暴露的彻彻底底,老徐那边也开始崛起了。

过完年没几天,还没出正月,徐寿辉麾下的大将陈友谅就开始率兵攻城略地,镇守武昌的威顺王宽彻不花逆江而上前去镇压,战事结果现在还没出来,但是以目前的士气对比,元军赢面不大。

中原的起义军枯木逢春,海上的方国珍也没闲着,朝廷在中原大兴兵戈,他就趁这个机会上岸攻打台州和明州,试图在岸上也建个根据地。

当然,声势最大的还要数刘福通。

那家伙之前被官兵撵的到处乱跑,一路从信阳跑到亳州,如果不是朝廷在高邮败的惨烈,他也没胆子大张旗鼓的封韩林儿为帝。

韩林儿称帝,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徐寿辉称帝,国号大宋,又号天完,年号治平。

朱元璋悠哉悠哉的晃晃脑袋,“现在南边一个徐寿辉的大宋,北边一个韩林儿的大宋,也不知道哪个大宋才是正统。”

嘿,两个大宋都不是正统。

老朱自己把自己逗乐了,双手背后踱着步子走到书桌前像模像样的问道,“文青会不会写龙凤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