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38)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朱亮祖:???

笑容逐渐消失.jpg

朱元璋冷笑一声没有说话,此处无声胜有声,刚才还和朱亮祖与有荣焉的小团体齐齐打了个冷颤,赶紧有多远躲多远。

不是他们不讲兄弟情,实在是BaN大帅的脸色太吓人,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老朱是个念旧情的人,阶段性的念旧情也是念旧情,朱亮祖因罪赐死,老朱念着他这么多年来正南征北战的功劳,仍然让他以侯爵的礼制安葬,还亲自给他写了墓志铭。】

朱亮祖虎目含泪,大帅心里还是有他的。

【之后胡惟庸案发,这会儿老朱已经快要进入杀疯了的状态 ,颁布《昭示奸党录》把朱亮祖划为胡惟庸逆党,永嘉侯爵位被除。】

朱亮祖:啊?啊?啊?

好在这次最该紧张的不是他而应该是胡惟庸,不好的是胡惟庸这会儿在宁国府当知县,以他的官职还没资格参加这次议事。

胡惟庸逆党,逆党,听这名字就知道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被牵扯进去的肯定不少。

在场所有人都绷紧神经,生怕神仙再说出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胡惟庸官职虽小却很会做人,在座的官员几乎都和他有过来往,那家伙真要想谋逆,顺藤摸瓜牵扯出来的人绝对不会少。

没想到啊没想到,胡惟庸看上去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竟然能干出谋逆的事情来,真是人不可貌相。

朱元璋面无表情继续听,今天听到的天机太多,他已经懒得有什么反应了。

【大军拿下宁国府,徽州便近在咫尺,邓愈、胡大海率军拿下徽州,元军败退,于是调苗将杨完者前来助战。】

【杨完者,元廷“擎天二木”中的另一位,察罕帖木儿的名字里有个木,他的姓里有个木,这俩人又是元朝末年朝廷最倚重的平乱大将,所以称他们为元廷的“擎天二木”。】

【敲黑板,罗大手子的素材又来了。】

【杨完者之前在江浙一带陪张士诚打攻防,收到徽州这边的消息后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夺回徽州,当时胡大海带着大部分军队去进攻婺源,徽州城只留下很少的守军,硬抗的话肯定扛不住十万大军的围攻。】

【形势万分危急,守将邓愈觉得硬抗不行,于是下令将城池的大门全部打开,然后赶紧派人去婺源给胡大海送信。】

【杨完者溜达一圈发现四面城门全都开着,左想右想都不对劲,怀疑城里有埋伏犹犹豫豫不敢进,愣是让邓愈等到了胡大海的回防。】

【虽然空城计的故事最初出自魏末晋初大臣郭冲之口,但是吧,比起郭冲留下的那寥寥几言,罗大手子肯定更了解身边的事情。】

【瞧,逻辑通顺的空城计不就有了。】

第81章

在场的读书人基本上都听说过空城计, 郭冲的《条亮五事》那么有名,里面说的谁记载诸葛亮不为人所知的五件异事,其实是直接把诸葛亮当神仙来写。

后来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感觉那《条亮五事》中的哪一事都不靠谱, 所以一个都没有采纳。

再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 不光没有采纳郭冲的《条亮五事》, 还用能确定的史料将那《条亮五事》一一推翻,认为他写的五件事全是子虚乌有,估计是崇拜诸葛亮崇拜迷瞪了。

空城计就是郭冲《条亮五事》中的第三事。

里面是这么写的。

诸葛亮屯兵阳平,派魏延等人带军合兵向东,只留下不足万人守城。

恰在此时,司马懿亲率大军二十万前来,这二十万大军和魏延等人的主力走岔道了, 毫无障碍一路冲向阳平。

司马懿的探子探查到阳平城里没多少兵, 诸葛亮的探子也发现了司马懿的大军, 然而发现了也没办法, 魏延带着主力大军走远,再通知他们回防已经来不及了。

诸葛亮临危不惧,命令军中偃旗息鼓停止备战,又让守城士兵将四方城门全部打开,再派几个百姓打扮的士兵去各个城门处做洒扫状,主打就是一个淡定。

司马懿一看这情况的确懵了, 他认识的诸葛亮向来小心谨慎,怎么可能毫无防备,城里一定有埋伏, 于是领兵依山向北而走, 犹犹豫豫不敢攻城。

裴松之觉得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他是这么认为的。

阳平在汉中沔北, 诸葛亮在太和元年三月率诸军北驻,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

同年六月,宣帝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

当时的沔阳在汉中,司马懿在南阳宛城,史料记载,“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后,无复有于阳平交兵事。”

魏国那边都没有交战的记录,司马懿怎么可能率领大军进攻阳平?

就算司马懿真的带兵前去,他们明知道阳平城内兵少力弱,就算怀疑里面有伏兵小心点就是了,不至于扭头就走。

而且郭冲在扶风王面前说宣帝的不好,扶风王还觉得郭冲说的不错,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这又是一个逻辑不通的点。

综上所述,郭冲那所谓的《条亮五事》全都是编的。

不过裴松之的记载也不一定全然正确,后来有人考证了一下,司马懿当时未必不能出现在诸葛亮面前。

司马懿可以干出“旬有六日”奔袭四百五十公里攻灭新城,三个月的空闲时间从宛城打到沔阳完全来得及。

而且之前说的魏军被大雨堵塞中断伐蜀计划,有记载的魏军主力中没有出现司马懿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司马懿当时在什么地方,也许他的确带兵去攻打了阳平,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至于“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这就更没道理了,别人家不敢说能出现这种事情,司马家出现的可不少。

李善长以前看过的闲书不少,汉末乱世英雄辈出,他对那段时间的历史了如指掌,所以对空城计并不陌生。

他了解这些事情正常,邓愈一个毛头小子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那小子来投奔他们家大帅的时候不到二十岁,还没有旁边的文正年纪大,但是朱文正看上去就是大帅家的傻儿子,邓愈带兵打仗却已经很老练。

人比人,气死人。

他知道邓愈有本事,但是没想到邓愈那么有本事,以他对邓愈的了解,那人熟读《三国志》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胆大心细临阵想出的主意。

年轻人不简单啊。

老李摇头晃脑的感叹着,心道没有意外的话那小子肯定前途无量。

沐英与有荣焉,“李先生放心,回头我一定和邓将军说你很看好他。”

他是邓将军麾下最得力的跑腿儿,没有意外的话以后还能跟在邓将军身边当副将,再然后就是他自己带兵杀敌独当一面。

咳咳,前提是他有本事能带兵。

要是老爹觉得他没有带兵的本事,跑腿儿跑的再优秀也只能当个跑腿儿。

不过他对他自己有信心,带兵打仗而已,过了最开始的紧张忐忑,稳下心之后什么都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