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170)

“没有,难道你看过?”

“看了点,想法还行,只是有点异想天开。”

“不过,他都把事情搞大了,我们也不好对付他吧,免得成为外区的把柄……”

“你就让他们成天在公园坐,他们能搞出什么事呢?”

“也是。”

办公室内一众的嘲笑声。而会议结束后,有个高层拿着计划书,视线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连一个小员工都知道了问题所在,可是他们呢。

时代浪潮在激烈翻涌,无数的鱼在水中溺死。

观众都替他们急了,这么好港口城镇,不抓住时代风口发展工业,还等个屁啊!

而邱生的脸色越来越差了。

死人相的他,现在几乎跟死人没有两样。

由于邱生经常来公园,公园的流浪汉都认识他了,那个曾经抢过他钱的流浪汉知道他的事迹,经常过来围观他。

有一次邱生遭不明人围着打,还是流浪汉带着几个人打跑的。

有些流浪汉是犯罪逃亡的恶人,有些流浪汉是破产没钱无家可归的窝囊废,他们是属于后者,但是好歹留着几分力气。

而邱生跟他们几乎没有对话,经常是看了一眼就背过身走了。

邱生已经是一颗脱轨的生命。

他就不可能再走回小员工的原路了,他也看不见路了。

一次,财务局副局长来到附近城市开记者会议,大致讨论区域发展方针。

财务局副局长是相当大的官员,周围几个城市的大人物都争相过去了。

当天,副局长回记者提问,碰见了身高异常高的男性记者。

该记者的问题极其犀利,问得副局长冷汗直冒,正想做眼色让人把他带下去,可是一想,这正是他政绩表现的关键时间,更高的人物看着呢,连个小小的记者会议都控制不住,恐怕会大大失分。

副局长于是顶着压力,竭尽所能地试图回答记者的问题。

然而,记者的问题太犀利了,说的极其详细,甚至不像提问,而是在阐述方案。

更奇怪的是,他的眼神异常沉静,带着一种触目惊心的洞见。

副局长不禁在众记者之中,正视了这个灰色外袍的男人。

一种不该在此时出现的热血冲动在副局长心中涌现,他竟与对方辩了起来。

戏剧的高潮在此发生。

邱生伪装的记者将副局长辨得哑口无言,记者会发生了大混乱,这可是一场直播啊!

副局长深深记住了邱生,要问他是哪里的记者,邱生却是递上了他们的那套计划书。

“来不及了,请您一定要看这份计划书。”

“我们修改了很多遍,把心里想的所有东西都写在上面了,请在决策前,看一眼我们真实的心声!”

“你到底是……”

副局长皱眉,这才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

这个人没有记者证,根本就不是记者!

该事件被以一场闹剧定性结束。

邱生因寻衅滋事被关在了冬天的拘留所三天。

出来后,他瘦骨嶙峋,已经完全没有人样。

他摇摇晃晃地,没有回家,最终走到公园,睡在了那条长椅上。

次日,新闻报道一名不知身份的流浪汉冻死在公园长椅上,后来尸体是被几个定居公园的流浪汉认出的身份,是一家信用办公处的基层员工。

他一生碌碌无为,但是这一年可能发了疯,干出不少大新闻,让公园的兄弟们成天讨论。

这条新闻很快被失业率的报道淹没。

再接着是农民感谢信用办事处的新闻。

有个农民说:“今年还好没有雪灾。”

他后面好像还说了什么感谢谁的话,但是新闻掐断了。

李平安看着空缺的座位,表情凝固了很久。随后,他走去经理办公室,无意义地痛骂了一顿,最后自己摔碎了铁饭碗。

那年底,副局长提出了新经济发展战略,称之为新十二年计划,将快速实现沿海城镇工业化,带动人民走向富裕。

十二年间,该城镇的经济迅速腾飞,机械化走进农田,无数高楼建起,出现了一个个区域性大企业甚至是世界级大企业。

人们感叹于城镇的快速发展,而新闻上谈到此,无不说这是当年那位副局长的功劳。

他们都说啊,要不是副局长的英明决策,他们绝对会错失良机。

当年的副局长现在已经位居更高位,关于当年的事情,他已经很少跟人说。

那份发黄的计划书几乎无人知晓,而里面的种种思想都成为了管理局的功劳。

十二年后,邱生的墓地上长着野草。

邱生死前的那一年,结识了很多朋友。

他们偶尔会来给他扫墓。

而这一年,来的人格外多。一家三口、公园的几个流浪汉、李平安等人都来了。

众人守着他的墓地,讨论着他死前的种种荒唐举动。

电影就此走入了尾声。

有的观众哑口无言。

有的观众泪流满面。

有些人却是怒不可遏。

为什么?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是故事的具体背景。

但是越到后面,他们看得越清楚。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这是真正有过的时代!”

甚至,“副局长”其人,他们也猜到了究竟是谁!

有人更是惊觉,振声道:“邱生呢,邱生是不是也曾经活过?!”

这正是《邱生自传》冲上热搜的原因。

是不是曾经有一个为民请愿的人,被世界忘了?

作者有话说:

第56章

邱生。

求生。

《邱生自传》是震撼人心的。

自传电影, 一般从一个人的出生讲到最后,而《邱生自传》却是从人生的切面讲起,因为邱生被宣布死期将至的那一刻, 他的人生才终于开始。

他活了。

他只活了一年。

但是他活的太精彩。

无数人心中都想到了这一点。

放映结束, 全球网热度顿时爆发, 两个最大的话题共登榜顶。《诬告》、《邱生自传》,转眼间全网都是它们的话题。

一方面, 人们激烈讨论剧本背后的真实。

一方面, 人们也在分析着电影的水准。

《邱生自传》的拍摄水平自不用说,摄影师宗秋不仅稳定发挥了原来的水准,与黄月清的联手更是表现出了真正的电影摄影艺术,镜头的故事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一种巅峰。

同时, 服化道、灯光等也到了当下的最高水平, 每个人物的服化道都是那个时代的原汁原味,灯光方面灯光师陈四丝毫没有懈怠,每个镜头都追求着“自然”的灯光之美,这些基础层次的东西真的不用多说了, 经常看舟导电影的人都能知道, 舟导从来都是稳扎稳打,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重视。

音乐上, 电影从头到尾都很少用到配乐,而极度真实地还原了“原声”场景。这与上一部堪称舞台剧的《星舞》完全不像同一个风格的电影, 却异常的合适, 因为这个故事就是如此,压抑的、沉闷的……当演员的情绪都已经满溢出屏幕的时候, 他们自然就放弃了其他形式的情绪表达, 因为好像已经不需要了。

上一篇:从垃圾堆爬出来后 下一篇:得闲食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