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术型偶像(302)

“你好,我是曹平区刑侦支队,因为牵扯到一起案件,麻烦您帮忙提供一下相关信息,请问编号为NX96054的钢琴是您这边售出的吗?”

经销商接到警察的电话显然也吓了一跳:“啊……稍等,我给您查查。”

很快他给出了回复:“是的,这个钢琴是两周之前从我们这里的买走的,请问钢琴有什么问题吗?”

“钢琴没有问题,”刘重安又问,“请问是谁买走的呢?”

“是一位姓乔的先生,我们是送货上门的,而且乔先生特意叮嘱我们要在凌晨送货,有点奇怪,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刘重安跟大家交换了一下眼神。

原来是两周之前才购入的,还特意在凌晨送货,怪不得邻居都没有察觉。

“好,谢谢您这边的配合。”

“对了!因为我们也做钢琴的回收,所以这个钢琴是他们家用一架三角钢琴换购的,”经销商一紧张,就什么事都往出讲,“那个钢琴挺贵的,是三角钢琴,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毕竟是大牌子,质量没得说,我还挺疑惑他们家为什么要把那个钢琴卖给我们这里的,价格也不高,警官,是不是那个钢琴有什么问题啊?还在我仓库里放着呢,我就觉得不对劲,可之一没动啊!”

“那正好,”刘重安眼睛一亮,“您告诉我们一下仓库的位置,我们这就派人去查看一下。”

很快,经销商就告诉了他们具体位置,离这里也不远,刘重安就让小梁带着搜整组去了。

一通忙完,搜整组又开始了搜证工作。

楚孑一时没有什么事干,只是疑惑。

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对夫妇又开始装扮一个“新家”。

但他也感慨,因为这个“新家”的琴房,甚至都比隔壁乔莺莺的房间要宽敞得多、敞亮得多。

甚至,他都在想,平时会不会夫妇二人就住在这里,毕竟这里的生活痕迹更重。

那么乔莺莺,是一个人住在隔壁吗?用绳子拴着,在狭小的房间里生活?

也许这对在教育界赫赫有名的夫妻,只有在需要工作或者看书的时候才去到另一边。

难道在他们的意识里,乔莺莺已经如同工作一样乏味无趣了吗?

楚孑还没将思绪发散太久,不到一小时的功夫,小梁那边就已经打过来电话了。

为了方便,刘重安开了免提。

“刘队,我们在钢琴山采集到了四个人的指纹。其中一个是模糊不清的,应该是乔莺莺的。”

刘重安疑惑:“四个?除了乔思齐、岳然和乔莺莺,还有谁?”

“搜整组已经把指纹信息传给技术组了,正在查找……”

“啊,结果已经出来了,根据二代身份证采集的信息,其中两个指纹确实属于他们两夫妇。”

“另外还有一个指纹,是一个名叫何文君的女士的。”

“数据库在查何文君女士的信息,稍等……”

“……查到了,她今年32岁,就是咱们归渡市人,但现在已经移民国外了。”

“她之前是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毕业之后,在一家叫星海的艺术培训公司工作了三年……是一位钢琴老师。”

第179章

尽管他们查到了何文君,也猜测她可能曾经是乔莺莺的钢琴老师,但因为何文君现在已经移民澳洲,一时间也无法联系到人。

刘重安对此也有些无措,因为以她区级刑警的身份,是无法直接通过大使馆向澳洲的国家申请协审的。

一方面,刘重安将此事上报,希望能通过官方渠道与大使馆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刘重安也在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试图直接找到何文君。

陆晓作为检察官,自然不同意刘重安的第二条思路,因为这实际并不合规。

但因为案件情况很急,尤其是他们现在羁押了乔思齐夫妇二人,如果没有更确凿的证据出现,超过48小时后,二人就会被释放。

虽然公安这边可以对出入境中心发布公函,要求他们对二人的出入境情况加以限制,但两个人毕竟是健全的成年人,想要出省、出市还是轻而易举的,也会对查案造成很大的麻烦。

幸好楚孑也在这里。

楚孑没有官方的身份,行动更加方便,而且他毕竟认识的人多,人脉也比较广。

他辗转联系到了一个大学同学,这位大学同学又有一个朋友正在澳洲某国做华人会的会长,人们都说有“七度空间法则”,即通过七个人就可以联系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而楚孑也是通过这件事才发现这法则竟然是真的,对方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联系到了何文君。

何文君现在已经在澳洲结婚了,听到楚孑和刘重安的请求却立即买了回国的机票。

本来他们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问询,但毕竟要先验证何文君的身份,因此让她回国才是最稳健的行为。

飞机的飞行时间大概在十一个小时左右,在此期间,他们除了等待,也并没有什么好做的。

……

隔天,楚孑又去看望了乔莺莺。

乔莺莺经过几天的治疗,状态明显比一开始好得多,更有精神了。

陪乔莺莺玩了几个小时之后,楚孑有点累了,便回到了茶研所休息。

但没想到温如玉又提着酒菜到了他的房间,非要拽着楚孑聊天。

温如玉也看新闻,知道了乔莺莺的案子,想让楚孑给他透露一二。

楚孑知道办案过程中对案件要保密,但也拿捏不准这个保密的程度到底应该到哪里,所以纠结了好半天,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温如玉见状,就转移了话题。

二人开始聊起鲁可的事。

“鲁可这小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跑了,就算真的是他毁坏了古茶树王又怎么样呢?”温如玉闷了一口酒,“我又不会把他送去监狱,也不会让他赔钱,顶多是把他打一顿算了。”

楚孑叹气:“是啊,我去粤省了几天,也没能找到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打工呗!”温如玉道,“之前一直听他说满十六岁了就要开始工作了,我和我女朋友就逼他要多读书,你说在现在这个社会,初中毕业能做什么啊?刷盘子洗碗?那是长久之计吗?好歹得去读个中专,学一门手艺吧?”

楚孑也沉默了。

在前一次的人口普查之中,我国十五岁以上的人口有超过50%以上的比例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虽然有很多人因为年龄比较大,囿于历史原因无法继续读书,但除去他们,仍有不少年轻人学历只到初中。

楚孑并不认为学历不高就一定无法成就一番事业,只是知道这样对他们来说人生的道路会更加艰苦,容错率更低。

自然,楚孑这样的人有学历、有视野,知道继续读书是一条更好更正确的路,但楚孑也知道,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村庄里的留守儿童,也许并不知道这么多的事情。

二人吃了一会儿,温如玉忽然接到了一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