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学术型偶像(273)

“那还真是挺独特的,”秦铎感叹道,“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汉族文化,这个课题还挺好玩的。”

马致远应和:“确实,不过光听楚孑说还分辨不出来是什么情况,等到了地方再说吧。”

经过几小时的车程,楚孑终于带着二人来到了清源村,虽然二人嘴上都说着要楚孑好好招待,但楚孑给他们做了用村里食材做的家常便饭,二人也吃得非常尽兴。

这几乎让楚孑想到了他们曾经在考古工地的样子。

到了下午,二人便和楚孑一起,拎着设备上了山。

这个所谓的山神庙在大清山的一角,要走差不多一小时的山路,幸亏三人都是身强体健,又都是长期在外出差的,因此拎着很重的设备也没抱怨,反倒是一边走一边在感叹当地的环境好,楚孑也借机给二人讲了讲关于茶树和这里独特的忌讳文化的事,二人听着也都觉得很奇怪。

终于到了山神庙。

整个庙并不大,占地也就是几百平米,进了门有一处院子,院子里面就是唯一的庙,马致远一进去就说:“保存情况也太差了。”

也不能说是太差。

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保护。

主要是到了近现代,村民们也不太信山神了,少有祭拜,所以导致了如今的情况。

不过既然是开展科研工作,就要适应任何环境,三人最先走进了庙里,照例拜了拜,又好好上了香,说了一句“得罪”,才开始认真看起来。

马致远一直在研究敦煌,对于神佛为主导的神话考古和宗教考古也颇为了解,秦铎更是不必多提了,历朝历代的事都懂一点,楚孑也是。

可就是这样的三个人,十分默契地盯着庙里被祭拜的那个人半天,却一时哑口无言。

三人:“……”

这祭拜的,到底是哪位?

马致远很努力的想找一个形容词,一个代称,称呼这尊石雕所代表的对象,但想来想去,还是只能找到一个非常不尊敬的词汇:“这位……呃……老爷爷,你们觉得是谁呢?”

楚孑又是回答,又是提问:“我看的时候和你们感觉一样,从祂的五官特征之类的看不出任何神明的痕迹,但当地人都说祂是山神,小马哥,这有没有可能是这里的村民自创的形象呢?”

“应该不是,”马致远很快回答,“我来这儿之前查过资料了,而且我之前也了解,虽然每个地方祭拜的神明长得都不太一样,但总有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共性,比如说如果拜的是玉皇大帝就一定会手持金色宝剑、脚踩云屐,如果拜的是文财神,就一定会有手拿书卷之类的代表物。”

“而山神也就是古代将每一座山人格化的形象,虽然每个山都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但毕竟山神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大家祈祷保佑风调雨顺,所以山神像通常会有云、雨、石头、木头等等元素,你看这尊像,身上穿着简单的袍子,周边没有任何元素,但是面目雕刻的很精致,显然祂不是一位代表性的角色,而是想要对应一位具体的人。”

“并且,你也说了,这里附近没有别的山神庙了,而且庙里只有一尊像,按照古代的传统,一座山肯定至少有一位山神的,大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大小清山是两座山,至少也应该有两位山神,而不是一位。”

马致远又观察了半晌,说道:“你们看祂的手,这是人像雕刻中非常经典的持物手势,但祂所持之物却不见了,应该是保存不当吧,如果知道祂拿着什么,就能知道祂的身份了。”

秦铎听着也不免觉得可惜,但楚孑没放弃,说道:“要不先看看周围的壁画呢?也许会有信息。”

马致远点头:“也好。”

这方面就更是他的专业了。

但他只是略微粗糙的扫视一圈,就更加叹气:“这保护情况也太差了。”

墙壁上不仅四处凋零剥落,还有很多霉菌、苔藓等等植物,更别提数不清的裂痕了。

楚孑苦笑:“要是不难,能请动小马哥来看嘛。”

马致远撇撇嘴:“我尽量吧。”

然后,他开始细致地看起来。

壁画其实是从汉朝才开始流行的,画的内容主要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

而汉代的壁画一般只在两处而作,一处是大型建筑,比如宫殿或者庙宇,另一处就是墓室。

比如之前看到的海昏侯墓,就有壁画。

一般的寺庙壁画所画的无非就是宗教故事。

马致远也是照着这个方向去思考的,但他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

仔细观察了十几分钟,马致远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小楚,”马致远说道,“你们这儿的壁画,好像不是故事,没有叙事啊。”

楚孑忙问:“那这到底是什么呢?”

马致远答:“我看着,这好多壁画里都是同一个主人公,像是个人志啊。”

第157章

楚孑和秦铎一脸懵:“什么?”

马致远又细细看了一会儿:“当然了,我还不太确定,咱们得拿出点科学仪器加以验证。”

说着,他就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看上去像是小型DV机的东西。

他用三脚架把这个机器假设好,然后把它连接到了电脑上,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这是个便携式的高光谱成像仪。”

这引起了楚孑的好奇:“这么小吗?”

虽然他才离开考古界一年,但他也没想到这些设备他竟然也都没见过了。

“传统的成像仪是线扫描系统或者说是推扫系统,”马致远做了一个向前推的手势,“就是要把高光谱仪器进行前后移动,或者前后移动文物——大部分时间是需要移动文物的,你们也知道,因为移动设备会导致成像仪成像的不稳定,毕竟这是高精度的设备。”

“但是这样就会多好多个硬件设备,比如推拉摇移的工作台,比如不同的灯光,比如轨道,等等……在面对空间比较小的考古现场,或者是考古人员比较紧张的场合,就十分不方便了。”

“更何况,在进行特种扫描的时候,扫描速度或转换率与系统的曝光和增益参数密切相关,而这个计算大部分都要有操作人员来计算。”

这个楚孑也有所耳闻。

随着考古的进步,在很多时候已经要把线下的考古工作转换为线上了,也就是数字化考古和高科技考古,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把文物扫描进数字设备中,也就是高光谱成像的技术。

这个设备虽然楚孑用的不多,但是在壁画研究的领域则是常客,因为壁画不可移动,线下空间通常又很小,所以将壁画转化为数字化就成了刚需。

马致远继续道:“这个是最新款的Surface Octopus,内置了精密的扫描系统,既不需要移动设备或者文物,也不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人工计算了。”

“而且它的光谱范围在400-1000纳米,还可以调整成900-1700纳米,算是非常了不起的范围了,分辨率还达到了相当惊人的2.77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