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继母摸索记(343)

作者: 江今九 阅读记录

有些东西,看着目前是赚了,可谁敢说不是杀鸡取卵,自断后路。

他踏踏实实做生意,这头亏了,其他地方慢慢赚回来就是。

“上百万?”苏彤不敢相信看着他,这时候的百万得多值钱。她开玩笑道:“要不我们把钱拿去买房子吧,买它几十套,以后放着出租。”

“胡闹。”陆一诚虽说她,却也是语气温柔:“你怎么知道买这么多就一定租的出去?俗话说,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岗,居者有其屋。房子是普通老板姓的家,怎么能去租房呢。而且有钱了都去大量购买,囤货积奇吗?”

这番话,听得苏彤在心里叹气。

纵使是陆一诚这样有眼光的商人,怕也是料不到几十年后涨价去库存的决策,让多少普通老百姓再也不敢奢想家。

只能说,他到底还是太有情怀了。

当你发现在一个行业,一点点资本就能撬动巨大的利润,没多少人能忍住诱惑。

但她就是相信陆一诚可以。

买房这事她也是开玩笑,她体会过租房的苦,自然也是不喜欢囤房那些行为的。

她苏彤再富贵,也不碰房地产,不助纣为孽。

房子,够住就好。

两人话题又回到谢先生,以及香港被这次危机的冲击上来。

听到谢氏集团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苏彤真担心它会不会就此倒下,毕竟几十年后可没听过什么谢氏财阀。

不过她见识短,就算是那十大顶级财阀她也说不出三家来,那些中层就更不知道了。

“倒下是不可能倒下的,像他们这么大的集团,就算财富缩水,也是普通人不敢想象的。而且他后面计划着将重心转移到大陆。”

说到这,他顿了顿,神情愉悦了几分:“很快香港不是要回归了吗,应该会有更多像谢先生一样的香港商人回大陆投资,这对我们来说倒是好事。”

“也是。”烂船都还有三百钉呢,他们的人生低谷,也是多少人到不了的巅峰。

有资本在手,现在机会又那么多,再创辉煌很容易的。

苏彤张口胡扯的话,还真让陆一诚听得心情突然轻松起来。

一直微拧的眉头也松开,笑道:“你都想得明白的道理,我怎么没想到呢。”

“什么意思?我很笨吗?”

苏彤喝了点酒,神态本就带着娇媚,半撒娇半娇嗔,更是看得陆一诚看得心一跳。

“你可不能在别人面前喝酒。”

苏彤还没听出来丈夫这话里的其他意思,摇了摇头道:“不喝,外头的酒没家里的好喝。”

听到这话,陆一诚暗暗庆幸,不枉费他买几万一瓶的好酒。

把妻子养刁一点,太差的东西她自然就看不上。

听到丈夫低喃这瓶红酒几万块,苏彤穷人思想又控制不住冒出来。

她这一时兴起,就喝了普通人一套房子?

她很少问丈夫现在到底多少身家,只知道她握着的存款数额越来越惊人。

但今晚聊到这了,便顺嘴问了句:“你现在那间小厂到底什么规模了?”

陆一诚老实告诉她:“一年营业额也能有个一两千万吧。”

“……咳咳。”苏彤震惊,差点把口中含着的那口酒喷出来。但想到酒贵,不舍得,硬是吞了下去,就呛到了。

陆一诚连忙放下酒杯,轻轻帮她顺背。

“怎么喝酒都呛到。”

苏彤顺下这口气后,老实说:“被你刚才的话吓到了。”

“吓到?”陆一诚是不解的,他以为从他每年她账上的钱,她就应该能推测出来自己现在大概多少身家。

苏彤不好意思,她在这方面确实没什么头脑。

随后又痛心想,丈夫这么能赚钱,她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开这个补习学校?

这么想太苦了,她换了个角度。

丈夫这么有钱,哪天她真撑不下去了说不干就不干,没半点负担。

这么想后,心情果然好了。

心情一好,就忍不住多喝了两杯,最后怎么回床上睡觉的,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睁眼,床上只有自己。

看了下时间,快十点了,没功夫去想其他,立刻起床洗漱。

下楼后,早饭也顾不得吃,抓起摩托车钥匙,和朝婆婆扔下一句:“妈,今天我赶时间,开摩托车了。你走路去接小熠吧。”

说完,不等婆婆回应就砰一声关上客厅大门骑着心爱的摩托车直奔补习班。

日报的记者十点半到,来不及了,再不抓紧来不及了。

看着儿媳妇如此匆忙出门的背影,陆母心疼道:“开补习班比开厂还忙,真是苦了我们阿彤了。”

“可不是,补习班对着的可是学生,一诚那厂对着的是冰冷缝纫机,能一样吗?”

两位长辈,现在讲的道理全凭偏爱。

被婆婆和奶奶心疼苏彤,风一般赶到补习班。

日报的记者提前到了,李梅正在接待。

看到苏彤终于来了,李梅和其他老师暗暗松了一口气。

天知道她们已经在做最坏打算,苏校长是不是真狠下心不接受采访。

如果到时候人真不出现,她们该怎么办?

几个老师都已经在暗暗想对策了。

好在,苏校长虽迟了点,但到底还是踩着点到了。

苏彤调整好呼吸,才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接待室。

进门后立刻客套道歉,自己被其他事耽搁,迟到了。

记者也是能言善道的,忙说:“没有迟到,是我们早到了。”

寒暄过后,便进入正式采访。

和苏彤料想的差不多,记者们爱问的还是那几个问题。

什么为什么创办东方教育,如何将东方教育做到这规模,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等等。

这一个个问题,苏彤想说,她也不知道啊。却又不得不装出一副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不对,是侃侃而骗。

她也是没办法,她说的也是善意的谎言。

漫长的一个小时采访终于快结束,正当苏彤准备松一口气之际,记者突然又问了个问题。

一个不仅苏彤没想到,李梅等其他几个老师也同样没想到的问题。

“苏老师对最近这两年势头也同样大好的新东方教育有什么看法吗?”

第182章

新东方这三个字, 苏彤如雷贯耳。甚至当初自己的补习班取这名字,也和它有很大的关系。

没想到啊,福报来得这么快, 才三年呢, 就被外头的人拿到明面上来对比了吗?

问她有什么看法,她能有什么看法?

人家是真金子, 肯定会发光。她不过是铜镀18k金,迟早会氧化掉色。

本来在一旁安静看着采访的李梅,见采访步入尾声, 打算松一口气, 没想到临尾来这样一个问题。

再看看苏彤的反应, 哎呀妈呀,她可太熟悉这表情了,迷茫无辜, 搞不好新东方都没听过。

都是搞教育这行的,说没听过就太不妥了。

上一篇:大晋女匠师 下一篇:我们全村穿九零啦